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粗暴当个性!--评@孔庆东三连骂风波兼与"别把粗鲁当个性"作者商榷!

标签:
孔庆东三连骂粗暴当个性点子正点道为止 |
分类: 点子正“点”道为止! |
近期网络二件大事,一件是联防队员QJ案,一波三折,最新的警方调查是受害人之夫杨武与受害人联合“设计”了联防队员(其老乡同学)的QJ案,且无人警棍,原来所说的一个小时“躲藏”,其实只是5分钟。二件是孔庆东孔和尚的三连骂事件。和尚围脖曝料后,先是媒体报道时用了“激怒网友”字样,结果真正激怒了网友,“霉体”不能代表网友,与之相对应的是,某网站做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网友是支持孔庆东的,令人大跌眼镜。昨日,XX社又以新闻调查的方式发表了新闻评论体的“别把粗鲁当个性”的报道,今天再次引发轩然大波。

上面这二件事,其实是一件事。
新闻报道讲客观公正,南都在联防队员QJ案中,为何第一时间突出“联防队员”的身份,却忽视其老乡与同学且与受害人“有过关系”的情况呢?随后在受害人“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麦克风疯了一般“围观”,再次让受害人被媒体暴力所QJ。一个例来讲新闻专业主义的媒体为何会如此简单“粗暴”呢?!
再讲XX社的对孔庆东三连骂事件的新闻调查,既然是“新闻调查”,为何不去调查一下最早给孔庆东打电话的媒体记者,为何不去还原事件原生态?既然就此事采访,为何不了解一下孔庆东的情况?为何不去了解孔庆东的个性与为人?为何不去了解一下孔庆东为何会骂媒体?为何不去了解被孔庆东骂的媒体究竟做了神马惹着了和尚?!既然叫新闻调查,为何大多采访一些其他的教授而不是去与孔庆东这个当事人,面对面地交换一下意见?!一件“风波”,两个最主要的当事人与相关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前提下,就开始“评论”,这站得住脚吗?


将这几天的围脖内容简单位列在下面,供大家评论参考:
点子正今天的三条相关围脖:
AVV草泥马祖国,你不放一个p。@孔庆东 三连骂你指责粗鲁当个性。AVV的AV艺术,你不揭露,孔和尚的行为艺术,你却遣责。采访要了解对象,你知道孔和尚象鲁达吗?你事先了解和尚骂过南都多少次吗?你知道和尚骂南都原因吗?仅从字面解读新闻,不穷究真相,不了解事实,别把简单当个性,别把草率当勇敢。
如果你不作为,我了解,因为那是你的个性。如果你胡作为,我困惑,因为那不是你的习惯。别把粗暴当个性,别把草率当勇敢,别把虎B当牛B。
AVV的行为艺术象AV,@孔庆东 三连骂才是MB的行为艺术。
点子正支持新华社中国网事的客观态度:
@新华社中国网事 :
#微排行#北大教授@孔庆东
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对其进行谩骂并在微博中公布粗暴用语。新华社记者对此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同样招致其粗口对待。多数网友认为,学者与媒体存在观点分歧很正常,但不该以过激方式表达。也有网友认为,孔是对当今社会为了吸引眼球而滥造舆论的记者表示的一种愤怒。

孔庆东在围脖上说这是件好事,让大家可以看出媒体的真实面目,更有网友认为孔和尚的三连骂是个钓鱼贴。其实客观来讲,孔庆东的围脖只是个人围脖,既使是真的三连骂,也是在个人私媒体上的主观意见表达。犯得上媒体一窝峰地连轰带炸吗?而且主观设定立场说“激怒网友”,你看看网上的评论,到底是谁激动了网友呢?!
单纯从围脖的传播技术性来讲,孔庆东骂人有其不对之处,但是毕竟是其个人意愿,与他人无关,真正讨要说法的应该是被孔和尚三连骂的记者,而不是自作多情代表网友来讨伐的媒体。
其实,这场轩然大波,更是新媒体时代,公媒与私媒的一场较量,当公媒体自作多情代表网友时,网友却不愿“被代表”,当公媒说“别把粗鲁当个性”时,其实网友在认为媒体你太粗暴了!
不必说神马左与右,有事说事,有理讲理,实事求是,才是一个自尊自重的网友的应有作风,更是一个自信自爱的媒体的应有作风。
粗是未必是坏事,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性发展史上,纠结于太细;粗鲁未必是坏事,将武人之气与文人之风结合成粗鲁,该骂则骂,嬉笑怒骂皆文章,快意情仇,不亦快哉!
粗暴肯定不是好事,粗俗暴躁,简单轻率,不以理服人,不就事论事,别把虎B当牛B。
一般俺从不骂人,万一骂了,那骂的肯定不是人。
有人说孔和尚长得不象教授,象个杀猪的,点子正认为,的确,孔和尚是个杀“猪”的!
点子正点道为止,粗鲁之处,请多担待,请勿粗暴!
(点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