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点子正
点子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46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把梁启超饮冰室从天津"拆迁"到北京?!

(2011-04-06 16:13:48)
标签:

梁启超饮冰室

天津拆迁

北京

京华时报

点子正

杂谈

分类: 点子正辟谣系列文章

  围脖上流传着北京梁启超饮冰室要拆迁的"新闻",顿时引发围脖的关注.点子正照例先转后评:

  有关此谣言的出处,是今天<<京华时报>>的报道:请看:

  北京梁启超故居饮冰室面临拆迁(图)
  孩子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即将拆迁的粉房琉璃街。(资料图片)本报记者潘之望摄

孩子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即将拆迁的粉房琉璃街。(资料图片)本报记者潘之望摄

 西城区陶然亭粉房社区的3000户居民,常年居于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院落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些院落曾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各色会馆,其中包括梁启超曾居住的“饮冰室”。如今,该社区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于两条胡同中的30余家会馆,也有可能永远湮没在拆迁扬起的尘土中。

  ■现场探访

  30余家会馆在拆迁范围

  粉房社区由一横两纵3条胡同组成。一横是指北堂子胡同,两纵是指粉房琉璃街与潘家胡同两条南北向胡同。进入胡同,闹市的喧嚣便被甩在身后,眼前的胡同幽静绵长。两条胡同内散居着或有或没有门牌的会馆30余家,风雨磨蚀的青砖墙面上画着大大的“拆”字,有的房顶已被挑走,有的则缺了半面山墙,零落间可见沧桑的木门、刻着龙形的门墩、高挑的灰色屋檐……“有记载的就能找到,没有记载的就找不到了。”带领记者寻访的粉房社区一相关负责人透露。

  粉房琉璃街69号为廉新会馆,会馆大门两侧各有一个石墩,上面雕刻着龙形图案;两扇木门斑驳沧桑,上面刻着的对联依稀可辨,上联为“長治久安經綸盛世”,下联为“春華秋實黼黻皇猷”,是为了勉励进京考试的才子们刻苦学习,将来辅弼国家之意。进入会馆,院中套院,青砖墙面已多风化,梁柱开裂,雕梁画栋已成建筑垃圾。

  粉房琉璃街115号是新会会馆,也是梁启超故居,院中套院,层次分明。

  梁启超来京参加会试时,就住在该会馆中部处4间北房,因其自号“饮冰室主人”,该室也便被称为“饮冰室”。84岁的张阿姨仍在这里留守居住,进入张阿姨家,只见这间北屋南北两侧各加建了数米,房子便也由10平米变为15平米。“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不舍得走。”张阿姨一边笼火一边说。

 

  这是京华时报新闻的出处.

  但是真正保护完好的梁启超饮冰室在哪呢?!天津为保护文物,专门建了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相关内容:请见链接:http://www.thibp.com/Celebrity_Residences.asp http://ww4.sinaimg.cn/large/6f9240f9tw1dfytm3oevoj.jpg谁把梁启超饮冰室从天津"拆迁"到北京?!

  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书斋位于原天津意租界横二马路19号和21号,即今河北区民族路44号和46号,是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小洋楼,造型别致典雅。梁氏的饮冰定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为天井外廊式带封闭罩棚。建筑造型别致,正中大厅实际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顶,用花玻璃镶成。该所建筑共有房34间,建筑面积949.5平方米。
  梁启超故居建成于1914年,共两层。一楼是客厅、书房等,楼上东半部的会客厅、起居室、资料室是梁启超专用,西半部的其家眷的住所。梁氏的饮冰室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为天井外廊式带封闭罩棚。建筑造型别致,正中大厅实际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顶,用花玻璃镶成。该所建筑共有房34间,建筑面积949.5平方米。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是1898年戊戌变法的倡导人,变法失败后,他流亡国外,接触了很多西方学说,回国后,他创办了《庸言报》等,针砭时弊,倡导民主与科学。天津市政府于2001年对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书斋进行了整修,保持了原来的建筑布局和意大利风格,并辟有梁启超纪念馆。这里现为国家3A级景区,是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内新的旅游和观光景点.

  谁把梁启超饮冰室从天津"拆迁"到北京?!

谁把梁启超饮冰室从天津"拆迁"到北京?!

谁把梁启超饮冰室从天津"拆迁"到北京?!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为什麼他的书斋要命名为「饮冰室」呢?

 原来,「饮冰」一词源於《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梁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所以,他正是借「饮冰」一词,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呀!

  另外,有网友以为这是源自於「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可能是源自於他的文章《学问之趣味》:

  「学问的趣味,是怎麼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自喝一口。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如何便会尝得著学问的趣味。」

  从这里,我们发现,虽然梁启超并没有告诉我们「饮冰室」一词由来,是否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关,但是他的为学、做人与对自己的期许却是一致的!总要亲自躬身践行,才能有所得。

因此,不管他的「饮冰室」书斋、主人、文集,是因为样从事救国的大计而来,还是因为为学的躬身践行而来?我想,都在景仰之余,给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

 

   这位<<京华时报>>的记者张淑玲,保护文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将梁启超饮冰室从天津"拆迁"到北京,不能因为梁启超曾在此参加会试,就根据百姓的评论,自己命名为"饮冰室".

   按说如此大的失误,<<京华时报>>身在北京,以真实求证为追求,为何会犯下如何低级的错误呢?!

   围脖上,如此多的加V明人,为何也会跟着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再次感谢各位围脖的转告.

   @点子正 点道为止,点到为止!

                            (点子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