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批红楼职场艺术二十一回:红楼职场“宫心计”!

标签:
红楼梦职场艺术送宫花宫心计情感 |
分类: 娱乐歪批红楼职场艺术 |
歪批红楼职场艺术二十一回:
上回书歪批红楼职场艺术,跟着贾芸学送礼,贾老师言传身教给各位看官讲解了红楼职场中送礼艺术的六大秘笈,不知各位看官是否领得其中奥妙。其实,红楼职场中送礼的学问很深很大,贾芸给凤姐送礼时,二人的“礼上往来”,一接一送,机关重重。送礼有学问,接礼有故事,送礼过程更可以看出人物的职场性格。
此一回,单从红楼第七回“送宫花”一节,和各位看官,共同探讨红楼职场中送礼的“礼尚往来”的艺术,且看薛姨妈送宫花送出的红楼职场《宫心计》。
熟悉韩剧的看官肯定知道《宫心计》,发生在韩国古代宫庭之中的“宫心计”,的确可以令人反思。如今在红楼职场中,仅从薛姨妈“送宫花”一节,就可以看出很多职场端详。
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红楼梦》是属于“一时代的纪念碑底文章”,其整体结构不仅“非常宏丽,眩人眼目,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今以红楼梦第七回中周瑞家的奉命“送宫花”一节为样本,从“红楼”艺术微观之角度审其“一雕阑一画础”,试看红楼职场是如何从“细小”处“推及全体”,使各位看官职场所得“更为分明”。
周瑞家的送走刘姥姥后,便来回王夫人话。刚好王夫人正与薛姨妈这老姐俩在唠家常,周瑞家的先是到里间和宝钗说话,后被王夫人听见叫出,薛姨妈乘便吩咐香菱拿来十二枝纱堆宫花,并对周瑞家的道: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这就是故事那么点事,可却非常不简单。
薛姨妈和王夫人虽是亲姐俩,但毕竟薛姨妈是嫁给了薛家,虽然名义是借住,虽然梨香院的所有花销是自己承担,但是,从职场上讲,她毕竟是来宾,而且还带来了一大家子人,薛姨妈是个极精心的人,此处送宫花,可以看出其细心周到的一面,宫花虽然是送给姑娘们的,实际上的人情是给贾母和贾赫贾政的,宫花名义是自己送的,其实更是她姐姐王夫人送的,薛姨妈送宫花更是为了王夫人的面子。
什么是宫花?宫花是绢类织物制作的,是宫廷里的妃嫔、宫女们戴在头上作饰物用的假花。既然是皇宫里才有的东西怎么薛姨妈手里有呢?这和薛家是皇商这个背景有很大关系。皇商是要替宫廷采买用品的,过去皇商给宫廷采买用品,有时也要留一点自己家用。
薛姨妈来贾府时间并不久,却能做出如此安排:当着王夫人的面把老太太的三个孙女儿名列第一,又把老太太的“心肝儿”黛玉放在凤姐之前;而做为这个大家总管的凤姐虽属最后,但却所赠为他人两倍。对于一位确知自己在贾府的位置,而且眼下究竟应讨好谁、将来应依靠谁的薛姨妈来说,这些深明世故而又十分得体的安排,却是用一种看似漫不经心但却用心良苦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而随着送宫花,红楼职场中,很多红楼职场角色的性格特点都在这一接一送中显露出来:如果说黛玉是红楼职场的导游,介绍了红楼职场,只是个“简介”,此处,周瑞家的却是开始“一处处、一人人”展开红楼职场的导引。在一个貌似无足轻重的情节中,直接或间接地展开了一幅又一幅极为生动而自然的生活画面,闪现了从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凤姐、黛玉、宝玉到周瑞女人,以至金钏、香菱、丰儿、平儿、智能、余信、周瑞的女儿和女婿等等不下十数人不同的生活环境、职场地位和性格特征。在一刹那间展现的若干空间片断,既有生活广阔的一面,又有现实深邃的一角。一切都处在行动、发展的过程中,一切都呈现出它们在红楼职场生活的本来面目。
先说宝钗,宝钗此时出场虽然还没有送宫花,却为宝钗的“贤德”埋下伏笔:宝钗的美:书中第4回说宝钗进了荣国府后住在梨香院,只说她每日与姐妹们看书、下棋做针线十分愉快,但对于这个重要人物的外貌、性格都没有半笔交代。第7回书写周瑞家的来梨香院找王夫人回事,但王夫人和薛姨妈正在聊天,她不敢打扰,就到里间来,她看见宝钗做家常打扮,头上只挽个髻儿,坐在炕里边,伏在小炕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
《红楼梦》的批书人脂砚斋做侧批到:“一幅《绣窗仕女图》,亏想得周到。”宝钗的德:宝钗一向认为女子读书是不重要的,是男人该做的,重要的是守女子的本分。女子的本分就包括刺绣,宝钗刺绣符合封建女子三从四德中四德的其中一项——女红的要求。宝钗的怪:家常打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宝钗穿的是旧衣裳。王夫人让把宫花给宝钗的时候,薛姨妈就说宝钗古怪,从来不爱花儿粉儿的。为宝钗的红楼职场进行了“定位”。此处虽然送宫花的是宝钗的母亲薛姨妈,但是从红楼职场最受益的却不是接宫花的人,而是没有接宫花在那老实做女红的宝钗,这也正是薛姨妈的“聪明”之处。
让我们随着周瑞家的行踪,作了一次“走马观花”的环游。贾母嫌孙女儿们太多,迎、探、惜三人已移至王夫人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周瑞家的顺路先往这里来。“进入房内,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环们收了”。迎春和探春毕竟是庶出,所以对周瑞家的很注重礼节,所以会“欠身道谢”。虽然只是四个字,但是一个是表身体语言“欠”,一个是表口头语言“谢”,就将二人的红楼职场的地位和人物性格展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送宫花时候恰好是日常家居,二人在下棋,正是言明二人平时生活状态。
周瑞女人送宫花到惜春房里看到她正与小尼智能儿玩耍,这才引起她“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的取笑。做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来说,这可能属于某种偶然的机缘;但做为职场人物命运,却又似某种“伏线”、“预示”。因为惜春后来的结局终究应该是“独卧青灯灯古佛旁”。
对三春的描写中还引出了她们的丫鬟们。迎春的丫鬟叫司棋,探春的丫鬟叫侍书,惜春的丫鬟叫入画。后文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里补交代了元春带进宫里的丫鬟名叫“抱琴”。可知,这四位小姐的闺阁爱好分别是琴、棋、书、画。以“琴、棋、书、画”来给丫鬟命名似乎有点流俗,但在前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字,名字就变得新雅了。
周瑞家的来找黛玉,她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宝玉听见送花,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当周瑞家的回答了之后,她便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宝玉在红楼职场中非常随和,所以对送宫花,并不放在心上,只是随便地说什么花给我拿来,可是黛玉却大大不同,一枝小宫花却闹出了小插曲。“送宫花”一节可以说第一次正面写到她这种娇宠、猜疑、好胜的性格。她讲的那些“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的尖酸刻薄的言辞,其实并非针对周瑞家的所发,而是别有所指。谁呢?就是下面紧接着送花人回答宝玉问话所说到的姨太太——宝钗的母亲。因其女而牵及其母,这就是第五回开头作者通过叙述所交待的: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林黛玉在这里可以说是“初露锋芒”。到了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节,她用那些“比刀子还尖”的话把对薛宝钗母女的满腔“悒郁不忿之意”,都用那种声东击西、指桑骂槐的刻薄言辞倾泻出来。
当周瑞家的刚拿了装着宫花的匣子,走出王夫人房门,看到金钏,问起香菱的事。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地走来。接着周瑞家的向金钏夸她“好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又问香菱的身世、父母和年纪,她都一概摇头,说“不记得了”。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都叹息伤感。
周瑞家的在惜春处顺便问起智能儿:“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曾得了没有?”并提到管理各庙月例银子的余信。惜春笑着说,智能儿的师父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去,“和他师父咕唧了半日,想就是为这事了”。
周瑞家的女人才往贾母这边来,准备送花给黛玉,抬头忽见她女儿打扮着从婆家来,原来是女婿冷子兴前些时候因多吃了几杯酒,和人分争,被人造谣中伤:说他来历不明,告到衙门里,正要押送还乡(其实是冷子兴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周瑞家的听了道:“我就知道呢。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得你这样了。”
由此可见,红楼梦“送宫花”一节虽相对独立,对介绍红楼人物性格、揭示红楼职场的厚黑具有“一石多鸟”的效果。宫花虽然小,但是却能看出每个人的职场性格,各位看官,从送宫花一节,我们就可以看见,职场之中无小事,你每时每刻的职场表现,都被人看在眼里,即使是普通员工,可是不要忘记周瑞家的可是主要领导王夫人的陪房,而且送礼的还是薛姨妈,老话讲,好脸不打送礼的。
本回家庭作业:
一、讨论题:红楼原著中薛姨妈送宫花为何没有送给李纨?为何新版中却有送给李纨的旁白?你如何理解?
二、如何看待职场中的生活细节体现出的职场性格?!应该处理职场日常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