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赣州千年福寿沟今日重修的“成本预算”表!

(2010-07-15 23:05:23)
标签:

点子正

南方暴雨

赣州千年福寿沟

今日重修

成本核算表

点道为止

分类: 点子正“点”道为止!

 论坛上看到河马的转贴--《这条新闻有点意思》,先转到自己博客上,然后再歪批:

 

  江西赣州古城千年不涝:宋代排水系统仍发挥作用

  当洪峰到达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时,遭遇的是这样一幕情景: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看起来,他们丝毫没有把“洪涝”当做“灾害”。

  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有的还被市民冠上“东方威尼斯”的绰号。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

  这一切的不同,都源于赣州市至今发挥作用的,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

  包括广东省一位城管局局长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都承认,城市排水系统做得最好的是江西赣州。不过,他略显不服气地强调,“这个系统也是古人留下的”。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万幼楠分析说,在现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够,一般都要用抽水机,而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不过,每逢雨季,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

  在万幼楠看来,水窗是一项最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

  同时,为了保证水窗内沟道畅通和具备足够的冲力,刘彝采取了改变断面,加大坡度等方法。有专家曾以度龙桥处水窗为例计算,该水窗断面尺寸宽1.15米、高1.65米,而度龙桥宽4米、高2.5米,于是通过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时,流速陡然增加了2~3倍。同时,该水窗沟道的坡度为4.25%(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4.25米),这是正常下水道采用坡度的4倍。这样确保水窗内能形成强大的水流,足以带走泥沙,排入江中。

  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据史书记载,公元1087年,刘彝因为“善治水”,被召还京师任“都水丞”,这一职位相当于今天的水利部副部长。他还曾给后人留下一句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人据此评价,刘彝属于那种“不是光练嘴或纸上谈兵的实干派官员”。 

  点子正点道为止,继续歪批如下:

  广州前几天的一场暴雨,令地下停车场成了上面新闻中蓄水的水塘,最少损失五亿元。正在发生的多地暴雨,让救生筏成了人们的出行工具。我们如何来对待千年应该起作用的福寿沟呢?!

  是古人的智慧比我们强吗?显然不是。看央视新闻一加一谈到这条宋代“地下水”的时候,最主要的特点是比正常的坡度陡四倍,可以让更多的泥沙带来冲力,可以更有效地缓解洪涝,多么浅显的道理,水往低处流。

  试想一下:如果今天同样修一条象福寿沟一样的地下工程,我们要经过怎样的工作呢?!下面初步列出“成本预算”,请各位砖家指正:

  第一,先规划,要请专门专家规划设计,论证可行性报告。设计费、专家费、各种招待费,估计占工程总造价百分之十;

  第二,要立顶,上报上级部门审批,申请拔款。又要酒精考验,跑部钱进,估计占工程总造价百分之十;

  第三,审批后进行招投标,选择合适工程公司。在似乎公正的条件下,会有县太爷等领导批条子,“批示”其内弟符合资质。按潜规则,县太爷会“分洪”工程上“分红”,占造价百分之十;

  第四,县太爷内弟一般不爱干这种力气活,会转包给县里的工程队。县太爷和内弟坐收渔收,一般点工程总造价百分之十;

  第五,县里工程队会嫌麻烦,再转包给乡里的王二。王二再组织各村的农民工组织草包工程队。王二再扣除自己的留成,总造价的百分之十。此时工程款只余总造价的百分之五十。

  第六,通常工程需要工程队还要垫资部分,农民工没钱,只好把谷子卖了,换成水泥,因为没钱只好买标号不够的水泥;农民工不懂技术,从老家请来砖家--砌炕的大哥来做地下水技术总监。

  第七,工程进行当中,由于缺乏劳动保护,发生塌方,砸死二个农民工。相关部门为严肃纪律,认真查处,误工期若干,查处、调查费用和补偿费用一般占总造价百分之十。

  第八,工程进行完毕,县政府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给。农民工上访,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罚款若干,息访相关费用计入工程总造价,占工程总造价保密。

  第九,工程发生质量事故,发生内涝,县有关部门查处相关责任人,将工头王二判刑,为抢救王二,送钱若干,农民工工资一半,约占工程总造价百分之十。

  第十,至此,今日重修“福寿沟地下水工程”,实际工程费用不足总造价百分之二十,农民工至此失地沦为城市贫民,眼泪如水,伴着洪水,喷涌而来,再次加大城市排水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老舍写过一部名著《龙须沟》,常香玉还唱过《朝阳沟》,赣州千年福寿沟,勾起我们多少回忆!为什么千年古人能建成造福万代的“福寿沟”,为什么今人却只能建成内涝频发的“龙须沟”呢?!

  多年前主持福寿沟的叫刘彝,据说因为建沟有功,调到京城做了大官,相当于今天的水利部副部长;今天我们也看到一位部长,不过是退休的,坊间查到其居然也是和唐骏是同学,同为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虽然注水了的博士和注水的“防洪工程”没有必要的联系,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合理想象,一个一心谋划学位的领导,如何认真谋划民生呢?!

  上述关于今日重修“福寿沟”的“成本核算”,属于主观歪批,纯属梦溪笔谈,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点子正点道为止,点到为止。

                         (点子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