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击世博点子正中国馆清明上河图首度曝光视频 |
分类: 点子正“点”道为止! |
刚刚从世博回来,紧张整理所拍大量的视频和照片中,不知道这样的视频算不算盗版,但是,本着世博是人民的快乐大派对的思想,本着与民同乐的出发点,把这段所拍的世博中国馆《清明上河图》的视频先发于博上,请大家看一看!
也请新浪管理员再次审阅一下,昨晚辛苦多时写下的博文一个游客给世博游客的111条建议!(上)今天一早却被发现被河蟹为私密,只好修改后再次发上,也请再次审阅。如果不适,请再次河蟹为私密,那么本人一定将永远私藏,密不外传!
但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世博的精神就是发扬光大,本来就是展示给大家看的,世博最好的馆一定是咱中国馆,中国馆中最好看最值得看的就是《清明上河图》,这样的视频不让大家看,那真的太可惜了!
不再多讲,请大家看视频!
请大家原谅的是,本人所用的只是相机的短片功能,因此拍摄效果一般,而且周围参观者众多,人声沸扬,这是出自民间的普通参观者,请专业的视频工作者原谅!
为了让大家观看视频更详细,请观看前,看一下本人提供的世博中国馆《清明上河图》的看点介绍,会让你更能看出彩来!
附前:世博中国馆《清明上河图》看点:
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出绿、阡陌纵横,赶集的人们和驮运货物的骡马从条条道路向城里进发;繁忙的汴河码头旁停泊着数条大船,其中有一条装满了粮食,一些人正忙着搬运;市集上一片热闹非凡,来来往往的行人中,有骑马出行的官吏,有挑担前行的农夫,还有为商贾驾车的车夫……以长卷形式生动地记录中国北宋时期城市生活的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早已为很多人所熟悉。因此,中国馆里那幅人会走、水会流、鸟会鸣的《清明上河图》一开始便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目光。
动态的《清明上河图》高6.5米、长130余米,在12台电影级的投影仪同时工作下,整个活动画面以4分钟为一个周期,展现北宋时城市的昼夜风景。其中白天出现人物691名,夜晚出现人物377名。
具体制作时,首先需要先将人物的轮廓整个“抠”出来。由于原作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只是动态《清明上河图》的三十分之一,因此抠出来的人物要保证逼真,需要进行一些后期处理。而为了不失真、并且符合北宋时代的特征,水晶石创作团队特意聘请了三位专门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共同把关,借鉴了当时的一些人情风貌、衣着装束,从而让这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既不失古本的韵味,又能符合动态《清明上河图》的巨幅影像要求。于是,便有了分门别类的表格关系图,将图中出现人物的身份、背景以及各种动态表情、行动变化交代清楚,给技术处理做好“打底”。
“保留原作的原始风景和建筑也很重要。”除了色调、画风一点都不能差外,原作中的数百棵树、数百座建筑也不能少。此外,静止的背景和动态的背景之间有不同的透视效果,包括草木、人物、建筑之间的遮挡关系、阴影分布、光线投射,更不要说夜景的制作,完全是一次大胆的再想象,这都是创作团队一次次调试比对后才确定的。
就拿不起眼的灯笼来说,作为夜景的《清明上河图》,灯光、照明以及光线是组成歌舞升平的汴梁夜景的重要元素。而灯笼作为古代的主要照明工具,如何把握好灯笼的处理便至关重要。
“翻看资料我们发现:那个时代挂在百姓家门口、衙门前、店铺口以及手提灯笼都不尽相同,有些长、有些方、有些圆,甚至包括照度和大小也有许多不同的讲究。”在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团队还原制作了大概十几种形式各异、照度不同的灯笼,构成了整个夜景《清明上河图》的光线主要来源。于是,在精准的数字和种种细节支持下,有了这样一组又一组栩栩如生的画面:铁匠铺中,铁匠努力挥动铁锤,不时地停下来用手擦去额头上沁出的点点汗珠;驼铃声由远而近,一队驼队缓缓走过,路旁的行人纷纷侧目,脸上表情各异,似乎一阵微风吹过,骆驼身上的驼毛还会微微抖动;虹桥下,一艘大船正要准备穿越,船夫有的用长竿钩住桥梁借力,有的用麻绳挽住船岩,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终于,在大家紧张而有序的合作下,大船晃晃悠悠地通过了虹桥……
而除了整个《清明上河图》外,作为配合《清明上河图》的还有一条潺潺流动的“江水”。这条“江水”以假乱真到不少观众忍不住用手去轻轻触碰,因为那波光粼粼的水面甚至会出现水流因鹅卵石而突然改变流向的情况,十分逼真!
水在中国人的文化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水有关的美好典故不胜枚举。同时,为了配合“智慧长河”这一展区主题,“水”成为了创作团队一开始就打算引进的元素。
“本来打算用真的水,但是考虑到展区本身就位于高处,从工艺、投入和维护上来说成本太高,所以考虑再三还是打算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表现这种江水的流动与水面的波光粼粼。”通过26台投影仪投射在一层纱网上,纱网这种媒介的特性可以在保留一部分影像之余同时还会使一些影像穿透,同时在纱网底部堆积很多的黄沙与鹅卵石,通过这种虚实相间的方式,来表现江水流动、波光粼粼等动态景象。
《清明上河图》从初具创意到最终成型的经历,或许很难想象,这个项目从启动到全部完成,总共花了近两年的时间,而最多的时候,有70多人共同为这幅活灵活现的《清明上河图》而努力。
向为世博中国馆付出辛苦的工作人员致敬!
点子正建议各位网友,只为亲眼看一下这个《清明上河图》也值得去世博看看!
或许,今天你在上海看世博的情景,明天也会成为《上海世博图》将永远地留存下来!!
点子正《点击世博》,在中国点击世博,在世博点击世界!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点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