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点子正
点子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46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区记者不要太娇气!(视频)

(2010-04-21 12:45:05)
标签:

玉树地震

记者不要太娇气

点道为止

分类: 点子正“点”道为止!

  

 

 

  今天是为玉树大地震全国悼念的日子,首先要向玉树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表示沉痛致哀!

  前天,一则在玉树地震中发生的小插曲,格外引人注目。某报报道,在玉树地震采访的一位记者因高原反应,送到后方后医治无效,以身殉职!

  可是,在这则新闻中,没有新闻单位的名称也没有记者的名字。在新浪围脖上,引发各方老记的关注。初期猜测是某卫视,后来又变成某报社,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都不是。

  震区记者以身殉职,实属“假新闻”。

  原来,是一位记者参加玉树地震指挥部通报时,耳听一位相关人士“介绍”,即没有核实,也没有深入采访,就当成真正的新闻写到新闻中,后方的编辑也没有跟进核实,结果就变成了玉树地震的一则“花絮”!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位真正牺牲的同事:嵇永强。

  永强兄,也曾在雪域高原工作过。前几年,在一次采访途中遇车祸不幸牺牲。他在西藏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不要太娇气》。文中讲了一位记者,到了西藏,去了纳木错,拍了几张照片,就大叫仿佛去了鬼门关。然后回去写了好多的文章记述雪域生活的艰苦。

  其实,这种“娇气”的“技法”,在那位原来也曾在西藏当记者现在成了管记者的领导的身上更为明显。为领导讳,我们就不提太细!

  在此次玉树地震中,在新浪围脖上,看到方方面面的信息,转得很多的是记者有了高原反应,呼吁大家帮助转回后方的。

  其实,高原反应,谁都会有。我也曾在西藏工作生活过两年,当然知道高原反应的强烈,知道高原反应是多么的头痛欲裂。可是,我也知道,是人都会有高原反应,如果没有反应反不正常,只是有轻有重罢了!我清楚地记得,在珠峰采访的时候,我的藏族同事也有高原反应,可是大家都挺着。

  去震区采访的记者们,多看看那些一到震区就紧张抢险的战士,多看看那些装备比你们还差的志愿者们。记者只是我们的一个工作,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其实公平而论,我们的工作强度比那些战士要小多了,如果和那些志愿者比起来,我们还有工资,可是志愿者们呢?却分文没有!

  为什么震区记者的“高原反应”比战士们要“强烈”呢?!

  一来是记者们掌握“话语权”,可以更好的通报自己本身的反应;二是记者们习惯了“上层建筑”,总是站在上面高屋见瓴;三是记者们太“娇气”!

  其实,多和那些战士比一比,多看看志愿者们的辛苦,再想想那些失去家园的藏族同胞,再了解一下长年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牧民们,我们还有什么可“娇气”的呢?!

 

  点子正,点道为止,点到为止!

 

                        (点子正)

 

 

  附:为玉树大地震而作的诗朗诵:《玉树临风手牵手》。

 

 

 

    为玉树大地震遇难的同胞献歌献哈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