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故事》爱情篇:纳木错“爱情传说”!(组照)
(2009-10-26 10:11:28)
标签:
点子正西藏故事爱情篇新浪情感部落连载 |
分类: 点子正西藏纪行 |
《西藏故事》爱情篇:
纳木错“爱情传说”!(组照)
十年后重回西藏前,就和新浪情感部落的“首领”美女姝然,约好写一些发生在西藏的“情感故事”。虽然身为传媒工作多年,虽然“泡”新浪论坛也有一定时间,但是真的不敢在“情感部落”写贴,因为一来怕大家认为点子正“老不正经”,二来真的不会写些很“2”的文字,三来是不会“编辑”一些很“荡漾”的“小说”。
作记者的原因,只会写下自己的亲历故事!
记者的职业让我知道,真实的生活,比小说比故事,更感人,更真切!
在写下这些文字前,曾经非常犹豫,因为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与我非常熟悉,这些故事,更应该由他们亲身讲述。
正处于冰雪消融期的藏北纳木错(2009年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摄
记者是个“记述者”,十年前,工作的原因,写下了很多西藏的“新闻”,十年后,十年新闻成“旧闻”。十年后,写下这些“新闻背后的新闻”,更写下这些“故事”,相信,十年后,又会成为“历史”!
因为,西藏,我应该写下这些“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更真实!
更因为,这是一段有关西藏的,有关爱情的,有关人生的!
《西藏故事》爱情篇:
纳木错“爱情传说”!(组照)!
这段纳木错的“爱情故事”,绝对是一段“爱情传说”!下面,给大家在新浪论坛,情感部落,给大家慢慢讲述这段“爱情传说”!
国庆六十周年,新华社以“老照片:婚姻变奏曲”,发了一组“老照片专辑”,深受大家的欢迎!而其中的一幅照片,却是以一位新华社记者为主人公的“老照片”:
照片说明如下:
照片的说明写着“藏族青年摄影家”也对,不过,最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新华社西藏分社摄影记者”--觉果。
在讲述,这幅“老照片”十多年前的“新闻”前,要先给大家讲述一些“新闻背景”。
画面绿草如茵的是西藏天湖纳木错,是照片中的“新郎”的家乡。
这幅照片,当年曾登在《中国西藏》的首页,国内很多报纸采用,美联社等很多外电也转发。十多年前,拍婚纱照在内地还很“新鲜”,更何况,这是在西藏的天湖,这是一位汉族的新娘,这是一位藏族的新郎!所以,“觉果的婚礼”成为轰动西藏,轰动中国,轰动西方的“新闻”!
十二年前的那个婚礼,更象一个大“派对”。藏族本来就有“过林卡”的习俗,十二年前的那场林卡,过得真的很壮观;十二年前的那场婚礼,真的很热闹!
我十年前在西藏工作二年,可惜没有赶上那场婚礼。但是,十年后,西藏分社副社长多吉占堆也是新郎觉果的同学,在为我十年后重回西藏践行宴上谈起来的时候,还兴奋地说起当时,“五六架摄像机、十多台像机围着他们拍,太壮观了!”
觉果--这是一个很有“禅意”的名字!现在是新华社西藏分社摄影部主任,十年后,应该是藏族中年摄影家了!“觉果”,藏语原意是“男子汉”的意思,不过,觉果自己的解释是“觉悟后成正果”,后来,我们也都认同了这种“解释”,因为,真的很贴切!
觉果,是新华社第一批藏族记者。
5月5日,一对来自上海的恋人在欣赏美丽的纳木错。新华社记者 觉果摄
二十多年前,他们一批北京西藏中学的同学,迎来了新华社的主考官,基础知识考试后,要求写了一篇作文《西藏--我的家乡》,后来“作文优秀”,进了新华社,在中国新闻学院学习后,成为新华社第一批藏族记者。
觉果婚礼的这张照片,是他的同学“索郎罗布”拍摄的,索朗也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发现的见证者和拍摄者,和觉果一样,也是位摄影记者。他的同学,多吉占堆现在是西藏分社副社长,罗布次仁现在是西藏分社总编室主任,多穷是西藏分社营销平台主任,女“同学”中,安措是新华网西藏频道主任,小卓玛原来是技术室主任,现在分管财务。
觉果,他们那一批的“藏族女记者”中,央珍已经去世。十年前,我去西藏的第一天,正好是央珍的追悼会,没有亲眼见过这位新华社藏族优秀的女记者一面,非常遗憾!
十年前,在西藏作过一次《青藏线纪行》,就是和觉果一起“合作”的,非常快乐!
那一次,青藏线纪行,只有觉果一位藏族记者,他既要摄影,又要充当翻译。真的很难忘记,在天下第一道班,含着眼泪,给第一道班的工友,读报道他们英雄事迹的报道,觉果一边做翻译;真的很难忘记,在唐古拉山口,和觉果赤条条,泡天下最高的“温泉”,《唐古拉山口洗温泉》,后来,还写下一篇令唐古拉兵站很“麻烦”的新闻,很多旅游者看到这篇新闻后,都慕名到那里泡温泉。也难忘记,在如今早已拆除的安多礼堂前,觉果给我们青藏线纪行的同事们拍摄下的照片;也难忘记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里,我给觉果拍摄的“新闻照片”充当前景,“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环保自然者讲述可可西里的故事”。
可能是当记者的习惯,很少拍自己!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一张十年前的青藏线的“合影”,这是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安多县的礼堂前的合影!是藏族同事觉果拍的。
左一是西藏分社藏族司机边巴,左二是青海分社记者张进林,左四是十年前的安多县委书记现在的沈阳市沈河区委书记张晨,左五原新华社音像部记者后跑到CCTV做新闻调查的主持人杨春,右一是安多县常务副会长朱荣才,现在沈阳大东区某街道办主任,右二是安多县长彭嘎,右四是安多县委副书记现在沈阳物价局崔局长,右六是青藏线纪行的“领队”青海分社副社长王宏伟。
右面第三系红围脖的是点子正。
十年后,重回拉萨!
在西藏分社的大院里,再次见到的觉果,已经近天命之年,开始有了很男人的“肚腩”,不过还象当年那样英武,那样很男人!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照片上的“新郎”,将“我的同事”写我的同事觉果的“新闻”发在后面,请大家,多了解一些新闻“背景”:
马背上的最后一代:一位藏族记者与铁路之缘
2001年至今5年间,觉果以新华社西藏分社摄影记者身份,将近100次往返于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施工现场,记录下铁路穿越高原的每一个历史时刻。他希望西藏更多地融入世界,分享物质文明,同时输出藏族特有的文化。
青藏铁路完工,觉果说“古老大地上的新鲜事情”刚刚开始,他将继续拍摄下去。
大部分时候,记者们在铁路沿线兵站借宿,有时也在荒郊野外搭帐篷住。觉果总是把条件稍好的房子让给同行记者,饮食上也会首先关照他们。身为摄影记者,觉果比同行的文字记者更加起早贪黑。
曾经与觉果同行的新华社记者裘立华说,铁路线上的采访多数时候枯燥乏味,幸好觉果天性乐观,大家一路说笑,似乎不觉得苦。有时车跑了很久不见一人,只有光秃秃的山头,摄影记者们也会“发泄”一下,相互摆拍怪异造型。裘立华说,这才是铁路线上采访的真实状态。
觉果当机立断,组织大家下来推车。同时,他“扮演”交警,疏散车辆。他还在第一时间给青海、西藏两地交警打电话,说明情况。交警随即赶来,为堵在路上的司机、乘客送食物。
看到他拍摄的青藏铁路沿线野牦牛,外人也许会惊讶,觉果何以靠近那些野生动物?
他很高兴家人今后可以搭乘火车到拉萨看他。至于铁路通车对西藏带来的冲击,觉果说,“有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希望西藏更多融入世界,分享物质文明,同时输出西藏独有的文化。”
觉果是个“性情中人”,觉果是个“男人”!
这样的一位纳木错之子,和一位温柔的川妹,怎么相识、相知、相爱的呢?!十年后,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
敬请期待,《西藏故事》爱情篇:纳木错“爱情传说”(二)。
(点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