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漂”:将“藏”起的感情“漂”起来!(组照)

(2009-10-15 14:35:14)
标签:

点子正

西藏十年间

藏漂故事

藏起感情

漂起来

情感

分类: 点子正西藏纪行

  《西藏十年间》77:

      “藏漂”:将“藏”起的感情“漂”起来!(组照)

 

  不何谁创造了“藏漂”,在熟知了“北漂”后,现在,“藏漂”--在西藏漂着,开始让人们熟悉起来!

  如果说,“北漂”是为生活为生计而漂的话,“藏漂”则是为梦想为心灵而漂。

  “北漂”多少带有讨生活的技巧;“藏漂”则有着浓重的心灵回归的行为艺术。

 

  提到“藏漂”,不得不提到一幅画:《干杯,西藏!》

 

  “藏漂”:将“藏”起的感情“漂”起来!(组照)

 

  这幅虚构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油画,是我的沈阳老乡现在天津的中午画家于小冬创作的。就是油画上那个光头的右数第八位。油画上的23位人物,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在如今的“藏漂”眼里,每个人都是一段神话。

  其中的马原和他的前夫人皮皮,曾在中国文坛上声名远播。油画中的诗人贺中现在《西藏旅游》杂志的主编,十年前曾在拉萨喝过酒,23位人物中,除了长眠在雪域的龚巧明和田文外,贺中是固守在西藏的不多人物。

  油画中的原人民日报社西藏记者站长刘伟,现在是我们的领导,新华社总社人事局局长,他是从新华社西藏分社的任上提拔的。

  其实,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23位前辈并不属于“藏漂”,他们当年在西藏有着固定的、正儿八经地工作,有着西藏的户口,和如今的“藏漂”有着本质的区别,唯一相通的就是,他们都有着一种“西藏情节”。

 

  “藏漂”:将“藏”起的感情“漂”起来!(组照)

   (酸奶坊里,以各式酸奶为主,一位藏族小伙在酸奶坊的“奶单”下认真调试着酸奶。)

 

  十年前,在西藏工作过二年,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藏漂”,我更应算是一个“藏客”--“西藏过客”。其实,对于圣洁的雪域来说,每个曾经在西藏工作生活过的“藏漂”,何尝不都是一个过客呢?!

  十年前,写下《拉萨印象》的时候,我没有写下关于“藏漂”的“新闻”,因为,十年前,还根本没有“藏漂”的概念。

 

  “藏漂”:将“藏”起的感情“漂”起来!(组照)

    在酸奶坊中,还可以吃到酸奶冰激棱。

 

  十年后,准备重返拉萨的时候,在网上认识了沈阳的老乡,在拉萨独自经营一家旅店名叫“后来”的一位美女。

   “后来”是二年前去西藏旅游时,开始了“藏漂”生活,那个时候的她已经在深圳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后来,“后来”经营了一家“拉萨双鱼猪窝”的旅店,同时,还代理着各种藏香的批发。目前,正在寻找着合伙人,准备开设青年旅舍。

  “后来”的旅店不错,本来答应她给她写一个“新闻”,帮一帮这位在雪域独自经营旅店的老乡,可是,十年后回拉萨,原来的同事,“欢迎酒”还没喝完,就要走了,也没有机会与她见上一面。非常遗憾,但是,我会将她的博客地址,隆重地推介,希望有机会,大家去拉萨,去她的干净舒适的“双鱼猪窝”去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684e080100ccdt.html这是她的“窝”的网址,欢迎大家去看看。友情做个广告。

   拉萨双鱼猪窝(Lhasa Pisces & Pig Nest) 位于拉萨市市中心,地址:拉萨市娘热路18号附7-3。幽静、安全的社区可以使您安然入眠,充分休整。距宗角禄康公园、布宫、百益超市、拉百、大昭寺步行五分钟至十五分左右。藏式独门独院一层别墅楼,停车方便。交通便利,出行方便。周围饭店、市场、超市方便您吃饭及购买日常所需。院子设有开放式厨房、用餐场所,并设有休闲阅读吧,并准备了黑板供朋友约伴留言。房间及客厅全部藏床,铺羊毛卡垫加褥子,床上用品三件套全部深圳订做。三个房间,分为一个五人间、一个四人间、一个三人间。五人间配有电视、饮水机。宽带、藏床及床上用品、藏式柜桌、鱼缸、等。楼内洗手间。

 

  “藏漂”:将“藏”起的感情“漂”起来!(组照)

     (美女和“藏漂”阿文的合影。)

 

  十年后,认识的另一位“藏漂”人物,很出名,特别是在网络上。他的店的招牌中就打上了“网络最有人气”,店的地址就在布达拉宫脚下,今天看歌手郑钧“回到拉萨”就在她的小店里“喝了酸奶”,他的名字叫阿文,他的店名叫“酸奶坊”,他来拉萨认真做“藏漂”前也同样在深圳一家地产公司做事。

 

  “藏漂”:将“藏”起的感情“漂”起来!(组照)

   这是我在酸奶坊里,要的好看的“薄荷味的冰水”。

  “藏漂”:将“藏”起的感情“漂”起来!(组照)

    这是今天刚刚看到的歌手郑钧在阿文的酸奶坊里的照片。

 

  十年前,没有写下关于“藏漂的故事”;十年后,我的同事,已经写下“藏漂”的“新闻”,直接转来,请大家看看:

      “藏漂”一族让心“回家”

 

 新疆乌鲁木齐姑娘丹丹的酒吧位于拉萨八廓街附近一个幽僻的窄巷里。十几平米的小屋内被充满藏式风情的家具、灯饰和布艺装点得流光溢彩。开酒吧仅仅为了维持基本生活,多数时间,丹丹是在街上晒太阳、闲逛。

    像丹丹这样为享受藏地风情而生活在西藏的外来者被当地人称为“藏漂”。“藏漂”一族是拉萨城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漂在西藏”的外来者,既体现了拉萨独特的精神魅力,又给这个城市的文化增添了别样风韵。

    丹丹第一次到拉萨是在2007年,她一下就喜欢上了这儿的一切: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缓慢的生活节奏。此后,每年,她都会和朋友一起找时间在拉萨小住。几个月前,她终于盘下一个小酒吧,准备长期在这里“漂”下去。

    丹丹的经历是“藏漂”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很多在内地城市生活的人,偶然来到拉萨,就被这里的文化风情和生活方式所深深吸引,他们或者像候鸟一样在居住地和拉萨之间往返,或者干脆放弃从前的生活,以散淡的心情留在拉萨享受自由而轻松的生活。据本地的文化人士观察,“藏漂”的流动性很大,每年保持在二三百人。

    在这群人中,虽然其无论社会阅历、教育背景和思想行为方式都有很大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有较强烈的精神追求,都受到西藏乃至拉萨城市文化的强烈吸引。

    一个外号叫“鸡毛”的“藏漂”,常年在内地与拉萨之间往返。在他所定居的城市里,他在一家规模很大的外资企业担当空调维修工程师,天天衣冠楚楚,是受人羡慕的“成功人士”。而“漂”在拉萨的几月里,他整日身着铠甲,头戴锦鸡羽毛,背着弓箭,骑着一辆修饰得很另类的自行车,旁若无人地在街上游荡,俨然是愤世嫉俗的行为艺术家。“藏漂”的生活是他得以缓解现代生活压力的有效方式。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藏,拉萨“藏漂”的闲适生活是否会有所改变?当地的文化人士认为,拉萨所拥有的深厚历史传统将与社会现代化形成良性互动,拉萨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保持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价值取向,仍将是现代人的“心灵净土”。

      (记者刘江 曹凯)

 

  

  这是我的同事今年3月27日写下的“新闻”,更多的“藏漂故事”,大家可以随意百度,会发现很多。

  每个“藏漂”的故事都是不同的,你无法用一个“新闻”讲述“藏漂”的故事。即使是当年的“藏漂”诗人如今的《西藏旅游》杂志的主编贺中,今年刚刚出版的最新一期的《西藏旅游》杂志中,标题为“藏漂”的故事,也是找了十个“代表人物”,而阿文和他的酸奶坊就是其中之一。

 

  “藏漂”:将“藏”起的感情“漂”起来!(组照)

   

  最后将阿文的酸奶坊的“心灵作业”放上,也请大家在网上写下自己的“心灵作业”吧!

  鉴于这是一个“情感故事”,照片和地方都会让人很“荡漾”,所以发到新浪情感里吧,也让曾当过一段“藏漂”的美女版主姝然妹妹,看看,心中也“荡漾”一下。

 

  放上一些,今年刚刚拍下的照片,请大家看看!更多的照片、更多的故事,请大家自己“寻找”吧!或者,来西藏,“漂”一下!

                      (点子正)

 

    为了让大家更方便阅读,将最近几天从拉萨开始的《西藏十年间》的地址放在文后,欢迎大家提意见。

   《西藏十年间》连载:寻找十年前的边防战士,你在哪里

  《西藏十年间》65:回到拉萨(组照)!

  《西藏十年间》66:圣地拉萨的国庆60年!(组照)

  《西藏十年间》67:拉萨宗角禄康公园十年组照!

   今天在西藏博物馆见到十年前我拍摄的照片!

   昔日达赖夏宫 今天百姓乐园!罗布林卡(组照)!

   《西藏十年间》70:布达拉宫十年照片看变化!(组照)

  连载101:西藏报告内地首例甲流死亡病例!

 面对流感圣地拉萨平静如常!(组照

 十年拉萨新“印象”--十年回家“迷路”了!(组照

 十年拉萨新印象--高原古城无距离!(组照)

 十年拉萨新印象--开着私车过林卡(组照)!

 十年拉萨新印象--拉萨“的士”生意火!(组照)

 十年拉萨新印象--地产开发热拉萨(组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