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2009-09-21 15:57:18)
标签:

点子正

西藏十年间

揭密藏药

生产过程

组照

昌都

分类: 点子正西藏纪行

  在整理十年前西藏的资料中,找到了一组关于藏药的生产加工的照片。当年,采访后写了几篇文字新闻,本来想等回到拉萨后,再整理一下,发一组“传真照片”,可是由于时间太少和自己太“懒”,这些照片,一放就是十年。

  今天,将这些十年前的老照片和老新闻,重新找出来,发在《西藏十年间》寻找十年前的边防战士,你在哪里里,请各位朋友,看一下神秘的藏药。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标本陈列室”

 

  藏药作为中国医药宝库的一支奇葩,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

  在昌都采访中,同行的藏族记者多穷随身总带着珍珠七十,身体有哪难受了,就吃一点。记得那次在巴青县采访时,我头痛得厉害,多穷给了我一点珍珠七十吃,还真的好多了!

 

  下面,按照“生产的步骤”,将十年前的老照片,贴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藏药的生产过程: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藏药的选材非常重要!而且,其材料都是“保真”!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藏药原料展示区!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加工成“药丸”!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精细“加工”!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现代化的“灭菌”!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现代化的包装!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保留“原始”的手工包装!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严格的“质检”!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严格的包装!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藏药藏经阁!

  《西藏十年间》连载51:揭密神秘的藏药(组照)!

    标本陈列室!

 

  十年前写下关于藏药的“老新闻”:

     (西藏漫记):澜沧江源头的现代藏药厂  

  西藏昌都利民藏药厂以全新的设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出现在澜沧江源头地区的高山峡谷之中。在这里,西藏其他藏药厂不常见到的微波药粉灭菌机、混合机、空调机、泡罩包装机等现代化设备应有尽有。

    记者参观制药厂时,车间负责质检的巴姆女士首先拿出消毒工作服要求记者换上。她说:“这是厂里雷打不动的规定。”记者看到,整个车间一尘不染,穿着白大褂的藏族工人站在全自动机器旁,操作轻松自如。

    这家藏药厂是1998年8月由负债上千万元的昌都医药公司改组建成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扎巴说:"我在企业濒临崩溃之际走马上任,第一个就选择了发展藏药产业这一突破口。”

   “现在想起当初的决策还真没有错,当年建厂、当年生产、当年见效。”今年48岁的扎巴颇有些自豪感。

    如今,利民藏药厂生产的“岗底斯”牌藏药不仅年产值达到1600多万元,产品旺销西藏各地,还远销中国内地沿海省市、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在西藏之外的销售量占整个销售量的70%以上。

    扎巴认为,现代化的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而且完全改变了藏药过去细菌超标高、溶解慢、混合不均等各种弊端。利民藏药厂实行代理营销制,更是给企业带来了不薄的收入。

    他说,虽然企业在传统藏药工艺的基础上改造技术,实行现代化机制,但藏药固有的一些传统仍被很好地继承下来。〔完〕

 

(西藏漫记):藏医传人扎松
 

    和嘎果布神山在藏医界具有重要地位一样,藏医传人扎松在众多藏族患者眼里就是救命的“菩萨”。

    记者从藏东重镇昌都沿扎曲河驱车上行40多公里,慕名来到西藏昌都县日通藏药厂。日通藏药厂矗立在青山的环抱中,还未进藏药厂门,远远就可以闻到藏药的清香。

    走进扎松的宅院,迎接我们的不是主人,而是一位藏族老阿妈。这位老阿妈叫雍宗,来自四川省雅安市,因外孙患病前来求诊。她和外孙已经在扎松家里住了近一年。

    在来这里前,雍宗带着外孙跑了许多家医院,花掉了她家里所有的积蓄,也不见外孙的病情好转,甚至病因都没有查出来。后来,经过扎松的诊断不仅查出了外孙是脊椎神经错位的病因,而且一直直不起腰的外孙现在也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走路了。

    我们打听扎松医生时,雍宗这才说,他已经去拉萨参加国际藏医药研讨会了。代扎松负责日通藏药厂和藏医院的曲扎医生向记者介绍了扎松的一些传奇故事。

    扎松,1952年出生藏医世家,到他已传至五世。扎松从6岁随父亲学医,12岁时刚刚独立行医时父亲去世。他继续向名医请教,精心研修传世藏医名著《四部医典》以及众多医书。1971年,扎松开始悬壶问诊。

    从1975年开始,扎松一边为患者治病,一边办学收徒弟,传授藏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此同时,他还着手研制藏药新品种。扎松始终坚持老藏医的行医传统,无论是看病治病,还是收徒授医,从不向人讲价收费,有钱则给、没钱采来药材也可以,治病救人是他唯一的目的。

    一传十,十传百,扎松开始在西藏,乃至邻省藏区闻名遐迩,前来就诊的患者每年达3万人次以上。1984年扎松正式创办了日通藏药厂和日通乡藏医院,他出任厂长兼院长。

    日通藏药厂利用得天独厚的嘎果布神山上千种药材,研制出治疗范围广、配方独特的160多种名贵藏药。

    作为藏医传人的扎松,为了让古老的藏医学后继有人,免费为附近藏区培训藏医人才,现在这一期的学习班里就有来自西藏和云南等地的51名学生。

    记者在简易的教室里看到,学生们认真地学习藏医传统理论。在学生达瓦平措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19岁的平措工工整整地写的座右铭:“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古老的藏医学,在今天又焕发了青春。(完)

 

  十年前,在西藏采访时,还写下了一篇关于藏药营销的“记者来信”,今天再次附在后面,希望藏药这支奇葩,盛开于雪域。

  

(西藏漫记):记者来信:藏药营销应走出误区

 

    藏药作为民族医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神奇的疗效和神秘的色彩,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国内外医疗界和广大患者的目光。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藏药在营销上存在一些误区,阻碍了藏药的发展步伐。

    记者曾帮内地朋友从西藏购买治疗高血压的藏药“珍珠七十”,之后,朋友急急地打电话询问药的用法和禁忌,因为藏药的包装上没有明确注明。记者只好再去找藏族的一些朋友帮忙,可没想到即使是藏族朋友也对一些藏药的使用和禁忌说不太清楚。

    作为患者,人们不仅想了解藏药独特的配方,而且也想知道神奇的藏药到底是由什么原料配制而成的。据藏医理论典籍记载,动物、植物、矿物质都可以作为藏药的原料,青藏高原地区共有藏药植物191科682属2085种,这都是藏药的独特优势。

    目前,在藏药的营销上,企业大都注重宣传藏药的历史与神奇的功效,而对藏药的一些普及性知识,如一些藏药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藏药的构成等介绍很少。如果多从普及性的宣传入手,揭开藏药神秘的面纱,藏药可以更加贴近百姓,走近市场。

     如今,各地藏药厂已经发展了许多家,但其中也是鱼龙混杂。在藏药的营销宣传中,许多著名企业很少打品牌。以藏药“珍珠七十”为例,西藏的藏药厂大都生产此药,记者发现,多数厂家宣传自己的产品时,只是注重宣传药品的神奇功效,而对其商标品牌很少宣传,往往是自己花钱做了广告,却帮了别人的忙。

    通过多年的宣传与经营,藏药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一些藏药生产厂家对一些新的市场营销方法还是不愿采用,宁愿相信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老话,坐等顾客上门来,甚至,一些代理商找上门来时,企业还以没有那么大的产量为由而将到手的生意放弃。

    藏药和我国中药等一样有其独特的原理,对一些特殊病症有其独特的疗效。在藏药走向市场化的今天,藏药生产企业应该淡化其神秘,还原其质朴,让藏药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完)

 

   欲知更多西藏昌都故事,敬请期待!

                       (点子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