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斑马线:应该向谁“竖大拇指”?!
(2009-09-11 15:18:28)
标签:
点子正斑马线文化应该向谁竖大拇指 |
http://pic.nipic.com/2008-04-07/20084791017531_2.jpg
写下这个标题,是犹豫再三的!
前天,看到苏州出台的“文化斑马线”后,第一时间,写下自己的“意见”:苏州“文化斑马线”是“斑马线文化”的“倒退”!感谢新浪论坛的版主置顶推荐。必竟这是第一篇对“文化斑马线”提出质疑的博文,而且还“好事”地为“文化斑马线”提出了如何“补充”的意见。
这几天,CCTV联合新浪网等知名网站开始了一个大型直播活动《直击斑马线》,很是“壮观”,“阵容”也很强大,可以说,这样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策划”也是不错的。
但是,有一点,如鲠在喉。
在这档“直击斑马线”活动中,CCTV的主持人们,“煞费苦心”地推广一个“手语”:如果遇到机动车给过斑马线的行人“礼让”,请向机动车司机竖起你的大拇指,并说声:好样的。
看着央视的“名嘴”拉住一个扶着将要做妈妈的老婆体检的敦厚的先生,教他如何做“竖大拇指”,如何说“好样的”!
CCTV的这个“创意”出发点是“好样”的,但是,实际效果和产生的“作用”却是值得商榷的。
这个“竖大拇指”的创意是因为:很多机动车不让行人,如果遇到礼让的,行人“竖大拇指”“夸”司机,可以更能体现“礼让”,这样的“大拇指”也能让司机心里“好受”。
先把“效果”放在一起,先说“出发点”。
机动车避让行人,这是交通法规严格规定的。本来就应该遵守,就应该好好去做的事情,你却让行人为这样的“必须的应该的行为”去“竖大拇指”,去夸“好样的”,着实令人难以理解!
再说“竖大拇指”的“效果”。
你向本来就应该“必须”的行为,去“竖大拇指”,只能增长“机动车驾驶人”的思想上的“激动”。向“机动车”竖大拇指的倡导,是站在“机动车的角度”出发,要求“弱势群体”的“行人”来做的“倡导”。这是强势的汽车文化对弱势的斑马线文化的“强制”,这是强势的机动车对弱势的行人的“强迫”。
最后说“竖大拇指”的“后果”。
大家都知道,过斑马线的时间本来就短,抓紧过还不一定能过得去,你还得抓紧“竖大拇指”,还得口中夸“好样的”,这得浪费多少肢体语言,如果你正好手中拿着东西,你是不是还得把东西放在斑马线上,再对着镜头,好好“竖大拇指”,再壮重地说句:“好样的”!
其实,行人向机动车“竖大拇指”这样的“倡导”,属于典型的剃头挑子--一头热。而且,还是对弱势群体“意见”的强奸。
如果行人向机动车“竖大拇指”,机动车司机是否也应该回礼,是也竖大拇指,还是按喇叭?!司机也竖大拇指,肯定是不行,还得手扶方向盘,按喇叭更不对,躁音太大,城市也不准。
其实,CCTV这样的“竖大拇指”的“倡导”和苏州“文化斑马线”的“创意”是一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是与倡导法制、倡导便捷的“斑马线文化”“背道而驰”的!
http://2008.jyb.com.cn/sjay/W020080606541598600151.jpg
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北京奥运会时,CCTV向全国观众推广了一个“加油”的手势。现在,奥运会结束了,国外友人走了,中国的球迷看台上,还有多少人还会接着用那个“加油”手势呢?!不还是随着性子喊加油吗?不还是骂声震天吗?
不要告诉我,那个“加油”手势是给国际奥委会看的。
杭州的交通惨剧,让我们关注,让我们警醒。
大家多在关注道路上的“斑马线”,可是,很少有人去关注一下法律制度上的“斑马线”?!去关注一下城市建设上的“斑马线”?!去关注一下城市弱势群体心理上的“斑马线”?!
斑马线上的交通惨剧,归根到底是因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与城市发展滞后,机动车的迅猛发展与道路的发展不同步,机动车所代表的“强势群体”的“骄蛮”之心与行人所代表的“弱势群体”的“羸弱”之心的碰撞,更是全民化的“心态浮躁”在一个小小的“斑马线”上的“突出表现”。
到底应该向谁“竖大拇指”?!
这真的不是个问题。
只要政府管理部门,认真做事,认真执法,老百姓就会竖起大拇指。
到底谁应该向谁“竖大拇指”?!
这还真是个问题。
其实,“竖大拇指”有的时候,是在心里,而不是在“手”上。
其实,“坚大拇指”有的时候,不是在“斑马线”上,而是在老百姓的“心里”。
反正,我不知道应该向谁“竖大拇指”?!
但是,我知道,如果谁不为民办事,老百姓会在心里,“竖起中指”!
(点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