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2009-09-07 13:10:15)
标签:

点子正

铸造共和国

工业文化遗产

沈阳天地

创意产业

香港瑞安

分类: 点子正“点”道为止!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仅以此文献给共和国六十华诞,希望能扔点砖头,引来更多专家们的“玉石”之言!

 

  写下这样的一个标题,本身就很“沉”,很“重”。

  一来,这样的“铸造”历史,非常厚重;二来,“铸造”本身的今天与明天,又非常“沉重”。

  

  昨天周末,参加一个地产项目的“推介会”,又去了一回沈阳铸造博物馆。二年前,应约为在那里举行的沈阳首届创意市集做“司仪”,本来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一篇“反思”文章,可能由于当时“创意市集”上有一款“安全套”的“创意”产品,结果在博客上被“河蟹”了。后来,兴致过了,索性就放手没有继续写。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沈阳天地项目做了一个机舱的造型,很是有“创意”!)

 

  今天的沈阳城,人们在为“为什么呢”的小沈阳是否应该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而进行着热烈的争论;也在为赵本山,是否将二人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为“历史”而争得面红耳赤。可是,却没有人关注铸造了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沈阳的另外一个“文化遗产”--“工业文化遗产”!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昔日的盛京,全国二个故宫,一个在北京,一个就在沈阳。

  旧时的奉天,东北军张大帅的势力范围,更有着少帅学良的旧居,和那珍藏着一段浪漫故事的赵四小姐楼。

  昨天的沈阳,新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铸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枚国徽,铸造了新中国的工业历史。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沈阳铸造博物馆前,昔日冷渣罐,今天的养鱼缸。)

 

  今天的沈阳铁西区,曾经的“度假村”,今天的高楼林立,“腾笼换鸟”后的新铁西,面貌一新。

  昨天的沈阳铸造厂,今天的沈阳铸造博物馆。旧日轰鸣的机器,今天已经停下;旧日重重的铸件,今天变成“工业文物”。

  

  对于大多数来沈阳的旅游者来说,都知道有个故宫和邻近的刘老根大舞台,一个是清朝的皇帝曾经的“住宅”,一个是“新星”小沈阳等二人转星们的舞台。

  可是,很少会有旅游者去看沈阳铸造博物馆。即使是沈阳当地人,也很少有人知道沈阳铸造博物馆,可能原来的沈阳铸造厂的大致方位,还会留存在渐渐消失的记忆中。

 

  如果从“遗产”的角底出来,有几种分法:有自然的,有人文;前者如黄山等自然界的“作品”;后者如长城,人类的“杰作”。当然还可以分成“物质”和“非物质”的。“物质”的都放在那里,静静地,物质着;“非物质”的,在人文的口头、行为上“传播”着,比如二人转。

  

  何为工业文化遗产?!

  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重重的铸造构件,应该是“自然”存在的;

  是人类工业智慧的结晶,重重的铸造灵魂,应该是“人文”记忆着。

  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的历炼,应该是“物质”的遗产;

  是创意思想和大脑风暴的冲撞的载体,应该是“非物质”的遗产。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二年前的在沈阳铸造博物馆举办的沈阳首届“创意市集”,是由华商晨报发起的。当时的规模不大,那天天气非常寒冷,由于没有经费,“著名”的司仪都不会来,所以晨报的同行请我这个“非著名的司仪”--点子正来“免费”主持这个“创意市集”。由一个“老记”点子正来主持这样的一个“创意市集”,其实本身就是件很有创意的事情。

  那一天,是2007年11月18日。

  那一天,天气干冷干冷的,就象铸造博物馆冰冷的机器,就象某些领导们冰冷的思想,就象某些部门冰冷的习惯。

 

  那次的活动是晨报与铁西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可是区里的领导一个没有来,只来了一个部门的“干事”。往小里说,这是一个普通的“市集”,而且是一家媒体策划的“市集”。可是,往大里想呢?这是一个“创意市集”,这样的一个“创意市集”在沈阳铸造博物馆举行,就具有的“非同一般”的意义。

 

  创意,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创意产业”。

  铸造,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博物馆”。

  沈阳是新中国工业文明的代表;铁西区是新中国工业文明历史的缩影。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这个首届“创意市集”,其实,是“创意产业”与新中国工业文明的“首次成功对接”,是“非物质”的“创意”与“物质”的工业文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如果上升到这种意义上,那一天的“创意市集”,不但区长应该来,而且沈阳的市长或者辽宁的省长都应该到场,或者由沈阳当地的媒体,应该发起一场“讨论”,如何让工业文明插上“创意”的翅膀!如何用创意的杠杆翘起沈阳装备制造业?!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昨天的活动,是香港瑞安集团在沈阳的第一个地产项目:沈阳天地的推介会。做了一个飞机的造型,吸引了众多的宾客,“推介”效果很好,现场氛围也很好!

  此前沈阳有一家地产项目的推介会上,找来了网络名人“芙蓉姐姐”来应聘年薪30万元的销售工作人员,令人大跌眼镜,也成为业内人士的笑柄!而此次“沈阳天地”的项目,却没有“请”来一位大牌明星,却是“实在”地请相关的建筑商、品牌商、物业管理公司的代表,做了一个“实在”的“介绍”。因为人们关注的是地产项目的质量,不会关注是否“芙蓉姐姐来销售”?!人们关心的是地产服务的水平,不会关注是否明星来代言。

  其实,普通百姓都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明星代言的巨额身价,都是需要普通百姓付出自己的“代价”的。中国地产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慢慢从“炒作”的时代,向“精作”的时代进化。一次成功的“炒作”,并不能换来“成功的运作”!

 

  昨天的推介会,是由北京的一家公关公司“运作”的,他们只想到了沈阳铸造博物馆这个地点,够大可以施展他们的“创意”,而没有想到更多的“创意”,属于“无心插柳”型的。并非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其实,北京的公关公司,并不真正了解沈阳的“铸造历史”。

  北京的公关公司只是选择了一个地点,一个场地够大的停造飞机的“机场”,却没有想到,其实这个“机场”,原来就是一个“创意富矿”,原来就应该是一个“创意产业”铸造的“熔炉”。

  点子正是公益的,北京的公关公司是收费的。

  不过,不管无心插柳的动因无论怎样?毕竟将柳插上了!

 

  其实,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更应该是沈阳铸造博物馆选择了“沈阳天地”,仿如香港瑞安集团选择了沈阳一样!

 

  

  所有人都在欣赏着沈阳天地项目的介绍,而我更关注着“沈阳铸造博物馆”,这座工业文明的代表,如何与“沈阳天地”进行着“精彩”的“对接”。

  在沈阳铸造博物馆上,陈列着一些“对接”照片:其中,二年前我主持的那场“创意市集”也位列其中,此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某名牌汽车、某服装时尚发布会,都相继举行。在将近二年的时间里,这里只举行了五次大型的“对接”活动,还包括第一次我主持的创意市集和昨天的沈阳天地推介项目。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在停车的时候,发现沈阳铁西区创意产业中心的牌子,大门紧锁,空空荡荡。

 

  因为涉及商业机密,我没有询问此次沈阳天地推介会“租”用沈阳铸造博物馆的“场租”,想来沈阳铸造博物馆应该是铁西区的一个“下属部门”,或者归属于沈阳铁西区创意产业中心。其实,做为沈阳铸造博物馆,反正可是自己“创意”地生活下去,不要坐等客户来,应该“创意”地走出去,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客人,往小里说,挣得“场租”,往中里说,为沈阳老工业基地做些“形象广告”,往大里说,为中国的“装备制造”做一些“公益广告”。

  

  昨天,沈阳天地的推介会上,不光表演的乐队是国际化的,进行推介的相关部门都是西门子、第一太平等国际化团队。或许有些人是第一次来沈阳,或许他们是每一次来中国。但是,他们向我们“推介”了地产项目,我们向他们“推介”了沈阳,“推介”了沈阳铸造历史,“推介”了中国。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在这里,点子正,以一个老记的个人名义,写下这篇博文,为沈阳铸造博物馆,做一个“公益广告”,希望有更多的象香港瑞安集团一样“聪慧的商家”,关注沈阳铸造博物馆,不光纪念沈阳铸造工业历史昨天的辉煌,更助推沈阳老工业基地“明天”的“铸造”!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沈阳铸造博物馆地面的井盖都有着“铸造”的标识,希望我们更多一些“脚踏实地”地“创意”,而不仅仅是将“创意”放在井盖上,锁在大门里。)

 

  很巧的是,点子正发现“沈阳天地项目”的标志是太阳鸟的“变形”,希望沈阳天地项目和老工业基地沈阳一起,象7200年前的太阳鸟一样,飞翔!向上!!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铸造”共和国的工业文化遗产如何“铸造”?!

           --仅以此文献给共和国六十华诞,希望能扔点砖头,引来更多专家们的“玉石”之言!

 

                            (点子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