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记不清这位藏族小普姆叫什么名字了,在近半年的藏北经历中,曾经无数次停下脚步,每当我路过那破旧的藏式帐篷时,牧民们总会热情地请我们去喝茶。只记得十年前,在停下来,拍风景照的时候,突然看到这位小姑娘,从帐篷中走出来,画面非常美,自己也按下了快门。十年后,不知道,这位小普姆的生活会发生怎么的变化?!应该早已结婚生子,不知道她的孩子们,是否还会象十年前他们的母亲一样,拉开帐篷门,看看外面暂新的世界。)
习惯用连载的方式,记录我所经历的生活,这样的习惯在十年前就开始了。
因为这样的记录,更能体现生活的本原,更能将生活中零碎的思考和零星的画面,象展开一幅画卷一样,在人们面前慢慢地展开,就象几百年前的《清明上河图》一样。
十年前,多次前往藏北采访生活的经历,我也写下了一组连载《藏北牧民新变化》。当年采用的效果非常好,很多有关西藏的报刊都大篇幅采用,成为当年描绘藏北牧民新生活的一面镜子。
十年前的新闻,如今已成了旧闻;十年前的“新变化”,如今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十年后,再次将十年前的“新闻”,放在博客上,只是为了纪念那段西藏的日子,也是为了给我的记者同行们提供一些十年前的采访资料,也通过这些十年前的新闻,寄去对“新闻”中所采访的藏北牧民们的问候。

(藏北酷哥!如果生活在内地,没准就是个超男!)
[藏北速写]“科技财神”请进门
班戈县马前乡4村的牧民格增骑了3天的马,急着赶到县里,因为在藏北那曲地区的班戈县,每年举办的乡村畜牧兽医培训班又要开班了。
以前,格增家里的一头牛病了,他像他父亲一样,请来喇嘛念经,可牛的病未见好转,最后由于耽误了诊治牛死了。现在,格增家的牲畜病了,他再也不请喇嘛念经,而是请来了“科技财神”--乡里的兽医旺堆多吉。
马前乡兽医旺堆多吉告诉记者,现在兽医的“地位”
比以前高多了,牧民们逢年过节常要给他送上一些酥油和风干肉。
班戈县县长多吉坚赞介绍说,现在藏北牧民的科技意识不断提高,牧业收入的科技含量逐年提高,县里举办的畜牧、民族手工艺、采矿等培训班受到牧民们的欢迎。各乡里的科技骨干也被牧民们称为“科技财神”,被牧民们争着请进门。近年来的经验让牧民们明白,只有科学技术才能让他们富裕起来,
牧民格增看到“科技财神”的“法力”后,开始向“
科技财神”学习,县里办的各种培训班他都要参加。
格增向记者表示,自己要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争取成为一个“科技财神”。(完)

(从这位藏北老妇眼中,能看出藏北的历史!)
[藏北速写]法律走进牧民家
藏北班戈芈砬跋缢拇澹玻邓甑脑骱投村22岁的巴珠,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商定了结婚的日子后,两个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乡里来办理结婚登记?
记者在藏北采访时,正好赶上俩人到乡里登记。记者对两位新人表示祝贺后,扎西告诉记者,国家的婚姻法有规定,我们登记后,就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像以前不登记,两人搬到一起就算结婚了。
像扎西一样,藏北牧民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法律开始日渐走进藏北牧民的日常生活。
据马前乡乡长罗布占堆介绍,县、乡政府经常组织法制宣传队到牧民家里进行法制宣传,深受牧民欢迎。以前,牧民们有了矛盾,或是私了,或是找喇嘛来解决。现在,有了纠纷就会来找乡里的法律调解员,乡政府会按照乡里定的33条《乡规民约》进行处理。
马前乡4村的吉根,过去经常酗酒、打架斗殴,通过学习法律,小伙子已经改过自新,生活也日渐富裕起来。
现在,公证业务也逐渐开始走进藏北牧民们的生活。据那曲地区司法处处长范国华介绍,仅今年上半年,地区公证处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64件,其中借款合同7件、建筑工程承包合同6件,总标额达2780多万元。
在今天的藏北,随着社会的发展,律师也开始日渐被牧民们接受。那曲地区律师事务所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6件,为聘请单位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受到牧民们的欢迎。(完)

(高兴又紧张地看着伦坡拉盆地采出石油的藏北牧民们!)
[藏北速写]开着汽车迁草场
时令近冬,藏北牧民们又将开始一年一度的草场迁移。从夏季草场到冬季草场,繁重的劳作,以前大都靠牦牛或是人力拖车,既费力又费时。
在今天的藏北高原,牧民们已经开始驾着汽车迁场,牦牛在藏北的草场迁移中开始逐渐“退役”了。
记者在藏北高原采访,路过牧民们的帐篷,在成群的牛羊中,经常会看到停放在帐篷边上的“庞然大物”--东风汽车。
住在纳木湖边的28岁的牧民多吉,两年前花2.5万多元买了一台旧东风车。从此,每年草场迁移的繁重体力劳动就由汽车代替了。现在,他不但自己家里草场迁移用上了汽车,而且还给自己的亲属和附近的乡亲帮忙。
班戈县53岁的牧民奴,起初买了台汽车作为迁移草场用,慢慢生意做好了,便开始搞运输生意,在乡里收购畜产品,拉到那曲卖,再从那曲买回粮食,运到乡里再换畜产品。现在,他已经有了2台汽车,存款已达10多万元。
据当雄县委书记王士杰介绍,仅有1048户的当雄县宁中乡,就有98台东风汽车,从事运输业的有90户。
现在,汽车在藏北牧民的迁场中,逐渐替代了“高原之舟”牦牛。而且从单纯的家用,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运输工具。汽车正在成为藏北牧民们的“致富之牛”。(完)

(剪羊毛的藏北牧民!)
[藏北速写]自己照片挂起来
次仁美朵去年买了台照相机,在节日或闲暇的时候,为孩子和丈夫照几张相,等到去地区办事的时候,就冲洗放大出来,挂在家里。
自己的照片,美丽的家乡风景,日渐成为藏北牧民家中的新装饰。
如今在藏北牧区,无论是在夏季草场的帐篷里,还是在牧民定居的房屋,都可以看到牧民们自己照的相片。
次仁美朵第一次看到自己拍的相片冲洗出来后,尽管有些模糊,但别提多高兴。以后,只要一闲下来,就把镜头对准周围的一切。孩子们顽皮的笑脸,欢跳的羊群,洁净的蓝天,都被她摄入了镜头,拍摄质量也逐渐提高。她说:“我现在成了摄影迷。”
过去,藏北牧民们家中大都供奉着佛像等宗教画像,很少有其它的装饰。现在,牧民们的家中,在挂宗教画像的同时,也悄然挂起了自己的照片。
在藏北重镇那曲县,近年来各种电脑公司如雨后春笋
“冒”出了10多家。而其中一项受牧民们欢迎的业务就是把自己的照片印在年历上,再挂在家里。
据那曲藏北高科技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达娃告诉记者,每逢藏历新年,牧民们来做自己肖像挂历的特别多。在商场里,照相机也开始成为富裕起来的牧民们争先购买的商品之一。(完)

(这是在吾玛乡的赛马节上拍摄牧女“模特”!)
[藏北速写]牧女镜子随身带
藏北那曲地区班戈县马前乡6村31岁的索朗央吉,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每天早晨洗漱完毕,都要在家里的镜子前照一照。
对于爱漂亮的索朗央吉,除了家中的大镜子外,她身上还经常揣着一面小镜子。每天,放羊、挤牛奶休息的时候,也会掏出怀里的小镜子,梳理一下散乱的鬓发。
现在,像索朗央吉一样,漂亮的小镜子已成为藏北牧女们的新饰物,和以前佩带藏刀一样,现在镜子随身带。
在辽阔的藏北草原,天似帐篷地为家,勤劳的牧民们,栉风沐雨。而大多数的牧羊女,身上除了必备的物品如小刀外,很少再有其它的饰物。以前,镜子对于藏北牧羊姑娘来说,无疑是生活的“奢侈品”。
班戈县马前乡乡长罗布占堆告诉记者,不能再用老眼光看现在的牧羊姑娘了,现在的姑娘们不但镜子随身带,有的姑娘还把化妆品随身带着,而且还是防晒的。
一年一度的藏北赛马会上,记者看到,各种镜子、化妆品的百货摊最受牧羊女们的青睐。姑娘们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精挑细选,挑块漂亮的镜子,再选几支口红、防晒霜,好好打扮自己。县城众多美发厅的生意也随之红火起来。
西藏民俗学会会长次仁玉珍认为,由于藏北高原气候条件恶劣,过去藏北的牧羊姑娘为生活劳碌,顾不上打扮。现在,随着牧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姑娘们自然会将镜子随身带,随时打扮自己。(完)

明亮的眼睛后面,会是怎样的世界?还将看到怎样的世界?!
让我们共同期待!
(点子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