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28)隔离病房什么样? 记者探访地坛医院!

(2009-05-23 23:55:15)
标签:

点子正

关注流感

一个老记

隔离病房

记者探访

地坛医院

杂谈

分类: 一个老记关注流感的日子!

(连载28)隔离病房什么样? 记者探访地坛医院!

 

一个老记关注"流感"的日子


       护士:意大利语"祝健康"!  医生:医院当成自己家!
             
           新华社记者"探访北京地坛医院"

 

   刚刚看到我的"同事"采写的"北京地坛医院探防记",作为一名老记,知道能"进入地坛医院采访",非常不"容易",主要是"医疗"上的"隔离"和对传媒宣传上的"隔离",看了原文后,重新给"制作"了二条"副标题",并把原标题:修改了一下,这样更"适合"网友阅读.
   明天一些"平面媒体"可能会"采用此稿",如果原文照登的话,怕"不太醒目",加了二个"副标题",就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
   "一个老记"向战斗在"一线"的我的"同事"们,表示致敬!
                      
      北京地坛医院探访记

     2009年05月23日23:1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刘奕湛、王茜) 宽敞的门诊大厅,干净整洁的住院部,表面上在这里感觉不到与其他医院有什么不同。然而,一场针对新型流感的防控战斗已经悄然拉开序幕。从5月2日到23日,地坛医院的发热隔离病房收治了北京地区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热患者,在20多天的时间里,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刘欣是地坛医院感染二科的护士,已经在地坛医院工作了11年。当家人给她打电话嘱咐要注意安全的时候,经历过非典考验的她回答道:“应战非典我们都最终赢了,不用担心。”

  “5月2日1时接到主任的电话,我就赶到医院来了。”刘欣说,因为接到了腾出感染二科负压病房的命令,科里所有的人都来加班,直到第二天16时。当14名密切接触者到来时,这里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当记者问到都干什么工作时?“穿防护服、整理床铺、输液、处理医嘱等等,最后脱下防护服。”刘欣轻松地回答。

  说起过去的20多天,性格开朗的她就打开了话匣子,清楚地记得每一件发生在隔离病房的事情。

  刘欣说,在发热隔离病房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不通,无法进行心理抚慰,不存在技术操作方面的难处。“一对新婚的意大利夫妇,选择了来北京度过新婚蜜月,没想到一到北京夫妻两人都出现发热症状,被送到了这里。”她说,“语言不通的夫妻俩看到‘全副武装’的护士心里总有些害怕。对此,我们护士站的每个护士都学习了一句意大利语来祝福他俩,我学的是‘祝你健康’,他们特别开心。”国家不同,口味也不同,为了照顾好他们,每天我们都会有人去询问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医学观察人员今天想吃什么?刘欣说:“上午我刚打电话订了意大利面和比萨,希望让他们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危重症内科部住院医师张铭一直在感染二科帮忙,北京发现首例确诊病例后,他即刻回到了危重症内科部,参与到确诊病人的治疗工作,从与病人接触的那天开始,家在北京的他就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我们4个住院医师分成了2个小组,一个小组1天,分成白班和夜班,一个班12个小时。”张铭说,“虽然第一天累点,但不是太忙的情况下,第二天可以休息一下。”

  回忆起他治疗的第一例甲型H1N1确诊患者小刘时,张铭说,当我告诉她已经确诊是甲型H1N1流感的时候,小姑娘没有任何表情,话也不多,只是“嗯”了一声,并没有过多的惊慌,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会尽全力照顾好她。几天来的相处,让我俩成为了好朋友。

  他说,甲型H1N1流感虽然传播性很强,但病死率不高,与一般季节性流感差异不大。目前,有4例确诊患者已经康复,再次证明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