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激情燃烧岁月”
今年八十二岁的父亲,曾经是个军人!
年迈的父亲,也曾经象我现在一样年青,也曾经有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印象中,父亲很容易激动,每次看到电视上演战争题材的电影,就激动得掉眼泪。我记得,有一次晚上回家,突然看到父亲老泪纵横。自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气也不敢出。后来,父亲告诉我,“胡子司令去世了!”原来,那天父亲听到电视上说王震去世了,非常难受,当时就痛哭不已!
父亲曾经跟随他们称为王胡子的王震首长一起去的新疆。父亲和我讲过,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本来他和部队急行军向着北京走,都走到甘肃了,可是突然上面来了命令,让去新疆,随后父亲就和大部队调头去了新疆!(50年后的国庆节,我在珠峰采访升起了那天最高的一面五星红旗!我想50年前父亲肯定不会想到)
父亲是河南驻马店遂平县人。听父亲讲,好象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是个大厨师。父亲这一辈子亲人很少,好象父亲曾有个妹妹,但是很小就死了!爷爷也走得很早!我对奶奶没有一点印象,不过听哥姐们讲,奶奶是个很好的小脚老太太,他们小的时候奶奶带过他们。不过,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扔下父亲走了
父亲总说,他这一辈子占了很多人的福!当年同乡一起当兵的有100多人,可是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他们八九个!
父亲爱讲他在新疆时的事。父亲告诉我,他们部队刚到新疆时,种哈密瓜,当兵的很勤快,一天到晚没事就浇水,后来,哈密瓜长得很大,可是一点不甜!后来,他们才知道哈密瓜是不能多浇水的。这是父亲讲的。
关于父亲在新疆的事,还有母亲的一个“版本”。母亲总是说,当年父亲差点在新疆找了个维族姑娘当媳妇,可是后来因为部队规定不准,才没有结成。母亲一说起这事,父亲就不吭声。我想父亲年青的时候,肯定也“冲动”过!不管此事是真是假,反正我记得从小家里就有一块父亲从新疆带回来的地毯。
地毯的图案很新疆化,后来因为我不停地在上面尿尿,中间还烂了个洞,母亲用针线缝上了。这块地毯,我们一直留着,父亲和母亲也当作传家宝一样用着。可是,有一次放在外面晾的时候,晚上忘了收回来,结果第二天一早就被人拿走了,让大家很是伤心。
父亲从新疆回来后,先是到了北京,那时好象不大不小的是个营指导员!新疆媳妇没娶上,父亲就回了老家找了比父亲小八岁的母亲。母亲当时很有勇气,用母亲的话说,放着乡里的妇女主任不当,当军属去了。
父亲和母亲的婚姻,也间接成就了四姨和五姨的婚姻!我母亲排行老三,和父亲一起到北京后,比父亲年纪小不少的一个当兵的,总爱有事没事到父亲和母亲的“新家”来玩,后来,他就成了我的五姨夫!
而四姨和四姨夫的婚姻,父亲和母亲也间接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据说当年,四姨看了后来的四姨夫后,因为嫌四姨夫长得难看个子又矮,一气之下回了老家。是父亲和母亲苦口婆心地劝了回来,也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是母亲当年的勇气,让四姨和五姨也成功地脱离了农村,分别在湖北和吉林安了家!
父亲当年年青的时候一定很帅,我看过父亲年青时穿军装的照片!还有和母亲结婚后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那时的母亲也很好看,很青春、很健康。
不过,父亲太老实了!据说,父亲当年可以留在北京,可是后来先是到了锦州,在当地一家陶瓷厂当厂长,后来又到了沈阳,在沈阳炮校做教导员。再后来,又到了沈阳建工学院,再后来,又到了沈阳九中。一直在那里工作到离休。
父亲因为参加革命早,退下来时享受“处级待遇”,是离休干部,在那么个小学校里,象父亲这样“待遇”,属于凤毛麟角了。
可能连父亲这样的老实人,也没想到在那场“史无前例”中,竟被认为是“只拉车不看路的老黄牛”,差点挨批斗!
父亲的手很巧,会织毛活!这一点非常令人难以相信!连母亲的针线活都是父亲教的。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原来在军队里,每一个战士都必须自己织袜子。什么大平针呵,对于父亲来说,那是一个必须攻克的堡垒。
父亲还喜欢唱歌,不过都是些军队的歌。父亲也会“指挥”,可能是因为当年做指导员的原因,这也是父亲必须的“工作”。我喜欢小时候,看着父亲意气风发地指挥的样子,感觉父亲真是帅极了!
父亲对我们子女非常严厉,记得当年姐夫刚到我们家时,父亲还开过专门的家庭会议,关于如何治家,如何待人接物等等。当年因为姐夫给父亲盛饭时,用一只手递给父亲,父亲一句话没说,饭碗半天没接,把姐夫吓得半天没敢吱声。
严厉的父亲老了后,却变得异常的和蔼!看到孙男孙女们,亲得不行!父亲年纪大后,很少生气。当然,也因为我们哥姐几个还算懂事吧!
今天是父亲住院的第十六天,父亲的浮肿感觉好象退了一些。眼睛也比昨天睁得大了些,可还是没有清醒。但是能感觉出来,父亲在暗暗地和疾病做着斗争,就象父亲当年参加战斗一样。
父亲,曾经是个军人,我想父亲当年也肯定是个好军人。因为从小我就拿着父亲的军功章玩!
父亲,这场疾病,您就当成是场战斗吧!相信,您会战胜病魔的!
因为,现在的这场“战斗”,还有您的儿女们,和您,并肩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