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姜山湿地白鹭阡陌大沽河 |
分类: 散文 |
湿地的诗意
芦草青青,白鹭栖落,鹿行阡陌……黄昏风吹拂在面颊,暖暖的。“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白发不仅是苍老的表征,更是愁绪的表现。而白居易的诗中无忧无虑的白鹭,居然也有白发,则有谐谑自嘲的意味儿。我在姜山湿地的小桥上,看到了那些白鹭,天使一样飞向芦苇丛中,那时候蓝色天空下郁郁苍苍的绿、水波悠悠的青,以及苍茫中的灰中,配以嘹亮的白,那是一种跳荡的音符。“它浓浓的白,包含着一个空无所及的梦,包含着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诗人马拉美虽然是称赞莫奈的画作《睡莲》,但他的感悟,却拓展了诗意的空间。
这些都来自于水。水照见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
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发源于招远阜山西麓偏西的地方,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有一年夏季在莱西参加活动,住在潴河(洙河)岸边的一家酒店,晚饭后在河堤上散步,望着滔滔的河水,凭想当然认为,大沽河由北向南流经莱西,潴河是否大沽河派生出来的呢?经查证,潴河源出窑山东麓与小后洼村北,在辇至头村后北汇入大沽河;就是说这个地方的河流竟然是大沽河的水源之一。
在河堤上边散步边思索,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堤坝的尽头,再往前没有街灯了,黑黢黢的芦苇丛中,响着高高低低的蛙鸣。向左转过视角,前方不远有一个村庄,灯影里的白墙下,影影绰绰的有些农用车之类的杂物。正要折返回酒店,突然一曲旋律绊住了我的脚步,细细听来是一支悠扬缠绵的二胡曲。循着那声音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去,终于走到了那面白墙跟前,发现那里是一家修车铺子,二胡曲就生发于那铺子敞开的门内,里面一位老汉光着脊梁眯着眼睛,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所奏出的旋律中。他一支接一支地拉着,中间没有间歇与过度。他坐的杌子旁,散乱地丢着一些自行车、农用简易车轮子与零件。我站在门口听了好一会儿,从那些熟悉的曲子判断,大抵与我的年龄差不多。其间的喜怒哀乐,伴随着乐曲的流淌,起伏跌宕中有怎样的人生阅历?过去多年了,老汉的影像始终盘踞在我的脑中,不曾被时光抹去。
不光我有“想当然”的误断,关于姜山湿地水源的民间说法,也出现臆测之嫌。以前的姜山被称作“姜山大洼”,也就是不长庄稼的涝洼地。民间的一种说法,“姜山大洼”是由大沽河与潴河交汇而成,而据相关专家的实地考察与历史资料显示,这个地方符合《汉书•地理志》关于奚养泽规模与位置的记载。奚养泽也写作豨养泽,是古代九州泽薮之一。当年的姜山大洼是胶东地区面积最大的低洼地带,虽经数千年的淤积与开垦,至今仍有部分地域为沼泽湿地。大洼属于五沽河与五龙河流域。五沽河有两个源头,其一源于莱阳市穴坊镇教格庄村,流经李权庄、姜山、夏格庄、店埠四镇,于店埠镇韩家汇村西南汇入大沽河;五龙河为胶东第一大河流,有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五大支流,由丁字湾入海。沼泽地曾经为害,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以及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价值观里,不仅乏善可陈,且是人们心头的一块伤痕。
姜山湿地源自远古,上溯至新生代白垩纪时期,这里水草丰沛,是适应于生命生存繁衍的地方。“青岛龙”的出土地在莱阳的金岗口村,距离姜山30多公里,出土时的1951年莱西还属于莱阳。白垩纪时期,地球变暖,大陆与海洋分开,恐龙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统治浅海。最早的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出现了。被子植物也出现于这个时期。莱西东北乡的河头店镇在上古的时候应是靠海的地方,据后来出土的北迁文化遗址考证,遗址四周流过的多条小河汇入丁字湾,属于东夷文明,也就是海洋文化。
姜山镇是一个具有历史沉淀的老镇子。商铺的各种牌匾呈现出的街面繁华与老建筑之间,可以放宽一定的时间跨度。西三都河村灰砖青瓦白墙的清代建筑群,让时空发生穿越。据称那些民居建于乾嘉时期,门廊、石鼓、房脊吻兽、檐端外悬等都保存完好,突出的是砖雕。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在身上,雕凿精致的门楣映照着门户尊严。走进阴凉的房内,八仙桌与铜钱的线坠,依然存有主人的生活痕迹。房檐、照壁等,依稀显露出民俗文化典籍,譬如太极图阴阳转化的圆,寓意神通广大、震慑邪恶、挡住八方煞气;房脊两端的鸱吻,寓意辟除火灾等等。从两座门廊与照壁看,当年应该属于大户人家,是几代人住在一起的,从后来分割出的院落分析,应该是后来几代人分开居住了,却留出了一条长长的胡同,脐带一样串起各个门户,串通人脉。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指没有源头的水和没有根的树,是说凡事都有因果与来龙去脉。在街上一位老人说,大门的两边原有两只雕凿精妙的狮子,后来被人盯上了,据说具有镇宅辟邪纳吉的寓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被偷走了。在村南还有一棵600年的黑丁香树,又名黑檀树,好大的树下和风习习。所谓荫庇,含义为覆盖;庇护;保护。自然界中的“荫庇”就如大树遮挡住烈日,为树下的动植物遮风挡雨,而人类社会中的“荫庇”就像祖祖辈辈用自己的身躯(事业或产业)庇护后人。听说有人曾偷砍树枝,卖给做首饰的赚取高额利益而受到了法律的惩罚。破坏树荫赚钱,无疑是在破坏祖宗的精神传承,不仅会遭天谴,还会受到人伦道德的谴责。是否可以说对大自然动植物的不尊重,就是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之源,也是一种不孝的呢?
在湿地的阡陌间,夕晖浓重铺展过来,能感觉到时间的分量。高高的杨柳老人一样站在路边,叶片将黄昏风拍得哗哗响。水面的苇丛中,白鹭的起落闪动间,想起那位拉二胡的老汉,也许一个修车铺子就可以让其得以温饱,而二胡曲又让其精神得到舒缓,而历史就是这些瞬间一点点累积而成,甚至那些明清时代建筑的家族文化遗迹……而湿地,却从远古到今天,一直是生命之源,从恐龙到人类文明的繁衍;光与色彩,还有时间都呈现在水面,其中所包含着空无所及的梦和永不存在的快乐,在这里是可以感受到的。
载《国家湿地》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