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劳动者以尊严(高考作文)
(2019-06-08 14:25:31)
标签:
劳动农民工生产力 |
分类: 散文 |
给劳动者以尊严
过去我的长辈常说的一句话是:干活不惜力!是说干活舍得出力气。下乡劳动种小麦,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与农民壮劳力一起比赛推小车往地里送粪,农民看了都觉得受不了,说能干了这个活,什么农活都能应付。这是我成长时所体验的劳动。
除此之外还干过石匠,打石头垒墙,干过搬运工扛大包,后来干维修工的时候,由于是大机械,也出大力,但是技术含量比较高了,必须动用脑筋钻研各种机械理论知识。那时老师傅们说,出大力好,干完活没心事能睡得着觉。而后来邓小平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读书写作成为我的工作生活主要内容,便出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状态,晚睡是做到了,却不能早起;也常常有用脑之后难以成眠的状况。
睡不着的时候,常常听到街上有打扫街道的声音传来,就想清洁工人真的是很辛苦,天不亮便开始工作了。想起当年下乡知青常说的一句话:只要能回城,哪怕扫马路、刷厕所也愿意。“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陶潜笔下的农耕生活,而近些年,城市的清洁工大都是进城的农民工在做。一则是勤,农民有句俗语:人勤地不懒。是说只要人勤快了,土地会给人以回报的;二则是“不匮”,尽管土地会给人以回报,而相对于在城市扫大街的所得,还是有差距。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孔子的话,其中的“均”不是平均的意思,朱熹分析为“均,谓各得其分”,“分”是本分的意思,在古汉语中还有“权利”的意思。那么回城做城市人,无论是工人还是教师、科学家、商人等等,可以说是在守其本分,而农民的本分理应还是耕种土地以获得“勤则不匮”,进城打工不是串行了吗?农民的勤劳是被土地的墒情所赶着的,耽搁一时,便误一秋。过了种植的时节,秋天便不会有收获。而“本分”中所含有的“权利”,理应是农民的尊严,是劳动所获得的。然而农民却放弃尊严,到城市里做各种体力劳动,尤其是有些人在城市里做电气焊工,开机械工程车等等,都能做的风生水起。今日中国的城市哪里没有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做出的贡献?
如果说要尊重劳动,不如说该尊重劳动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从一个方面阐明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此处删去40字)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从我们不再用搓衣板洗衣服,高铁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互联网的信息时代不断刷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等等,这些知识分子的科研成果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成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这些都是劳动的组成部分。
不同的劳动,会获得不同的劳动成果。今天的科学技术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从制度上给予农民以其“本分”应有的权利,即价值所体现的尊严,想必劳动会从生存本能的需求,上升到更高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