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民俗馆

(2011-06-15 13:52:42)
标签:

风俗

旧生活

新日子

杂谈

分类: 散文

 

青岛民俗馆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愿望,形成了民俗文化;没有谁来倡导,人们的生活习惯形成了风尚、礼节、习惯,进而加入人们的愿求渐渐形成为民俗……

100多年前,在胶州湾的东海岸,有一座在礁石与岸滩上,且随着山势坡度建筑的城市,在那里,汇聚了来自海外及内地的人们,他们生活在这里,在岁月的累积与各种文化与习俗的交融中,渐渐丰富形成了既有传统礼仪又有外来风情的民俗文化。

 

渔网、码头、货栈、水门汀;马牙石铺成的街角,绿色的铸铁邮筒,吱吱响的茶炉水哨;糖葫芦、老唱片、戏匣子、矿石收音机、镶铜的梳妆台;高高的烟囱,哗哗响的纺织机,公交车自行车钢铃车……构筑着胶州湾东海岸;构筑着由阳光、绿树、红瓦房组成的城市细节;构筑着120年穿越岁月迷雾的记忆。

汽笛拉响了一个寒风瑟缩的早晨,太阳从崂山伸过来一条海泊河的手臂,揽起一个叫四方的区域在怀里,这里便是天下。

这里是以港口立市的地方,是四时八面货物流通的地方,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这里连接着天下通衢;

这里是胶济铁路出发的地方,撷一束蓝色浪花,由海角走向天涯;

这里是移民城市,汇聚了来自四方的民俗礼仪与生活方式……

蒸汽机车穿过生活的隧道,在这里铺展开每个日子的阳光,那些由石磨、石碾子、桐木风匣一寸寸碾展开的时光,在旗袍的盘花扣子上,在庙会的光景里,在小吃的叫卖中,在吹转了顽童手上的风车上在吹眯了女孩儿眼睛的阵阵春风里……

电影院、照相馆、理发店,依然记录着旧时代的风采;依依呀呀的金嗓子缠缠绵绵地演绎着爱情,一曲《天涯歌女》陶醉了多少走四方的异乡人;烫飞机头女郎的巨幅照片照亮了整条中山路,令多少穿火箭鞋的英俊后生为之倾倒……

药房高高的木柜台上,药锤吭吭吭地敲击着爷爷奶奶的病痛,而药橱上的小抽屉在向孩子展示无限的神秘,各种名称的草药在那里浓缩起了一个丰富的植物园。

大红对联倒福字,插满糖球、风车、山药豆的草把子,与毡帽、撅撅的小棉袄,营造着春节到来的氛围;高跷杂耍变戏法,相声快板大鼓书,柳腔茂腔梆子腔,还有汇聚四方口音与方言的青岛话,组合着青岛这座移民城市独特的韵味儿。

钢丝床留声机洋学堂,大花轿金唢呐国学馆,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共同交汇着青岛独特的生活习俗。

 

和而不同,是这里继承与发展的特点;汇聚四方,是这里以小见大,汇聚天下的定位;唯有以真实情景与物象展示已逝岁月,让人们透过时间的迷雾看到青岛120年的历史,是民俗馆的立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