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耀蝉者,务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上引《荀子》一段论述。
人主即君王。
明德,即行德政。
使百姓归顺,荀子此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宋代陈骙在《文则》中归例为详喻。
何为“蝉归明火”?类似稻田灭蛾灯。利用昆虫趋光的习性捕捉灭杀。
齐鲁平原,树林成片。幼时住菏泽城东仝庄姥姥家,夏天的夜晚大家都喜欢到树林中捉蝉幼虫,俗称摸爬叉。蝉虫可食用,盐渍以后油炸熟透,香酥可口。蝉的成虫外壳坚硬,钙质丰富,也是优质的鸡鸭饲料。
林中空地用枯枝干草生起篝火,摇动树枝,树上的蝉就会朝火光飞去。有的直接扑进火中,有的在火堆边挣扎。雄蝉鸣叫,声音凄厉,雌蝉肥胖,振翅扭动。人们争先恐后扑打捕捉。一时火堆前人声鼎沸,气氛热烈。夏日闷热的树林,午夜后才渐渐平静。
视民为趋火之蝉,必陷民于烈焰之间。然民之趋火,与蝉同志。向往光明,无惧焚身。所谓圣贤之书,当炬焚之。
生物学者,当解蝉之趋火之因。唐代诗人虞世南自比鸣蝉,咏唱于今。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