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诗词中的格律诗
(2015-04-14 13:28:04)
标签:
文化育儿教育历史 |
一、风
唐代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六麻韵,入竹万竿斜的斜字读普通话读音xieˊ。
二、回乡偶书二首
唐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十灰韵
乡音无改鬓毛衰衰:cui阴平
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是乙种句孤平救。客字拗,何字救。整个句式变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三、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豪韵
四、凉州词二首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十五删韵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怨字位置应当是平声,现为埋怨的怨字去声,即仄声,杨字位字置应当是仄声,现为平声。整个句子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是使用丙种句里的正格句式。这种句式学者评论多在宋代出现,其实唐代已经在科举试卷中使用。
五、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十一尤韵
六、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十一真韵
移舟泊烟渚句是“平平仄平仄,和上首“羌笛何须怨杨柳”句一样成为丙种句正格句式,只是上首是七言,本句是五言。
七、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十灰韵
八、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十五删韵
万里长征人未还句人字变平声,变成了“仄仄平平平仄平”。是乙种句拗救格式。尽管第三字并未拗,但是很多诗歌使用这种未拗却救的句式。使其成为常用句式。
九、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十五删韵
不破楼兰终不还句和上首“万里长征人未还”一样,也是乙种句未拗却救的句子。
十、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虞韵
十一、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韵)
十一真韵
这首仍是七绝平起(首句入韵)的格律诗,上联符合丁乙句式。只是下联失粘,本来应当是接连丙丁句,但是却接连了甲乙句。而且下联还使用了对句拗救,甲乙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实际平仄是“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甲句第五字一字拗,对句即乙句第五字无字救。
十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每 逢 佳 节 倍 思亲。
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十一真韵
十三、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一先韵
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生字平声,为乙种句孤平救形式,但是第三字香炉的香字并不拗,这种句式前面有介绍。
十四、赠汪伦 (唐)李 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八庚韵
十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十一尤韵
故人西辞黄鹤楼句为乙种句特殊句式。对于诗词中固定词组与特殊名词,诗人多不避其拗口。黄鹤楼也是如此。下联甲乙句碧空的碧字拗,对句天字救。
十六、早发白帝城
(唐)李 白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十五删韵
十七、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十灰韵
十八、别董大
(唐)高 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十二文韵
十九、绝 句
(唐)杜 甫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一先韵
二十、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细 无 声。
夜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八庚韵
二十一、绝 句 (唐)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阳韵
春风花草香句为乙种句拗救句式。尽管第一字春字并不拗,但花字仍然使用一个平声字来救。这样的句式前面多例。
二十二、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 师 塔 前 江 水 东, 春 光 懒 困 倚 微 风。
桃 花 一 簇 开 无 主, 可 爱 深 红 爱 浅 红。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一东韵
黄师塔前江水东句为乙种句拗救句式,前有介绍。黄师塔为特殊词汇,平仄不论。江字仍为拗救句式。
二十三、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一先韵
月落乌啼霜满天句是乙种句拗救句式。
二十四、塞下曲 (唐)卢 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五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四豪韵
二十五、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五歌韵
二十六、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六麻韵
二十七、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 萋 萋 满 别 情。
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八庚韵
二十八、池 上
(唐) 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十灰韵
二十九、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轮,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规则-----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十一真韵
下联“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和上联失粘,本来应当是丙丁句。但是变成了甲乙句。这和前面介绍的第十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失粘的情况一样。粘对这个要素的引入是格律诗的重要元素,但是直到唐代中期,仍有部分诗人并不遵守。王维大量诗歌失粘现象诸多。
三十、山 行 (唐) 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六麻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