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演学基础教程》与《戏剧导演》的比较阅读

(2009-12-04 21:09:18)
标签:

文化

分类: 电影导演

《导演学基础教程》是针对导演系本科学生编写的基础理论教材。全书包含了导演学基础理论、导演学创作规律、创作的基本技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全书一共有七章——

第一章叙述了导演艺术的特性与职能。首先,总结了导演艺术特性的三个方面:1,导演艺术是二度创作的艺术;2,导演艺术是综合艺术;3,导演艺术是组织舞台行动的艺术。第一章的最后一节又论述了导演“解释者”、“演员表演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面镜子”“综合艺术的组织者”的职能。

第二章论述了舞台事件和舞台行动。首先列举了《俄狄浦斯王》的实例说明了舞台事件的含义——纠葛人物间矛盾冲突、改变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事实,引发人物间相互行动和新事件;之后又肯定了舞台事件对导演创作的意义;接着又列举了判别确立舞台事件的几点标准:1,事件实在行动中形成;2,纠葛、推进矛盾冲突;3,改变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4,推进舞台行动发展并引发新事件;5,每次排练都要重新寻找确立事件。在详述“事件”的基础上,作者又开始对舞台行动的论述。首先论述了舞台行动的基本内涵:1,有心理依据,通过语言动作完成其过程,是直观性、非直观性的统一;2,在一定舞台时间、空间中进行,受舞台艺术规律的制约;3,舞台行动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戏剧冲突和贯穿行动,这二者是展开舞台行动的基础和推动力,舞台行动是戏剧冲突和贯穿行动的具体体现;4,在执行和完成舞台行动的过程中,需要伴随演员、人物的巨大热情。导演处理和组织舞台行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寻找、归纳所有登场人物准确有效的行动。2,创造组织冲突与行动的具体环节和层次3,处理好外部冲突不够鲜明的戏剧场面4,创造性的处理人物语言行动与形体行动5,帮助演员通过寻找、组织舞台行动来塑造人物形象。6,运用多种舞台艺术手段来实现舞台行动。本章最后结合舞台事件与舞台行动来阐述,如何让学生完成事件小品。具体的工作方法有三:1,从熟悉的生活出发2,理清性格逻辑、把握行为动机3,抓住矛盾冲突、展开相互行动。

第三章讲述了关于舞台调度的一些方面。首先,概述了舞台调度的概念以及舞台调度对导演创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谈了舞台调度的八点作用:1,重视展现剧中主要人物之间冲突的起点和冲突的尖锐性;2,准确展现人物关系3,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现人物性格;4,强调重要的舞台行动;5,展示戏剧高潮;6,营造舞台节奏和气氛;7,创造人物的心理时空;8,其他诸如组织舞台焦点等作用。然后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组织舞台调度以及具体应对方法。最后结合在导演创作基础课教学中的“画面小品”总结了在教学中对舞台调度的学习和训练

第四章论述了舞台音乐与音响的一些知识点。首先,从揭示人物的“听觉化处理”这一角度概述了舞台音乐与音响的定义和具体功能。接着总结了舞台音乐的特性和作用,其中分述了舞台音乐的艺术特性、舞台音乐的结构形式及作用和其在演出中的作用;然后从四点讲述了舞台音响的作用:1,再现特定的生活环境2,揭示人物性格、烘托内心情绪;3,突出戏剧情势重点、推动事件发展;4,音乐与音响共同创造假定性舞台时空,揭示人物的心灵。最后仍是结合导演创作基础课教学中的“音乐音响小品”谈了一些教学中的要求和具体方案

第五章概述了舞台节奏和舞台气氛。首先讲述了舞台节奏和舞台气氛在戏剧演出中的艺术特性,其中分别谈了舞台节奏和舞台气氛的概念、产生得依据、形成舞台节奏和舞台气氛的因素以及观众对其作用。接着具体阐释了导演对舞台节奏和舞台气氛的处理和把握,分述了五个小点:1,通过演员表演;2,运用舞台调度;3,运用音乐音响;4,运用视觉因素;5,运用对比手段等。然后归纳了舞台节奏和舞台节奏气氛的关系及其处理。最后就导演教学中出现的处理舞台停顿的训练和瞬间小品的一些建议。

第六章讲述了剧本分析和片段处理。首先从导演的剧本分析的概念入手,分别谈了剧本的阅读和剧本分析的几点具体内容。接着论述了处理规定情景的一些知识点。分述了规定情景的概念和认识的角度、规定情景的变化以及如何使其尖锐化的一些看法。然后就演出的体裁和风格简要的进行了叙述。最后分三个阶段来总结了导演片段处理的教学实践:首轮片段处理、第二轮导演片段处理以及导演片段的剧本分析和导演构思。

第七章概括性的阐述了创造完整的戏剧舞台演出形象的一些论题。首先就导演作为完整戏剧演出作者的这一定位,谈了两点导演在创作中的要求。接着细致的阐述了关于导演构思的三点问题:一是导演构思基础性的作用;而是导演构思的内容支柱;三是确定舞台演出艺术各部门、综合艺术诸元素的具体处理原则。然后在第三节中,论述了如何体现导演构思如何创造完整的舞台演出的问题。其中讲到了创造完整舞台演出的流程,并且细致的分析了全体创作人员共同创造对导演构思体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结尾,就“多幕剧排演”的教学,阐述了几点人物和要求;流程和方法以及今后应当注意改进的问题。

 

《戏剧导演》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仲年著作,它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导演专业教材。全书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导演元素的构成、导演创作论、导演观念三个部分来构成全书。

本书上篇从六个方面来解析了导演元素的构成——事件的处理、物件的妙用、空间画面调度、音乐音响处理、舞台节奏、导演技术。

在事件的论述上,《戏剧导演》更偏重于论述冲突与事件的关系。作者列举了《等待戈多》、《雷雨》的例子,说明了能够引起矛盾冲突、纠葛矛盾冲突、推进矛盾冲突的事实是事件。

本书上篇的第二章有别于《导演学基础教程》把物件的重要性单独做为一章进行了论述。物件的重要性作者做了以下的概括:物件说明时代、解释环境、件揭示人物、表明人物关系、构成情节、有象征作用、人物也可以物件化。

第三章是对于空间、画面、调度的论述。首先论述了导演对空间的处理,包括再现与构成、占据与显现、自由转换与包容性、整体空间与画内外空间、突破舞台空间、流动性、情境空间与情绪空间、现实时空与非现实时空;之后,作者论述了导演处理空间的几个具体方面:布景形式、舞台演区区位、舞台层次、支点设置、出入口安排、焦点运用。在论述场面调度的问题上,作者特别强调了同时性与时间差,地位的安排与变换、场面调度的线路图、各种组合——人与景、人与道具、人与人、动作与布景、灯光,与音乐台词的配合。并把舞台调度归结为叙述性的语汇、描绘性语汇、分析性语汇、思想性语汇等四个方面。最后又以任鸣的作品《小丑与孤儿》来分析如何完成一个构思完整的画面小品。

第四章举例说明了话剧舞台上音乐与音响的内容。舞台上的声音大体分为三种:人声、音乐、音响效果。话剧音乐是与话剧结合的产物,不同于独立的音乐作品。承担着主题、情节、性格、情绪、气氛、节奏、风格、时代民族地域的、时空变换、形式结构等各色表现任务。类别包括幕前、幕间、终曲、插曲、主题曲、背景音乐等。还有有生源与无声源的区别。作者又列举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音响师冯钦的访谈纪录来说明舞台音响的运用。

第五章论述了舞台节奏。首先从四个方面为舞台节奏做了定义:时间的长短、幅度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动作的快慢。节奏还要作用于观众的注意力、人的情感、人的理性。

第六章作者总结了三十个创作技法:1,静引闹引2,领场3,渡送4,补白5,预伏6,暗示7,点送8,投送9,化开10,集中11,解松12,加紧13,轻场14,下沉15,跌宕16,悬至17,满足18,惊奇19,渲染20,削弱21,增饰22,减修23,对比24,重复25,孤立26,盘旋27,刻化28,柔化29,切断30,存韵

中篇导演创作论中主要从导演工作的步骤来展开介绍与论述。

第七章导演分析剧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导演对剧本的分析需要找到依据、确定方向、获得准绳。导演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人物、规定情境、情节。导演分析是三个主客观统一的过程:1,对剧本的理解和解释,有与剧作家统一的过程。2,剧本主题思想与演出意义的统一。3,导演的解释和演出集体,主要是演员认识的统一。

第八章详述了导演分析的内容与步骤:选择剧本、初读剧本、理清剧情、分析矛盾冲突、确定主题及主题思想、提出最高任务、确定贯串动作、人物形象分析(角色的欲望、行为动机与逻辑、角色意志、道德伦理态度、角色情绪强度一集卷入冲突的深度、角色在行动中显示出的性格及心理特征、角色年龄、外貌、社会地位及背景材料、角色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分析剧本结构、风格体裁、艺术特色,指出缺点与不足。

第九章以《茶花女》为实例进行分析,列举了剧本分析的方法:1,从台词入手2,对事实与事件总的估计3,主题和主题思想4,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5,演出的现实意义6,时代背景7,小仲马简介8,结构分析9,人物分析10,风格体裁。

第十章是对导演构思的论述,作者用晓钟老师的话来概括导演构思的三方面内容:1,演出的现实意义与最高任务;2,演出形象种子;3,演出总处理原则。作者对演出形象种子做了详细的论述——能准确传神的概括任务形象气质性格处境和命运;反映全剧矛盾冲突;具体不能十分具体,明确又有思考余地。对形象种子有四个方面的归纳——1意象本质2象征色彩3暗示诱发功能4哲理内涵;总处理原则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演剧观念2,风格确定3,体裁测定4,舞美处理5,表演方法选择。

下篇的第十一章简述了导演工作的具体进程、导演是总体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各人的艺术;第十二章介绍了各种导演学派。

《导演学基础教程》《戏剧导演》同是戏剧导演学的专业著作,授众群体面对的也是在校学生和青年导演。两书各有侧重,都从不同程度上把导演专业的特性、内容、工作方法、意义介绍给读者,并由简入繁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论述、分析。相比较之下,《导演学基础教程》更为浅显易懂并专业化一些,它从舞台、戏剧内在规律出发,以演出实例来归纳客观规律。并揭示出规律是如何运用的也就是具体的工作方法;《戏剧导演》一书,从写作方法上来说,条理性差于《导演学基础教程》,在分析某个专业问题的时候,经常把专业问题之外的东西大量加以分析,到分析专业问题的时候却一笔带过,不仅如此,作者经常引据经典,却没有对经典加以透彻的分析,只是引据经典做为自己论述的引子。但《戏剧导演》一书还是提供了一些有益的东西。如果下定义的话可以称之为戏剧导演的技术性手册,这本书作者更偏重于从戏剧、小品演出中总结规律、作用与技法。做为导演的确可以运用书中的很多技法为自己的戏剧增添色彩,但是艺术创作是一个艺术的工作,不同于一项技术的工作,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是对待不同的剧本导演要有不同的处理,惯常的技法导演可以运用,但是不能受其限制,更要根据剧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演出形式。

在读《导演学基础教程》第二章第一二个章节“舞台事件”之后颇有收获。最开始对于事件的理解是很浅显的,尤其是面对事件小品的构思时,觉得舞台事件就应该是人物有目的、意愿、动机,有矛盾冲突构成片段,但是一直不明白如何“推进矛盾冲突,人物关系就此改变,并推动引发新事件。”但是根据本章中列举的《密特朗巴什事件》的具体分析之后,我才逐渐的明白事件是如何有别于事实,房东斥责波塔包夫是矛盾冲突,但构不成事件,房东轰走波塔包夫构成第一个舞台事件,因为他推进了矛盾冲突,由此矛盾冲突,才会推进以下的剧情发展——克托丽娅偷着让波塔包夫来自己的房间,并且改变了人物关系,本来是一个旅店住的两位陌生房客,为了应付老板站在一起,老板本来与二人是房主与房客的关系,现在成了一种监视者与被监视者的关系。不仅如此,通过本章,我还对于一个事件小品的结构有所了解。在我第一个关于婆婆让儿媳签房产协议的构思里,除了有不符合生活真实、人物行为逻辑混乱的问题之外,我还明白,协议的出现已经是这个戏的结尾,这样的构思是无法展开行动的,而戏的前半段,人物只是围绕着一个话题在争执,并不构成事件。相比较《导演学基础教程》,《戏剧导演》中对于“事件”的论述,简言之可以用“引起、纠葛、推进矛盾冲突”来概括,作者对事件对人物关系的改变作用却忽略了,因此,我认为,作者做为范本列举的喜剧小品《封条》,除了不符合生活真实之外,没有构成事件,因为“撕封条”做为一个重要事实来讲,只构成了误会,这个误会可以马上解开,并没有因此推进了矛盾冲突,也没有改变现有人物的人物关系。

做为一个跨专业的学生,这两本书都对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导演学基础教程》是一种对于专业上的指导作用,不仅要烂熟于心,还要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成为一种工作的方法。《戏剧导演》对于初学导演学的我来说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技术手册,可以让我更快的掌握舞台的一些规律与工作技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