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帮古道今又走,创新发展十八渡
标签:
十八渡盐帮古道结局山村里家溪户外 |
盐帮古道红了,十八渡火了。这些天,新昌的盐帮古道十八渡已经成为网红驴线。正好,今天先遣部队的飞龙带队去那里,我赶紧跟上。
其实这条私盐贩子走出来的古道我三年半前曾跟东海去过,但那次走的是南侧的西边小环线,主要去爬水帘尖、看水帘洞,那时还没有十八渡一说。这次走的是北侧环线,只有其中青宅到蛟头是重叠,十八渡在北环线中。
我们从青宅开始往东上山,按逆时针方向走环线。这条古道已经修得不太认识了,路修补得新一样,沿途还有许多盐帮古道的标识、雕塑造型,甚至连路边的水泥坐墩、垃圾箱都是盐框、盐箩、扁担形状。到蛟头,新建了游客中心,有大广场、大牌楼。马路正在建中。飞龙想是不是顺带把水帘洞也一起去看看,于是就往右一拐,经上陈山村往南走。这实际上是我三年多前走过的路了,真要去水帘洞,再走十八渡,那就成了一个很大的环线,好像吃不消呀。所以走了一段还是原路返回到蛟头,继续按原计划东行。
经过一个小庙香炉殿后,很快来到结局山村。小山村对以旅游搞活经济的意识很强,村民很热情地介绍当地一些特色、特产。古村落很整洁,有一棵香榧树据说是唐朝所栽,树龄有1300年,为浙江省之最。所见此树确实壮观,直径起码有二米,高达十余米,如此古树还郁郁葱葱,枝叶繁茂,真是罕见。
从结局山村沿古道下去是里家溪村,一条大溪经过这里,古道的十八溪从此开始。所谓十八渡,并不是有十八个摆渡口,而是因为古道在这段沿溪而行,因山势影响从大溪两岸来回要过十八次溪,这十八渡的名如下:第一渡,水礁渡;第二渡,鲤鱼渡;第三渡,牛坪渡;第四渡,莒龙渡;第五渡,芦花渡;第六渡,桃花渡;第七渡,牛脖渡;第八渡,菩提渡;第九渡,乌云渡;第十渡,飞石渡;第十一渡,双江渡;第十二渡,香潭渡;第十三渡,牛心渡;第十四渡,石斑渡;第十五渡,白竹渡;第十六渡,羊角渡;第十七渡,雷公渡;第十八渡,红岩渡。溪边古道基本上是新建的,甚至其中有些已经是公路了,估计这些名也是现在取的,比如其中的石斑渡,正好在边上有个石斑鱼养殖场。本来不一定有十八之数,有些过溪距离太近,不一定就是过去的古道所经过。
不管怎么说,从第一渡到第十八渡的风景是一流的。每一渡都有不同的景色。因为过溪之处已经处理过了,拦一道低坝,再加过溪石墩,形成了很宽的水面。水面开阔,青山碧水、空气新鲜,人们可以在溪边上玩水、野炊、垂钓,实在是难得的老少皆宜户外宝地。
我们的环线其实不到第十八渡就要上山了,所以看完红岩渡后还要返回再沿轨迹爬山。从青宅到十八渡是轻松的,除开始到蛟头爬升缓慢200多米,后面都是缓缓的下坡路。但从第十八渡爬山到山顶却是很累,溪水向下流,所以第十八渡的100多米海拔应该是今天最低点,而山顶有500多米,差不多要爬400米,虽然不是特别陡,也不险,但强度却是足够了。又是在这次驴行的最后阶段,所以,登顶时,大家差不多都感觉爬不动了。
因为多走了不少路,翻山回到青宅村,人家大约14公里的路程,我们却走出了18公里。回程路上,又到沙溪市场,从户外驴行队,变成了农产品产购团,差不多每人都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东西,才满意地回来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