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5e6b5fa1ta78e98ee3074&690
图片来自浮生欢娱博客,致以谢意!
正始清音,竹林七贤
————诗钟回声
(王国维在《汉魏博士考》中说:“学术变迁莫剧于三国之际”。)
凤顶格
诗成笔底情犹热,
酒罄花前月还凉。
(中国文化思想经过汉魏之际的量变,于曹魏正始年间完成了质的飞跃。学术风尚、思维方式、理论形态都大为不同。这是历史上文化的辉煌时期,我们怎能不远远地眺望?竹林七贤不是正始之音的主流,但他们极端地发展了的正始玄学崇尚自然的精神,更叫人喜欢。)
燕颔格
裁诗有意追曹魏,
煮酒无心效阮咸。
(三曹为代表。曹操从来不被儒教愚弄。《三国志
*
武帝纪》里这样描述他,“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旦达夕。被服轻綃.....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于巾帻。”在宴席上笑得头巾都扎到菜汤里了!曹丕也遗传着老爸的基因,好朋友死了,他会带领名士朋友到坟前学驴叫以示悼念(那时风俗,是敬重的意思)。当皇上了,还写信和征南将军夏侯尚开玩笑。曹植,更不必说了。后来的曹叡也如此,当了皇帝还喜欢奇装异服。他们的诗歌都没有束缚,悲壮慷慨。
阮咸,《晋书 *
阮咸传》载,他在为母亲服丧时,公开与姑母的奴婢私通,与阮氏宗人饮酒,“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向而坐,大酌更饮,时而群彘来饮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放纵地和猪同饮,这种“狂”,已经接近狂妄。不喜。)
鸢肩格
慷慨诗魂广陵散,
氤氲酒魄归去来。
(前一句说嵇康。他是唯一没有折腰,拒绝做官的人。这,当然也和他与曹家的血缘有关系。
第二句说陶渊明,我很崇拜他。)
蜂腰格
锦囊藏诗呈仙骨,
鹿车载酒匿鬼魂。
(这里说的是刘伶。他经常乘鹿车,带一诗囊,提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铁锹跟着他,嘱咐仆人,如果自己突然死去,随地埋掉就行了。他的诗写得好,也是中国头号酒鬼。)
鹤膝格
穷途有泪诗心瘦,
白眼无声酒债多。
(说的是阮籍。常驾着车任意而行,没路了,大哭而返。会翻白眼,对看不起的人,白眼相向。是个率性而为的人。)
凫胫格
锦衣玉馔皆诗义,
孔孟老庄共酒香。
(除了嵇康,都做过官。山涛做过吏部尚书,也就是今天的组织部部长。王戎做过司徒,在三公之列。有些是没办法,象阮籍,怕司马懿心狠手辣,做过从事郎中,但当了不长时间,就找理由溜了。还有向秀,倡享受,认为享受也是顺从自然。这里补充一句,向秀是沿着正始玄学最有建树的人。)
(将写完,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傻,应该把“酒”放在前边一句里,把“诗”放在后边一句。因为最后一个对,出句的最后一个字须是仄声,对句应是平声。如今这样,最后一个对只好放弃。学个乖吧!)
再嵌入两句,完成一首词:
【浣溪沙】炎夏
风雨飘忽几蹉跎,又见红紫坠南柯。
唯余绿影舞婆娑。
穷途有泪诗心瘦,白眼无声酒债多。
熏风蒸煮可奈何。
哈!仓颉的女儿玩笑,补了一个“蹩脚格”,喜欢!
长吟博学把玩诗,
魏晋名士畅饮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