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幽远、空灵、苍远,千古的高山流水,可有千古的知音?
知音者,音需为人知,知者需懂音,存于心灵互映之间也! 轻微淡远,意趣高雅,字如其人,琴亦如其人。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在。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山水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
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韵味隽永,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大音稀声,韵味依依。“人生知音可谓少,三五者即是也,如果是上百成千人,这原有的意味也就变了。”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