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者XiNan
行者XiNa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984
  • 关注人气:2,2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海里的佛国莲台——五台山】

(2010-11-17 16:11:53)
标签:

杂谈

分类: 触摸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她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曾经多次走近她,用拍摄的图片、唐卡、铜像等来慰藉了对她的牵念。在我看来,她很美,透着一种妩媚且雅致的美,这美缘于时间,也可能缘于内心的情愫而久久不愿离去……

                                                

【云海里的佛国莲台——五台山】



         【有人说,穷尽一生也走不了多少地方,但人一生必须要走的地方,其一无疑就是五台山。】

  早晨从应县古城出发,就开始了一整天的漫漫行程。傍晚时分,气温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而降到了零度左右,心情也随之山峦的高低而波动起伏。远处的自然美景已让我在到达顶峰的第一时间时,感觉整个灵魂都充盈了起来——按东南西北中方位罗列的五座山峰雄奇险秀,犹如盛开在云海里的佛国莲台。纵有诱惑的美景,此时天色已晚,无暇欣赏,穿上所有的行装就一路向山下驶去。经别人提醒才知道,因行驶速度太快,已进入台怀镇的中心。途径景区收费站时也没察觉,工作人员或许是把我当作镇里的公民了也就没过问(省钱是硬道理,压根就没想买票!票价:170元)。中秋到了,宾馆的老板还挺热情,房价优惠不说,还拿来月饼点心来招待远方的行者,让你有点下次还想来的温馨感觉。

                                      

【云海里的佛国莲台——五台山】



  

                                         【靠近她只能凭体能和勇气,这是她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她吸引人的根源。动态与曲线的完美结合,裙裾飘逸的“大智文殊” ——黑唐·笔者藏】

  东汉永平十年(67年),梵僧汉使以白马驮载经卷和佛像到了洛阳。汉明帝见到释迦牟尼佛像和梦中所见一样,就更加崇信佛教,遂敕令修建白马寺,并着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次年,两高僧来到清凉圣境五台山,见其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佛祖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于是在此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的显通寺的前身,从此也就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云海里的佛国莲台——五台山】



             

                                                【一座座幽深的寺院,出世与入世皆在其间。鲁提辖是醉卧山门,你再瞧瞧这位静观山门的行者:何等悠哉?】

  五台山是由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山上的寺庙,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不仅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而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的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唐代因“文殊菩萨”信仰的繁盛,其也就进入了寺庙修建的全盛时期,五峰各自供奉文殊的分身,寺院多达360余处,因“文殊菩萨”在藏传佛教中的特殊地位,(佛祖的左胁侍,专司智慧,又叫“大智文殊”)因此五台山也受到藏、内蒙古等地少数民族的尊崇。到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北侧的鹫峰上,从下往上仰望层层台阶,犹如天梯,直达其顶上的梵宇琳宫,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

  对虔诚的信徒而言,只有“朝台”才算真正到了五台山,而相对于一个千里迢迢来此参拜的行者来说,也许更能体验出他的虔诚了。不论是来拜佛,还是来悟禅,身居此处,你都能感觉到休憩和寄托的清静与平淡,更能获得一份哪怕是暂时的超凡脱俗的淡泊,难怪下山途中会有如此感慨:“五台归来不看庙”。

                                        

【云海里的佛国莲台——五台山】



                                                【随处可见的喇嘛是佛国圣地的一道风景线,接触僧人,在尘世中人看来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岂可错过这种缘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