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北方

(2010-11-04 23:15:39)
标签:

杂谈

分类: 触摸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多年过去了,“行者无疆”的旅程记忆终于与我要有一个距离了,在那块土地上的行走,也许是我走得太急了,走得太动情了,一次就耗掉我百倍的热情和精力,时至今日,身心还没缓过劲来!(有点夸张成分)。一个人旅行,总有很多新鲜的、未知的东西等待着你,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将会有怎样神奇的事情发生,那种感觉是给一个人慢慢品尝的,是一种很温暖的满足和享受。经过的驿站,对于我来说,虽只是匆匆过客而已,却也采撷了一些异样的吉光片羽,有意识地、精心地把它存放在这记忆的旅途里……  





来自北方

                                                             【拂去厚厚的尘埃,那段鲜活的历史又重现眼帘。行者,孤独地用自己的视觉,去看周遭别人眼中相同的风景,感悟不一样的情愫。】

  从大兴安岭深处的森林里,走来一队人马,一直向南。他们走出森林,来到水草丰美的草原。后来,又从草原继续南迁,直到越过长城,进入了中原地区,走进了另一片天地。自身没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反而让他们更容易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停的南迁,四五百年之后,连他们自己也已搞不清究竟来自哪里。在做了中原的统治者之后的一段岁月里,他们陆续融合在汉民族的血液里,和别的民族的消失略有不同,这样的结局,是出于他们自己的选择,这个包容非凡的民族就是鲜卑族拓跋部。

                                           

来自北方

                                             【神权就是皇权。你看“昙曜五窟”里的五尊佛像:粗朗雄刚的气质,高鼻深目、肩宽体壮、雕塑的体积和分量尤为重视,是否像北魏的哪五个皇帝?】

  良久地伫立在云冈的“昙曜五窟”面前,能被其极具时代风格特色的石雕艺术所震撼,它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其雕刻技艺和服饰的变化上,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神采和伟大。南迁的漫漫征程中,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匈奴、鲜卑、羯、氐、羌),有过不断地激烈冲突,但民族的汇聚融合还是逐渐成为当时的主流。特别是第20窟的孝文帝拓跋宏,他更是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让我们今天的人们,有幸品赏到:胡食、胡服、胡床和胡乐、胡歌、胡舞等‘胡文化,’逐渐融入到了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迄今为止,北魏时期是北方民族和汉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包容、和谐的最佳典范(笔者的见解语言,欢迎批评!)。

来自北方

                          【用纯真的眼神去寻觅、去聆听西天梵音。灵魂深处,我们都是孤独的,从这里走向另一处,倔强着,要听懂那些来自天籁的寂寞咏叹,孤独,或许也是另外的一种享受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