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难为本山大哥
(2010-02-17 16:22:01)
标签:
春晚文化 |
2010年的春晚本山大哥的小品《捐助》引来不少批评之词,一时间弥漫网络。
的确,这个小品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过多植入广告,是它的败笔。
节目播出之后,对曾经连霸数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王”本山大哥的批评也随之而来,我个人认为很正常。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其内容和情节处理若脱离现实就是败笔。批评的意见更能使演员正视自己作品的不足。
本山大哥携带小品《相亲》从1990年走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开创了中国小品的新时代,春节晚会要是没有老赵的小品,观众就觉得这台晚会没有味道,十几年来,本山受到了亿万观众的深深喜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本山大哥成就着央视春晚的小品的看点;央视春晚成就了赵本山“小品王”的头衔。
其语言的特色就是口语生动,节奏鲜明,十分上口,富有韵味,及其幽默,一张嘴便妙语成珠,最没效果的词儿到了他嘴里也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喜剧和小品效应,深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从1990年央视春晚的《相亲》到2010年春晚的小品《捐助》可以说本山大哥的艺术细胞还是在拨动着这个时代的亿万观众的笑神经。
试问?谁能超越他,谁能承载2010年后中国春晚小品的舞台。后来者的小品演员谁能从本山大哥的小品影子中走出?
2010年的《捐助》之所以让人失望。就是小品过于东北化了,人们的欣赏口味在变,中国的方言很丰富,各地的搞笑幽默俚语多的去了,这也许是演员没有考虑到,另一个就是过于植入网络广告让人烦,也许是不该带小沈阳上台,导致最终的“笑果”不佳。
其它节目也有,因为本山大哥的名气大,所以观众对其抱有很大希望。希望其说出更多的经典之语。
我不是反对小沈阳,而是认为其积蓄的幽默包袱功底还不够老辣,试想一下,今年假如小沈阳不上台,本山大哥演砸了,小子不就呼之欲出到2011年春晚了吗?
也许本山大哥今年就不该上央视。
凭天生的戏剧幽默细胞就应该继续搞戏剧影视,这才是正道。笑果更好,更不差钱。
以上只是个人之言,没有其它意思,只是想说,别在难为本山大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