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2016-07-05 22:04:29)
标签:

邢台旅游博客

内丘杏峪

嶂石岩

阴阳山

农民第一洞

分类: 爬山穿越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杏峪风景区:阳山

    7月3日,随金牛户外群到内丘杏峪风景区爬山,走了一个小穿越:杏峪村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阳山一阴山一水帘洞一杏峪,9点半开始上山,到中午12点走到了水帘洞,因天要下雨,午饭后刻下山,行程8公里。

    杏峪风景区位于嶂石岩南边,西与山西昔阳县皋落镇小东峪接壤,南临内丘寒山风景区,北有嶂石岩主峰黄庵垴。景区内分为三区:北区丹崖叠嶂、中区古林云海、南区翠谷险寨,地质地貌与嶂石岩景区一样,皆为“丹崖长墙、弯曲相连的U型嶂谷”的嶂石岩地貌。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杏峪村人就开始进行景区建设。村民自力更生,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凿出一条长近2000米的穿山隧道(“两峪隧道”),打通了连接山西的道路,被誉为“农民第一洞”。后来又开发一线天、白龙洞、水帘洞、观音庙等景点。但由于村里资金等不足,至今景区并没有开发完成,与嶂石岩景区连为一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也正因为杏峪风景区没有完全开发,这里至今保持着原生态的特点,比如景区内酷似男、女生殖器的阴阳山,天然而成,形象逼真,令人拍案叫绝,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景区内有一处天然的回音壁,比嶂石岩纸糊套景区的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回音壁的回音效果还要好。又如我们今天走的“半个瓮”峡谷,它位于山腰将近山顶的地方,两侧红岩绝壁,前有陡崖,像是一口巨瓮被劈开,雨季的时候,山顶的雨水注入“瓮”中,顺峡谷下泄,岩石被冲刷得非常光滑,即使枯水季节攀登难度依然很大,这更增添了爬山的乐趣,成为户外驴友的旅游圣地,每年吸引众多的人们前来攀登。

    
1、上午9点半,杏峪村西的龙江口开始北行进山

    
沿山径而行,原始次生林,浓密蔽天,林间绿草如茵,鸟语花香。18亿年之久的红英砂岩的山体,是嶂石岩地貌的显著特征,让人赞叹称绝。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龙江口进山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山路弯弯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绿草如茵,满目翠绿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山花浪漫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唐松草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胡枝子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小花溲疏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酷似龙船花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蓝刺头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蒲公英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飞廉,菊科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红崖山体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半个瓮就藏在两山之间

   
2、攀登半个瓮

   山间行走半个小时,便来到一个U型峡谷,两侧是红岩绝壁,上前山顶的位置有陡崖,挡住了去路,因其像是一口巨瓮被劈开,驴友们为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半个瓮”。U型嶂谷是嶂石岩的一大特色,多是山体多年坍塌而形成。仰望半个瓮,高有二三十米,岩石被雨水冲刷的非常光滑,难以攀登。群里事先准备好了绳索,群主率先带领几个年轻人上去,系好绳子,驴友们在管理的帮助下,依次攀登,倒是有惊无险。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来到U型嶂谷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一线天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半个瓮在半山腰处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初见半个瓮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依次攀登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必须有绳索,而且只能上不能下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焦急等待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群主指挥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终于到达瓮顶

   
3、观赏“阳山”

  
半个瓮上去,立刻便见到了阳山,一个酷似成年男性生殖器的山体,形神逼真的程度可以与广东韶关丹霞山的阳元石相媲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惟妙惟肖,真是一绝。2010年五一节与骑友来到这里的时候,发了一篇《内丘境内的嶂石岩发现阴阳山》,引起轰动。其实,阳山的位置应该在杏峪风景区内,与嶂石岩景区相邻。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阳山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惟妙惟肖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直插云霄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杏峪人称其为“阳石”

    4、又见“阴山”

    从阳山脚下右转,围绕着山体前行,半个小时的山间,就来到了阴山,在一个高大山体上有一个天然石洞(又称白龙洞),洞口的外形和颜色酷似女性生殖器,无遮无拦地裸露于大山中,比起阳山来更加逼真形象,引发驴友们无尽的遐想。在洞内有一尊白龙的石雕,洞口有座小庙,供奉着雷公的塑像,墙壁上刻有“光绪三年”的字样。以前每到旱季,村民们就将木制的雷公抬下山去求雨,这里还发生过很多鬼怪故事,听起来很是吓人。

    
杏峪风景区的阴阳山奇特的自然景观,其形成与嶂石岩地区独特的地质演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嶂石岩地处太行山中南段,形成于18亿年前的元古代,是经过海水沉积、地壳抬升及侵蚀切割等一系列作用,形成了距今18亿年的二层红色石英砂岩和距今5亿年的一层灰岩,整个景区的大山呈现出“嶂石三叠”(俗称“三栈”),即三级陡崖,绿色的植被把山分成三层崖栈,一栈高于一栈,每层高100——150米,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人称“万丈红绫”;南北向绵延达10公里,又被誉为“百里赤壁”。在两层陡崖之间,是坡度较缓的平台,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页岩形成天然栈道。其上生有原始次生林,春夏翠绿如碧,深秋则丛林尽染。由此构成了“丹崖长墙,横贯天际;万丈红崚,绿栈镶嵌;Ω
形嶂谷,连环成套;回音弧壁,天工巧成;塔柱石峰,棱角鲜明;垂直岩缝,形如刀切”独特的地质景观,被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特点是它与广东韶关的丹霞山命名的“丹霞地貌”和湖南张家界命名的“张家界地貌”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砂岩地貌。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山路曲折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狼尾花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蓝刺头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山花伴我行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密林幽幽,天然氧吧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途中休息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白龙洞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阴山山体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阴石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形态逼真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洞的底部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小白龙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洞口的龙王庙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阴山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从阴山看阳山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远观阳山

   
5、水帘洞、观音庙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从阴山下山左转(北行),十几分钟就来到了水帘洞。水帘洞是杏峪北沟村民王玉振开发的一个景点,以前洞中有“甜水”外卖,现在水很少了。有庙,洞中有白龙塑像,最近村民在水帘洞南边的山崖下,修建了一座观音庙,颇有些气势。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北行转山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水帘洞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留影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白龙塑像
内丘杏峪风景区穿越:龙江口一半个瓮一阴阳山一水帘洞
观音庙前留影

   
6、最后回到三岔口,午饭后下山到杏峪村,坐车回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