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2015-09-26 05:43:39)
标签:

邢台旅游博客

邢台周末旅游群

井陉古村落

大梁江村

井陉大梁江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井陉·大梁江村一角

     在石家庄市井陉县西南部的太行山深处,有一个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的山村,就是大梁江村。近日从石家庄市西王客运站乘车到井陉县城,然后转乘县际客车,来到这个村子游览。古村明清时期依山就势修建的石头房子,层层叠叠,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一座座既有山西“乔家大院”风格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特点的民居,结构严谨,功能齐全,精巧典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梁江村,位于井陉西南晋冀两省交界处,距县城28公里,原属山西太原府平定州承天都(今娘子关)管辖,1959年划归为井陉县南障城镇。根据记载,元代以前,这里就已经有赵、杨、樊、高、马、程等多姓定居,元至正24年(公元1364年),有王姓迁来,逐渐形成康、王两大姓氏。明正德14年(公元1519年)梁氏先祖梁标从平定城西棋盘街迁来,砌石为居,因村子邻近的四十里山沟桃树居多,春节桃花烂漫,秋季山桃甘甜,村名为“甘桃沟”。后来,梁氏家族子孙兴旺,清代乾隆年间还出了一门文武两举人,逐渐成为全村第一大姓,村名遂改为“大梁家”。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山洪暴发,犹如江水激荡,冲毁了农田,造成很大损失,村名又改为“大梁江”村。实际上这里一直缺水,村前虽有甘桃河支流流过,但常年处于干涸状态,田地贫瘠。自明末定居以来,500多年的时间里,梁氏家族靠着外出经商(皮货等)为主业,足迹踏遍山西、北京等地,以山里人特有的质朴、勤劳与智慧,积攒下一笔笔丰厚的财富后,回到老家置地盖房。他们效仿北京民居四合院模式,就地取材,劈山采石,伐木为梁,经过十八代人的营建,硬是在这个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的大山深处建造起拥有六百多座石头四合院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武举人院”,占地两亩,房屋百间,有九个相通相连又各自独立的院落,俗称“一宅九院”。大梁江村2008年被授予“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2010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殊荣。

     走进大梁江村,可以见到村子四面环山,村后的三堎垴高耸千米,巍峨壮丽;村前的南坡岭,悬崖逶迤,松柏常青。古村落就坐落在“二龙戏珠”的盆地上,院落层层叠叠建在山坡之上,在青山蓝天下,灰色的瓦,黄红的石头墙,构成一幅绝妙的画面。在古村落对面的山坡上,新建的房屋也是依山而建,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一旧一新,又构成一幅巨大的画卷。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古村落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新民居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古村落与新民居

     大梁江古村的村口有一株饱经沧桑的千年古槐,据说是唐代栽植的,树心早已枯朽,仅有部分树皮活着,依然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皱黑的表皮、屈曲虬结的枝干,向人们诉说着它饱经的千年风霜。古槐的后边就是甘桃沟口,山口上建有一座“灵慈阁”(gao),分上下两层:上层房屋为关帝庙,下层门洞是通往村子的石板道,门洞青石拱券正面上方写有“接脉通全”四个字,反面上方写有“襟山带河”四个字。在河北、山西的山区这种“阁”(gao)颇为多见。据“阁”前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所立《重修灵慈阁记》碑记载:甘桃村“为陉山之接壤,山色嵯峨,佳木蔚秀,居民淳朴,仁谦成风,美俗良风著称,村首尚缺宝阁一座,非惟无以妥,神明无以观瞻也,乡人之久欲……。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适有购买柏树者,本村龙王庙后原有柏树二株,……卖此树以为修阁,得宝银六十一两。社首善士梁……创设‘灵慈阁’三楹,塑关圣帝君子像于其前。……雍正三年巳酉季秋吉竣”。阁楼既是烧香朝拜之地,又有抵御防护功能。阁楼上的内照壁以浮雕镶嵌而成,几何图案的中心是一只龙首、狮尾、驴蹄、麒麟形体的“四不象”浮雕,威风凛凛,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名叫“犭贪”上的魔兽。门下石块铺路,因年代久远坚硬的花岗石已经被车轮碾压得凹凸不平。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游览图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古槐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古槐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灵慈阁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襟山带河”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门洞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灵慈阁(正面)“接脉通全”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怪兽照壁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雍正三年《重修灵慈阁记》石碑(部分碑文)

    进入“灵慈阁”,就进入了古村落。古村落现有三条街道,按照处于山坡的高低位置依次分为下街、中街和上街,两米多宽的街道用青石或卵石铺路,蜿蜒曲折,纵横交织,经过几百年的踩踏,有的乌黑发亮,见证了大梁江的悠久历史。由“灵慈阁”向前,是“下街”,一条悠长的深沟,房子地势最低,现在大多荒废,没有居民居住。由“灵慈阁”向前,是“中街”,街头是古村落的一块面积不大的公共活动场所:一座戏台、一座五道庙、一座三教堂,构成了一盒小四合院。旁边的两棵老槐树再现了这里的古老。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走向“中街”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戏楼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戏楼里面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可删可存格外文章圈内点,不真不幻水中明月镜中花”“虎节龙旌喜看蜃楼景色,莺歌凤管欣听月窟音声”

这两副古联镌刻于戏楼四根青石楹柱上,对仗工巧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三教堂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五道庙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戏楼下是通向下街的青石街道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青石街道

    现在村内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162座落、3000多间,全部由石头建成,石材均选自当地,有的原石未动,有的凿迹斑斑;砌筑方法有干砌和浆砌两种;有特点的是房屋多为两层及以上楼房,屋顶为灰瓦布顶。院落以四合院最为典型,带有浓浓的北京味,北面是正房,两侧为厢房,正房中间为客厅,两侧为长辈居住的卧室,南侧的房子背阴,多作为储藏室。宅院大门多开在院子的东南角,上有门楼,下有门洞,门外两侧是石雕门墩,以及栓马石、下马石。院落又具有山西民居的特点,外墙高,有很强的防御性;房屋都是单坡顶,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下街:位于村子南部,地势最低,建在甘桃沟内。房屋多荒芜。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走进“下街”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下街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下街的院落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房屋下有若干“储藏室”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悠长的沟儿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房屋多不再住人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门栓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下街的院落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下街的院落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一家四合院的正房(北房)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下街9号有个大庭院

     中街:位于下街之北,地势较高。中街的街口,紧邻戏楼的,就是大梁江村最豪华的四合院群落:“武魁宅院”。主人叫梁深,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中举,后来其胞兄梁润也鱼跃龙门高中举人,一门双杰。这处宅院宅院占地两亩,房屋百间,俗称“一宅九院”,就是说进一道门,可以走遍九重院落,院中有院,院里有楼,楼上有楼,楼顶有院,楼能通楼,院能通院,可以说是深山里的大宅门。整座院落高大宏伟,气势威严。走进这个“连体院”,仅从其门楼墀头上精美的雕刻、格子窗上细密的雕花、门前石礅上繁复的花纹,依稀可看到武举人当年的富贵。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远观武魁宅院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武魁宅院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门牌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简介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抱鼓石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照壁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俯瞰“一宅九院”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中街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中街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中街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中街13号的垂花门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精美的抱鼓石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整齐的房子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俯瞰全村

    上街:位于村子北部,地势最高。房屋、街道质量最好,保存也最完好。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上街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绣楼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建于明代的宅院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上街16号照壁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土灶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门前有个石狮子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门墩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井陉古村落·大梁江村揽胜
一处修缮的房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