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讲武城遗址

(2015-01-09 21:07:15)
标签:

邢台旅游博客

邯郸仿古

邺城三台

讲武城遗址

铜雀台

分类: 远行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邺城三台遗址·金凤台

    1月8日,到邯郸仿古,目标是邺城三台遗址。坐901从邢台到邯郸(票价13元),然后转邯郸到安阳的直通车902,过马头、磁县,在讲武城村下车(票价10元)。来时本想参观完讲武城遗址后,打车去临漳县邺城三台,没想到讲武城村,并不是繁华的集镇,打不上车。在村边饭店吃饭时问老板,说到邺城三台6里路,于是决定徒步走。饭店老板很不厚道,实际上是6公里,走了1个半小时柏油路。返回时才知道,磁县县城汽车站南面有去三台村的直通车,半小时一趟。不过,徒步走这十几里路,从磁县到临漳,对于仿古来讲,边走边想,导师非常适合的方式。这两地一千八百多年前,曾是曹操征战的主阵地。

    讲武城遗址是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后,培养武将的基地。讲武城位于磁县城南10公里的漳河北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汉书·地理志》说:“邺有……武城”,《水经注》记载:“漳水又东经武城南”,是赵都邯郸南部、邺城西部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城。唐以前称武城,直到宋代才改称讲武城。现在讲武城紧邻京广铁路和107国道,是讲武城镇政府所在地。

    从107国道旁的村东口牌坊,往西过京广铁路,走进村里,可见村子建设在高地之上,村南、村西的房屋与村下绿油油的麦田高差有2、3米,由于历年来受漳河水患的冲击,村南房屋的沙土高台被侵蚀的千疮百孔。村子很大,人口有3000人,零星可见一些古民居。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村东口牌坊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讲武城村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村西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村南的水渠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村南台基上的树根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村子建在高台之上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村南的一户旧屋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老门吊

    向村民打听,得知,旧城遗址现在只剩下村西、北的两段,总长约1里地。于是,顺着村西的麦田径直来到遗址所在地。旧城的城墙为沙土质,夯土造成,高约3米,横躺在麦田里。爬上墙体顶部,遍地野生树木和高高的茅草,荒凉、凄惨之状,告诉我们它那悠远的历史。讲武城村南就是漳河,历史上曾多次泛滥,1800年前三国时代的城墙,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现在,旧城遗址西面,南水北调中线灌区从此经过。附近干活的村民说,县里有计划将旧城遗址开辟为公园,好多年了,没有看到有啥动静。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村西的麦田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尽头便是讲武城的旧城墙(南段)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多云下的旧城墙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旧城墙最南端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从西往东看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南端一角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斑驳陆离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南段中间有个豁口(由南往北方向)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南段的内侧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西边的南水北调中线渠道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南水北调中线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旧城墙北段

     从讲武城村回到107国道,往南走一点,有一条向东的大道“曹魏路”,道口立有“邯郸市漳河园区”的牌坊,一直向东行走6公里,便可以到邺城三台遗址。

    邺城三台,位于邯郸市临漳县西南邺城三台村西的漳河大堤下,由南往北,依次为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是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曹操打败袁绍,占领邺城后,以其西北角的一段城墙为基础修建起来的一组宏大的亭台建筑,三台之间有浮桥式阁道相连,不仅其建筑精美、结构独特,而且是中国“建安文学”发祥地。三台后经后赵、冉魏、前魏、东魏、北齐等建造、重修,规模宏大。三台中尤以“铜雀台”最为有名,原因就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但明代中期以后,铜雀台大部、冰井台全部被漳水冲没,如今只剩下金凤台台基和铜雀台部分台基。如今,临漳人对金凤台实施本体加固保护工程,将“金凤台”围起来建成了一个景区,近2000年的台基,基本上什么也没有了,只有后人修建的庙、亭、雕像等。所以,来此旅游,除了追思远古外,就是远观古台的风貌,不用进景区,节省40元门票。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位置图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漳河园区牌坊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建一处高尔夫球场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景区大门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曹操汉白玉塑像,高9.5米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銘碑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金凤台·文昌阁

    金凤台遗址 金凤台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边的一座,东汉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所建。史书记载,台高8丈,有屋135间。现存的金凤台夯土遗址比较完整,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台的南侧有清顺治八年修建的文昌阁,阁前镶有金凤台匾额,门前有北朝石刻螭首一对,造型古朴,雕工精细。阁后碑亭内名人题咏碑碣甚多,其中元代“邺镇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碑”,碑额雕六龙盘结,古雅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碑亭北边有53级石阶,拾阶而上,便可达金凤台顶的玉皇庙大殿、曹操纪念馆。在石级西侧有一个地洞,是曹操的转兵洞,据说可通到磁县的讲武城。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金凤台台基与转兵洞(部分外墙砖是后来修补的)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西部全貌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从西墙外看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金凤台遗址

    铜雀台  三台中的主台,位居中央,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始建于建安15年(公元210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乐之所,也是兵家战略要地。曹操在其上平定严才叛乱,接见了从匈奴归来的著名诗人蔡文姬,请她弹唱了“胡笳十八拍”。曹植也曾于此挥笔立就《登台赋》。不少的文人墨客都曾留诗铜雀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唐代诗人杜牧的《铜雀台怀古》的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后赵、北齐时铜雀台又加以修筑,素有“铜雀飞云”之美称。现在铜雀台仅剩一土坡。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铜雀台(南头)

邯郸访古(二)邺城三台遗址 <wbr>讲武城遗址
铜雀台(北头)

    冰井台  位于“三台”最北端,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当时井深15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如今,冰景台在地面上没有任何遗迹,变成了农民的麦田。
   当年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主体的“邺下文人”,在三台上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讳,邺城改为临漳,因其北临漳水而得名。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六月,相州总督尉迟迥起兵讨伐杨坚,杨坚进兵至邺与迥大战,迥败,自杀于西门豹祠南。邺城破,杨坚下令焚毁邺城及邑居,大火月余未尽。至此,邺城在历史上消失,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218年6月,曹操生前留下了《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曹操在临终前又作《遗令》,内容为:“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曾写过《武帝哀策文》,具体描叙了曹操丧葬过程,“弃此宫廷,陟彼山阿”。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26874/26874203.jpg讲武城遗址"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