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郸 ▪
圣井岗龙王庙群
今年11月27日,邢台至邯郸的城际公交901线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两地之间的通行。上周六,与友亲自登上这趟公交进行体验,总体感觉很不错,901乘车方便,乘客不多,上车有座,空调很热,速度很快,1个小时十几分即走完全程。我们到邯郸后访古,游览了古石龙景区、圣井岗龙王庙、赵王城遗址、黄粱梦吕仙祠等,加深了对邯郸这座历史古城及周边的了解,收获很大。
在邯郸汽车总站下车后,我们包了一辆出租车(40元),沿着309国道,前往位于邯郸市区西北10多公里的古石龙景区。过309国道上的牌坊,继续北行4公里,到达姜窑村,却发现古石龙景区大门九根石雕蟠龙柱上扯着“还我土地”的横幅,几十名村民烤着火堵在门口,不让游客进去参观。一打听,原来是姜窑村村民与景区开发者就征地款发生了纠纷。我们以照相的名义进去后,又被告知2014年全国旅游年票在此不能用,最终没有能进入景区。
看资料得知:姜窑村是古代美女罗敷的故乡,当年这里桑林茂盛,为汉乐府诗《陌上桑》原生地。石龙最早发现于1982年,姜窑村人在村西的卧龙坡上取土时,在厚厚的黄土层里,偶然发现5条同向排列的硕长巨大的石质龙体,并没有龙头,正好面对相距1公里的赵王陵,形成年代尚不可知。龙体有相对规律的石节,就如同动物化石的骨节,中间有管状空洞,就像动物骨骼中间空腔。开始发现时约有600多米,由于村民取土,只剩下300多米。现在现在只开挖出32米,其余部分仍然被埋在丘陵中。

位于309国道上的古石龙景区牌坊,高大气派。沿路往北4公里就是景区所在地姜窑村

古石龙景区大门▪九根石雕蟠龙柱

景区入口

牌匾

进门后的九龙壁

导游图

紫山下、罗敷潭边的古石龙保护馆

古石龙(图片来自网络)

古石龙(图片来自网络)
随后,我们又来到古石龙景区南面的“圣井岗龙王庙”。
圣井岗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郊户村镇肖河村东北,紧邻309国道,因有一处“雨不溢、旱不枯”的“圣井”而得名。围绕着圣井,自元代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创建“圣母殿”以来,祭祀三霄、眼光奶奶、财神、阎罗、瘟神、火神等庙宇历代修葺,构成一组道教建筑群。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邯郸大旱县令沈麒三次来此祈雨,定名“圣井”;同治六年(1866年)清穆宗派礼部尚书万青藜祈雨,得雨后铸金牌送之,御锡“九龙匾”,加封龙神徽号,后又送书“甘霖普降”匾额;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穆宗命令曾国藩悬挂匾额;光绪十二年(1886年)加封“灵应昭佑宏济龙神”,“颁御书匾额者三次”。据查,自明清到1940年,历年邯郸县令有百余位到此祈雨,送来不同质地的“祈雨牌”。宣统元年(1909年)《重修圣井岗神像碑》记载,“绅民立庙在先,皇帝敕修在后,而且赐金牌,五加封号,其赐之物若龙旗、龙匾、龙袍、彩杖、支京钱二百三十二千文重修,足至大小功臣累送牌匾不胜枚举”。1986年,人们从圣井中掏出金、银、铜、锡、铁各种“牌”百余枚,可见当年香火之盛。圣井岗建筑群,素有“灵岗仙市”之称,为邯郸古十景之一。可惜文革间惨遭破坏,一九八五年春开始修复,集资数百万,重现原建格局及风貌。2001年2月被列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圣井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广场,广场南边台基上有一座进深二间、宽三间、七檩硬山布瓦顶的“戏楼”,结构奇特,其前台内加卷棚,灰色瓦,侧面的结构似前后两个单体叠压在一起,而顶部南北面坡又形成一体。据说,戏楼是人们在祈雨灵验后,为圣母贺功唱戏用的。广场北面即是坐北朝南的龙王庙建筑群。布局为长方形,以中轴线为中心,东西对称,庙宇都建筑均在中轴线上。山门为灰瓦顶仿古建筑,山门上高挂着“桑林慰圣”的牌匾,十分醒目;山门内墙壁立有一尊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邯郸县圣井岗龙神灵应碑记》,是庙里现存最古老的碑了。

圣井岗▪龙王庙建筑群

庙宇建在中轴线上

庙门(山门)

戏楼

1997年重修碑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邯郸县圣井岗龙神灵应碑记》
过了山门,迎面的院落内中轴线上建有一座“九龙桥”,为单孔石拱桥。桥上白玉栏杆探出龙头,刻有九条盘龙,桥下为半月形泮池,细流涓涓、金鱼嬉莲,岸边松涛阵阵,形成美丽的画卷。九龙桥后就是“圣井台”,是一座四角攒尖式仿古建筑,内如阁,四周为廊,又称“圣井亭”。

九龙桥

圣井台(亭)
圣井台的后面就是“九龙圣母殿”。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廊悬山灰瓦顶;殿内供奉着十数尊塑像,最醒目的是中间的九龙圣母,身披杏黄袍,头顶上面是烫金的“普降甘霖”四个大字。圣母宝座下面的白玉栏杆内就是著名的“圣井”,据说有一丈多深,井沿雕着龙形花纹,前面是一个仰首欲飞的石龙,井盖也用杏黄布包裹起来,前面的栏杆上写着“涝不溢,旱不枯”的字样。
龙王庙最奇特的是主奉的龙王不是通常所见的龙王爷,而是龙母。这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圣井岗附近有个叫“北牛”的村子,村里房永和家有一个叫房宝的小姑娘,十六岁,尚未出嫁。有一次,房宝和嫂子去河边洗衣服,见水上漂下来一个桃子,房宝捞起来推让嫂子吃,嫂子又推让房宝吃。谁知房宝吃完桃子,回家后肚子涨成青紫色。房永和认为这有辱门面,就将房宝赶到山中。第二天,房宝的哥哥区山里看望,却见到数头蛇围绕在房宝周围,顷刻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巨蛇腾空而起,房宝当时就死了。于是,这件事在远近传开,说房宝是圣母,生了九龙,就在房宝死的地方盖起了庙,庙中立起了九龙圣母的神位。据说房宝死后升天,被玉皇大帝认做干女儿,让她掌管圣井岗一带的旱涝收成。之后,每逢见旱无雨,九龙圣母就上天面见玉皇,领取降雨符牌,龙王见牌立刻普降甘霖。其实,在全国类似的传说有很多。
另一个奇特的是,龙神庙从山门向北中轴线上依次有“九龙聖母殿”、“三霄殿”等,供奉的都是女神,而男性神仙,无一例外被安排在中轴线两侧的配殿中。

九龙聖母殿

九龙聖母殿

殿内高挂着同治皇帝御赐的“甘霖普降”匾额

圣井池

圣井

“涝不溢,旱不枯”



古诗
九龙圣母殿后面是“三霄殿”(三家奶奶殿),曾在明代多次重新修复。“三霄”即封神演义中所说的赵公明的三个妹妹云霄、碧霄、琼霄,各有法术,各执有一件法宝,一是“金蛟”,二是“天尺”,三是“混元金斗。商纣时,赵公明助纣被周射死,三姐妹为报仇,摆下“九曲黄河阵”,用混元金斗及金幸免剪、天尺屡战屡胜,后元始天尊临阵,收去他们的法宝,三姐妹统统战死,姜子牙封神时,封三组妹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分别为“云霄娘娘、琼霄娘娘、碧霄娘娘”,执掌“混元金斗,掌管众生转世”。在殿内东西两侧各有十二位各执不同乐器的美女,此外还有四位镇殿将军,梁上有绕梁浮雕“百子山”,工艺精美,栩栩如生。

三霄殿
此外,龙神庙还有眼光奶奶、财神、十殿阎罗、瘟神、火神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