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2014-11-19 05:10:20)
标签:

邢台旅游博客

沙河五仓沟

沙河九龙庙

广阳洞

老君洞

分类: 爬山穿越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沙河·九龙庙

    11月9日,与群友一起到沙河西部山区休闲徒步,依次走进了五仓沟、九龙庙、广阳洞老君台,三个地方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且距离市区又近,成为邢台、沙河登山爱好者休闲旅游之地。

   五仓沟 位于沙河市渡口村西约四公里处的山坳中。其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因沟内有五座酷似粮仓的山峰而得名;二是,据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秦王李世民在沙河洺水一带大破刘黑闼时,曾在仓门山(即五仓沟)囤粮积草而得名。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唐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1年),昭义帅李抱真与河北叛帅田悦等相持,因置仓以供军处也。亦谓之仓口。”自五仓渡槽至彭硇东岭下,五仓沟南北并排有两条东西方向的山沟,每条沟长4公里。沟的两侧高崖绝壁,山形变幻多端,落差有六七十米;沟上沟下植被茂密,多种花草树木令人眼光缭乱;夏日里沟内溪流潺潺,清潭映山影,有九叠十八潭,一潭连一潭,冬日冰瀑飞溅,蔚为壮观。因其山水秀美,被誉为“沙河第一沟”。

    我们从五仓渡槽(天门)开始徒步,沿着北边的那条沟直到彭硇村,用时两个半小时。五仓渡槽为浆砌单拱渡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沙河人民修建石岭水库(即今天的秦王湖)的副产品,为水库干渠上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它与渡口村东南的“太行渡槽”串连在一起,将大沙河的水源源不断输入到渡口周边的乡镇村庄,用于农田灌溉,至今然在使用,为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站在渡槽东面眺望,五仓渡槽犹如一道彩虹飞架于两山之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惊叹。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起点:五仓渡槽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出发前合影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五仓沟穿行,前一段沟谷宽阔,经过500米的砾石路,仰望前方,五座酷似粮仓的山峰映入眼帘,群友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这么宏伟壮观的山形;后半程沟底变窄,低洼的地方积水成潭,虽没了夏季那么多水,但危险性也降低了。我们在沟低,时而左侧绕行,时而右切过,有惊无险,兴奋不已。那被水冲刷出了沟底岩石,千姿百态,带花的彩石象石床一样裸露在溪水边,何尝不是一景呢。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走进五仓沟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两岸红岩高立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境界”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第一段以其为核心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五座酷似粮仓的山峰,五仓沟由此得名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深潭出现,右侧绕行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落差六、七十米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沟底红岩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沟底景观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或需要帮助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清潭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沟底景观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上次用绳索从此攀援而上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沟底行进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潭水白石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小憩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五彩石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彩石留影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五彩河床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回望粮仓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至沟的尽头,既可右侧登顶,又可左侧陡坡上顶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彭硇村建在沟底上方的山顶上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五仓沟与彭硇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从彭硇看五仓沟“粮囤”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五仓沟与彭硇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彭硇村耕地

    彭硇村隶属于沙河市柴关乡,位于柴关北、渡口西的山巅上,古代亦称为庙顶庄。村南有鸡冠山,酷似鸡冠;有赫山,因双峰对峙,山石赤褐而得名,又名罄山,其山中有一裂谷,幽深曲折,泉水长流,名为九龙潭,建有九龙庙。这次走进彭硇村,才知村子很大,有373户,1270多人,以刘、秦、彭姓居多,农历六月十三为九龙沟庙会。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彭硇村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穿过彭硇村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民居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村东南的烈士纪念碑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村东南的土地庙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土地庙古柏前合影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鸡冠山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九龙庙就建在赫山下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村南梯田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假如这里种上油菜花,何必下江南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村南的马峪水库大坝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冬日的山区

     九龙庙 又名赫山九龙大王庙,位于沙河市西南35公里的罄山脚下的九龙沟,为纪念侠肝义胆,化龙除恶的杨九思而建,元代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始建,初为恶血庙,清代改为九龙大王庙,历代皆有修葺。至今已有近700年。彭硇周围有九条山梁,似九条巨龙盘旋延伸沟口,故取名“九龙沟”。九龙庙建在沟壁直立,狭如线天的九龙沟底,上有丹崖古柏苍翠欲滴,下有九个龙潭溪中纵列,常年不涸。这里风光秀丽,明代著名诗人陈荩赞曰:“双壁虽分疑欲合,半天似闭忽微开。”有九龙庙、九龙潭、后龙池、吊尸崖、虎丘山、桃花庵、九龙湖、地下百丈三通桥、接官牌坊、戏楼、望庙柱、都司庙、药王庙等20余处景点,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明、清皇帝和彰德府、顺德府、广平府等府县曾多次到此祈雨祭祀,并赐金敕封修缮。今庙前仍留存明成化三年勅封“护国灵侯”匾额及碑记。匾额残块有三,一块有“成化三年、勅封”字样,一块有“国灵侯”及“崇祯八年”字样。明万历四十年碑记上有“神生于延佑年间……正统元年……勅封郡□伯,每年五月朔日致祭……”等字样。

    相传,元代延佑年间陕西汉中府小吕村人杨九思进京赶考,住在邯郸旅店,听见店主的媳妇辱骂其婆婆,非常气愤,他对仆人说:“我如果是神,必定抓了这个恶妇。”第二天北行,到褡裢村南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骤起,一声炸雷,大雨劈劈叭叭落下来,杨九思啊呀一声倒地身亡,顿时人们见一条青龙腾空而起,直奔邯郸方向。不一时,只见该青龙抓一妇人腾云驾雾向西而去。雨后们听说抓的就是那位骂婆婆的不孝妇,还说在沙河县西赫山发现了那妇人的尸体。人们皆说这是苍天有眼。为纪念侠肝义胆化龙除恶的杨九思,人们在赫山修了九龙庙,并在县城褡裢村南杨九思身亡处为其修坟建庙,也名九龙庙,至今此庙仍在,并定时祭祀。

   从彭硇村西南古典样式的牌坊下山进入九龙沟,沿着陡峭的岩壁石阶路,到达峡谷深处,在谷底的九龙庙前有一个石质大铜钱,钻钱眼里拍着,别有情趣。庙里供奉着九爷塑像,还有娇子。药王庙右方五十米处是后龙潭所在,这里有一石碑上刻古体的九龙潭三字,潭壁台阶处塑一济公雕像,手拿蒲扇,观望着飞流而下的瀑水。从后龙潭走出来到地下龙宫洞,洞内寒气袭人,幽深漆黑,约七八十米长,洞内侧壁间,布满了传说中水族精灵的雕塑,出口在右侧一山谷的起始处。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护国灵侯”仿古牌坊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蜿蜒石阶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走进九龙庙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九龙庙大门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九龙壁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重修野血庙碑》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3年)重修碑额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创建外侨碑额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重修碑额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重修赫山九龙大王庙碑额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赫山九龙大王庙碑额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重修赫山九龙大王庙龙母殿碑额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重修龙母殿碑额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重修碑额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九龙庙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五月吉日建,清同治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七月吉日立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九爷轿子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明成化三年(公元1465年)“勅封”残碑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明万历四十年碑记(?)勅封赫山护国九龙爷神位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地下龙宫洞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洞中供奉九爷塑像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地下龙宫洞拱圈由石头砌成的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庙外是红土地梯田

    最后,我们又驱车来到沙河市渡口村东北面的道教名山广阳山游览。

   广阳山位于渡口村东北大沙河(渡水)东岸,主峰海拔718米,扼山川之隘口,形势险要。因其坐北面南,一日间东、南、西三面均可看见阳光而得名。其前有渡水,后有温泉,左有罗汉洞,右有漆泉寺。山上有一石洞,名为老君洞,传说是老子在函谷关为尹喜写下《道德经》之后隐居修行六年(公元前477至471年)的地方。中国老子研究会专家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论证,认定广阳山就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当年隐居修行处所。明末清初,战乱不断,冀南名士杨思圣、申涵光、张盖、殷岳等多人在广阳山隐居,他们在广阳山顶结茅耕田,诗文唱和,结下生死之交,留下众多诗篇,如杨思圣的《追愤》、申涵光《广羊绝顶同伯岩作》、《漆泉寺》、张盖的《广羊山访殷伯岩不遇》、《广羊岭下瞰漆泉寺》等。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歌剧舞剧院曾把渡口村作为体验生活的基地,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先后多次在渡口村体验生活,并为老君洞题写了“老聃修行处”碑刻。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广阳山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广阳山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大沙河(渡水)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山门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石阶上留影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1995年新修的半山腰山门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山上的石桥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小石桥:当地人称通天桥。石桥后边山岩上的指印,传说说是老君担水时手攀山石留下的。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乔宇题词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老君洞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老子塑像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草帽洞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五仓沟·九龙庙·老君洞
老君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