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天的云台山 景色也很美

(2014-02-07 20:04:28)
标签:

邢台旅游博客

云台山游记

云台山攻略

茱萸峰

红石峡

分类: 远行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云台山·红石峡

    2月4日,正月初五,随沙河登协一行七十多人,来到河南焦作的云台山,上午9点从新修的百家岩景区大门开始游览,到下午5点返回,紧紧张张7个小时,共游览了红石峡、茱萸峰、泉瀑峡等三个景区,度过了美好、快乐的一天。

   来之前,凭想象,感觉冬天来云台山旅游,山不绿,水不流,没有啥好看的,至多是看看冰挂,可能还有的意思。云台山景区推出了春节期间免门票的优惠,反正自己春节在家也闲着没事,出来活动活动、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既得。没想到,冬季的云台山依然很美,比如,这里大部分溪流、瀑布、湖面并没有结冰,跟夏天一样好看;小寨沟的潭瀑峡、泉瀑峡的大瀑布结冰了,但冰瀑很壮观,又是夏天里看不到的。茱萸峰的登山、猕猴谷看猕猴,跟季节关系不大,并没有因为冬季而降低旅游趣味。总之,冬天来云台山旅游也超值。

    云台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北,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国家AAAAA级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是一处以太行山山水景观和峡谷地质地貌为特色的景区。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新修的景区大门(百家岩服务区)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出发前合影留念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游览图

   第一站:红石峡

   云台山平时的门票是150元,还要购买景区内大巴乘车费60元,一共是210元。这次我们只花了60元买了一张“优惠票”(磁卡),通过按2次指纹,就进入了景区。然后乘坐大巴,经过百家岩景区(尚未开放)、岸上服务区(住宿区),来到红石峡。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百家岩景区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岸上服务区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云台山最高峰茱萸峰

    红石峡,又称温盘峪、九龙潭峡谷,位于云台山景区子房湖南端,是一处长约2公里、宽2至20余米、深68多米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号称“华夏第一奇峡”,是云台山最著名的景观之一。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红石峡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红石峡峡谷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红石峡瀑布

    要到红石峡,需要沿着山走很长的路,才能下到谷底。穿过了一个长约30米的山洞就算进入了真正的红石峡。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转山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红石峡经典景点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白的,绿的,蓝的水,都是那么清冽

    今天来云台山的游客很多,虽然比不上夏季那样磨肩接踵,但从红石峡谷底上升时,依然是步履艰难。上到半山腰,绕过子房湖(马鞍石水库)大坝,进入停车场,有去茱萸峰的车,也有去小寨沟的车。一向热爱登山的我们,选择先去茱萸峰。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夏季这里怎么走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挂在天边的石桥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子房湖(马鞍石水库)大坝,1966年兴建,1982年竣工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子房湖(马鞍石水库)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茱萸峰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引路牌

    第二站:茱萸峰
    茱萸峰是云台山诸多山峰中的最高峰,海拔1308米。要到茱萸峰山脚下,需要坐景区大巴近半个小时,中间要经过十几个人工开凿的隧洞,称为“叠彩洞”,是当地人民发扬“愚公”精神,从1977年到1987年,历时十年战天斗地的杰作。它由大小19个洞组成,隧洞全长4831米,上下落差912米,与其他隧道不同的是,这里的隧洞内有很多180度的转弯,令人转晕。从山脚下爬到最高顶,需要登千级石阶。

   景区资料介绍说,茱萸峰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词和僧道修行的圣地,有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并留下药王洞遗迹。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登临此峰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这些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简介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游览图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王维塑像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孙思邈(miao)塑像前留影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红豆杉,1400年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药王洞遗迹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禁赌碑,立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用于警示夜宿茱萸峰的游人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上山石阶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山顶的庙宇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重修玄帝宫并仙人洞(药王洞)碑,立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山顶合影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2011年新铸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真武庙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高程测绘碑显示此地的茱萸峰,海拔1297.6米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俯瞰山下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茱萸峰的盘上路、停车场、上山道路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茱萸峰东南方的凤凰岭,顶上有重阳阁(没有去)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下山的云梯木栈道

    第三站:小寨沟
    从茱萸峰下来,乘坐大巴再回到水库大坝处,换乘大巴,来到小寨沟景区。

   小寨沟景区包括泉瀑峡、潭瀑峡、猕猴谷等三个景点,这三个景点是从一个验票点进入的,按照景区规定,只能一次游览完,不可以二次刷卡进入。进了景点大门,可以看到,小寨沟三个景点呈弧形,进了景区大门依次为弥猴谷--潭瀑峡--泉瀑峡,大多游客的玩法是先远后近,顺大路直奔泉瀑峡,返回后再游览近处的潭瀑峡、弥猴谷。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由于时间关系,这三个景点我们只游览了泉瀑峡,潭瀑峡和猕猴谷只在景区口转了一下。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右上角是去猕猴谷的路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左上角是去潭瀑峡的路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径直向里走是泉瀑峡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去泉瀑峡,既可以走着进入峡谷漫游,也可以花5元坐小公交直达云台天瀑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游览图

   泉瀑峡,又名老潭沟,全长3公里,两侧山势高峻挺拔,谷底水流湍急深邃。沿峡谷逆水而上,有多孔泉、私语泉、吟龙瀑等景观,在峡的尽头是单级落差314米的亚洲第一高瀑“云台天瀑”,宛若银河飞落,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由于泉瀑峡地处山阴,冬天这里大多瀑布变成了冰瀑。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多孔泉冰瀑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冰凌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留影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幽潭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里面就是云台天瀑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留念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只有冬天才有的景色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云台天瀑,冬季看不到银河飞落

    从泉瀑峡返回后,时间已是下午四点,由于我们的集合时间定在5点,所以没有来得及游览潭瀑峡、弥猴谷。其实,猕猴谷是个小山包,山上有猴园,不看猴子表演,只见见猕猴,全程约半小时就够了。潭瀑峡的景点不少,如丫字瀑、不老泉、试剑石、洗砚池等等,全程需要1.5小时。如果抓紧时间,预计到下午5点半可以游览完毕。

    印象:云台山既具有北方山脉的雄奇,又有南方山水的灵秀,可谓大美!特别是作为国家5A级景区,名不虚传,无论是从道路通行、吃住玩的设施建设,还是售票、检票、司导游等各项服务,都很到位。云台山以水景著称,最佳旅游时间当然是7、8、9、10月雨水较多时最好,各峡谷水量充沛,溪、潭、瀑最美,10月还可观红叶。但冬季的云台山景色依然很美,值得一游。

   自由行:云台山开通了焦作、郑州、洛阳、新乡的旅游专线,特别适合自由行。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时间表

     从河北邢台出发到云台山景区:可乘坐火车K589(43.5元),下车后在焦作火车站马上换乘3路公交车(4元),直接到达云台山景区大门(百家岩)。当天可游览红石峡景区,然后在岸上服务区住下,第二天再游览其他景区。最晚玩到下午5点半,再乘坐3路公交车到焦作火车站,坐火车回邢台。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冬天的云台山 <wbr>景色也很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