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xtrb.cn/data/attachment/album/201202/08/195045ynjopgyn0sve2ovn.jpg
转黄河阵(全景)
桃树坪是邢台县西部山区最大的村落,位于邢台县路罗镇西北部,它三面环山,南接邢台大峡谷、天河梁,北有孤山、支锅岭,西北连寒风栈(垴),自古就是连接顺德府(邢台)与山西和顺县的官道驿站,至今村西还保存着古老的碎石骆驼道,村里还保留着接待过往路驼队的“车马店”。
“转黄河阵”是桃树坪村元宵节期间的一种民俗活动,起源于明代,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除了“文革”时期中断外,历年来每到农历正月十四、十五(晚上)、十六(白天)在桃树坪村都要进行“转黄河灯阵”,全村男女老少都加入进来,还吸引来周边乡镇以及邢台、武安、沙河、山西和顺等地群众前来观赏,总人数达数千人,场面很是宏大、壮观。
正月十六,我随邢台市摄影家协会来到桃树坪村,有幸亲眼目睹、经历了盛大空前的转黄河阵,与村民一起祈福,欢度元宵节,非常兴奋与激动。
上午9时多,村民在村委会大院集合,燃放鞭炮,首先开始的是祭神仪式。白衣神庙位于村外东南的一座山上,是龙王、火神、土地神合一的庙宇。几百名村民组成了浩大的祭神方队,依次是锣鼓开道、2人抬神轿、3名古代官员、扇鼓队、男童彩旗队、汽车鼓乐队、舞狮队、秧歌队、男童锣鼓队、女童花扇队、1人花轿、女童彩旗队、舞龙队等,整个队伍边走边表演,鞭炮长鸣,引来满街的群众观看助兴,场面火红热烈。

上午9点 村民集合于村委会大院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鞭炮齐鸣 祭神仪式开始

各队依次出村祭神

鸣锣开道
随后是神轿

扇鼓队 男童彩旗队

男童锣鼓队 女童花扇队

汽车鼓乐队 舞狮队

锣鼓队 女子秧歌队

舞龙队

浩浩荡荡

上山祭神

祭神仪式

返回村里

别样的美
沿街观看的村民
祭神仪式结束后,村民陆续来到村南早已布置好的“九曲黄河灯阵”场地。黄河阵是用361根扎木椽插入地中(地桩)构成正方形的九曲阵,总长约2华里。加上进出门用四根,共365根(暗应了365天,天天大开鸿运),每个桩相互间距为1.5米。每个桩头上都有一盏神灯,神灯以前都用萝卜雕的灯碗,布三次蓖麻油,浸棉花灯芯,再染上各种颜色制作而成,煞是好看。现在是扯上电线按上一盏电彩灯。黄河阵内环套环、城套城,共设九个门,有九个小方阵,共同构成一个大方阵。九个小方阵的门径、走向各不相同,好像道教阴阳太极图的变阵,一个大的太极图中包括了九个小太极图。它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理,以365根杆为点,连成乾、坤、艮、兑、震、离、坎、巽八宫。阵中东西走向的曲叫“平曲”,南北走向的曲叫“立曲”。黄河阵最中间的旗杆为太极顶,人们可以跪下叩头,向太上玄元祖师求官、求财、求子、免灾、免病、免官司等各项祈福。这九个门都有象征意义:第一门,一帆风顺财源通;第二门,二龙戏珠喜气生;第三门,三阳开泰显吉庆;第四门,四季平安瑞气生;第五门,五福祥光五谷丰;第六门,六六大顺永太平;第七门,七星连环万事通;第八门,八面威风人欢腾。第九门,九州大地永繁荣。灯阵设有入口和出口两个大门,游者从入口进入,沿着布满疑点的弯弯曲曲的路线走下去,游遍整个九曲阵,就可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家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10时30分,鞭炮噼里啪啦放起来,二踢脚也响亮地叫起来。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会首执锣开道,男女老少排队从入口处依次走进黄河阵,开始转九曲。上千人沿着阵内设定的曲曲弯弯的路线绕圈,锣鼓队穿插在队伍中吹吹打打,秧歌队、舞龙舞狮队、彩旗队等也跟随在队伍中。人们个个喜笑颜开、兴高采烈。整个人流一会儿同向而行,一会儿又交错而去,浩浩荡荡,热闹非凡,等到上千人走出整个像是迷宫般的黄河阵,半个小时已然过去。我们邢台市摄影家协会25人、和顺县摄影家协会14人以及邢台市电视台、报社的记者,也饶有兴致的参加了转黄河,一圈单独匀速走下来,大概需要15分钟的时间。转完之后,舞狮队、舞龙队、女子秧歌队等还在现场进行了激情奔放的表演。

九曲黄河灯阵

鞭炮、二踢脚响彻山谷

桃树坪转黄河全景图

村民陆续赶来
准备开始

转黄河正式开始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舞龙表演
舞龙表演

秧歌表演
午饭前我们在村里观赏了老民居,很有特点。村里做了山里特色的大锅菜,招待各地来宾。下午2点在村委会大院又进行了木偶戏、舞龙、舞狮、秧歌、戏曲等表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看完,下午3点半乘车返回。

跳秧歌的女子表演舞龙

两少年表演的舞狮

木偶戏

小姑娘看的多认真
在返程途中,路过路罗镇时,在村南的大片空地上,我们又见到了转黄河阵的场面。九曲阵的布置与姚树坪基本相同。我们又在路罗黄河阵上转了一圈,一天转了两场黄河阵,很是满足。

路罗黄河阵

场景
合影留念
姚树坪、路罗转黄河之谜
1、起源:路罗、桃树坪村的先民的祖先是否来自黄河岸边?
“转黄河”最早起源于黄土高原的晋、陕两省,主要盛行在山西、陕西、青海、内蒙等靠近黄河一些重镇,形成一个条状走向。那么,仅与路罗一川之隔的浆水镇上也从来没有过“转黄河”民俗活动,为什么在邢台深山区的路罗、桃树坪村却世代流传至今不衰呢?先民的祖先是否来自黄河岸边呢?《顺德府志》、《邢台县志》对此均无记载。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大量的晋、陕移民走西口的现象,把当地“转黄河”的风俗习惯也散布了出去。因而,一般来说,路罗、桃树坪的“转黄河”风俗应当与祖先的迁徙活动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另一种可能,路罗、桃树坪自古就是连接河北顺德府(邢台)与山西的官道驿站,千百年来这里都是商贾往来的集散地,直到解放初期都是如此。会不会是来自陕西、山西等黄河岸边的商贾将“转黄河”带来的呢?

古槐与交通驿站(左边小窗)
接待驼队的牲口棚至今还在

古老的门装饰
2、起因:《封神演义》“三霄说”与姚树坪“西游记说”,两种说法哪一个更可信?
“三霄说”:《封神演义》中记载,赵公明被七箭书射死,申公豹挑唆赵公明的妹妹云霄、碧霄、琼霄为其兄报仇。三位仙姑各带法宝下山,摆下“九曲黄河阵”,用混元金斗困住十二大仙。元始天尊与老子协助周武王作战,合力破开九曲黄河阵,收伏了三位仙姑,三位仙姑被姜子牙封为圣母(邢台民间尊称为“三家奶奶”)。传说“转黄河”就是民间效法三仙姑摆下的阵法。
“西游记说”:姚树坪村79岁的游生魁老人讲到“转黄河”的来历,又引出另一个故事来。唐朝高僧玄奘的父亲陈光蕊携妻赴任,途中买鱼放生,后被刘洪劫命夺妻,以上情节《西游记》中有详细记载,但是以下的故事却是民间的版本了。陈光蕊落水后,被龙王救起,原来放生的鲤鱼是龙王的三太子。陈光蕊水域存身十八年,离别龙宫时,金银财宝他不要,偏要影壁墙上第三盆花。待陈光蕊上岸后,从身后追上来一位美貌女子,原来她就是影背墙上的第三盆花,也是龙王的女儿。陈光蕊与龙王的女儿结为夫妻,沿着黄河边徒步行走,每到一处,龙王的女儿施展神法,用手一指,一座宅院就出现在眼前。
3、黄河阵的布局及其含义究竟是怎样的?
在桃树坪村一个老人家有祖传的“黄河阵图”,此图画在一张发黄卷边的毛透纸上,由于年代久远,线条模糊,后被他重新用钢笔勾勒过。黄河阵呈正方形,横排19行,竖排19排,阵内361个座标点,九个城池合成一个大方阵,即所谓的八卦套九宫。有人说“黄河阵”是九个小太极图,是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理,以三百六十五根杆为点,连成乾、坤、艮、兑、震、离、坎、巽八宫,即所谓的八卦套九宫。还有人说,九曲黄河阵的九门有风神、黑龙、山神、牛王、地皇、人皇、玉皇、故魂,中方仍是太上玄元祖师。
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弘扬“转黄河”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