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寨山西·西五指山
今天,野游队20名驴友一起包车来到沙河市蝉房乡石盆村,攀登大寨山,并穿越了小寨山。与斜阳、老南等多位老友重逢,初识了几位新友,见到山间美景,锻炼了身体,收获了一天的好心情。
在邢台县路罗镇南6公里与沙河市蝉房乡石盆村西北3公里的交界处,有两座山体相连的高山,一个是大寨山,一个是小寨山,其中高一点的为大寨山,海拔1282米。在邢台县路罗当地百姓称之为“大寨山”,驴友们为了与位于邢台县浆水镇的大寨山相区别,常称其为“南大寨山”;在沙河市石盆村当地百姓也称之为“大寨山”,在沙河市古时名为“戴家砦”,现今的学名为“云峰山”,因其山高直插云霄,登山到半山腰便可见云雾缭绕而得名。大寨山的主峰两边各留下一个小山头,有二郎担山在此换肩时担子折断的美丽传说。远望大寨山数座呈方锥形的山峰,就像蹲坐的大佛,颇为壮观。
这里是群峰凸起的地方,植被非常茂密,景致美不胜收。
大寨山南面的山峰是茶壶山、和尚山(又名谈经说道峰),远观两座山峰,又像是五个直立的手指,朝探碧空苍穹,所以又称为“南五指山”。茶壶山海拔973米,像是高大的茶壶放置在高高的山顶上,紧挨着直上直下的三个山头便是和尚山,海拨1320米,石峰群高60米。在武安摩天岭上观看,茶壶山更像是一个老和尚在毕恭毕敬地念经诵佛,旁边和尚山的三指,又似拜佛的信徒打恭叩拜,构成一副天地和谐的美丽画卷,不得不感叹天工造物的神奇。
从大寨山往西望去,远处一座高山顶上有五根粗细不一、高约几十米不等的肉红色石柱,俨如一掌撑天的五指屹立,这就是“西五指山”,又名唐僧取经峰,古时称之七鹗山,海拔1282米,山体由太古界花岗片麻岩组成,山顶之石柱为震旦系长石砂岩组成。山上遍布洋槐、桃树、橡树、酸枣等树木,山坡有大面积的松林,林木覆盖率为70%。西五指山东面的垭口处为“大岭口”,古时建有边墙,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有垛口、门洞、烽火台等遗存。西五指山南边紧挨着的是“鸡冠山”,又名牛心山,传说每当晨曦,鸣鸡报晓,山就会长一回,日复一日,玉皇大帝得知后,唯恐将天捅破,就设方将鸣鸡招回天庭,只留下这段美好传说。
大寨山的北面是邢台县诸山脉,西北的石马崖像一排威武的石马,正北的桑各垴犹如埋入大山的大葱巍然屹立。
大寨山的东侧相连的是小寨山,周围绝缘峭壁,其南端深入石盆谷底,其北端深入路罗方向,那气势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乘车来到沙河市石盆村,绕过老石岩、寨后两个村,上午9点在寨后村北面开始攀登大寨山,经过3个小时的跋涉,到12点终于到达山顶。沿途没有路,我们在方锥形的山峰下的峡沟中碎石中艰难穿越,在山中茂密的橡树林、荆条、葛藤中披荆斩棘,在山体崖边的石板上手脚并用、小心翼翼横渡,个个汗流浃背,一股山风吹来,顿感凉爽痛彻,那种感觉真是舒服极了。每爬升一级,周围不断变化的景色令我们心胸开阔,特别是快到山顶时,西边的天空突然泛起朵朵白云,将山间翠绿俊美的山峰映照的无比美丽,置身其间,让我们为之陶醉。
站在大寨山的山顶往下看,一条条水泥乡间道路,象银蛇般蜿蜒盘绕在沟壑山间,石盆村一片片白色的新房舍遍布山底,还有小水库,明镜般的水面随地势而延伸,很是优美。一个人坐在崖边三颗橡树的绿荫下,贪婪地远眺着远山、浓雾,美丽的群山或远或近,层层叠叠,千峰竞秀,姿态万千。此刻,什么也不想,尘世的烦杂事务都已抛到九霄云外,没有任何的牵挂,只有一颗干净、透亮的心;此刻,只想让时光静止,让这秀美的景致永留心底。清凉的山风阵阵吹来,清爽宜人,不禁大口大口地深呼吸,尽情吮吸这初夏甘醇清新的空气,是多么地惬意!
在山顶绿荫中吃饭休息到1点40分,我们向东沿山脊下山,却发现到处是绝壁,开始时右转向南,没有找到下山的路。又一直左转,又爬过2座山头,来到了小寨山,向东迂回,终于找到拖拉机路,4点半撤到赵洪村南的战备路上,6点多一点回到市里。
此次攀登大寨山留下一点遗憾,就是下山途中没有遇到山腰处的佛岩寺,可能一直右转向南,再向西到大寨山的南坡会找到的。也没有攀到大岭口,看一看大岭口长城遗址,就留待以后再去游览吧。

老石岩·大寨山

寨后·出发

寨后村西的西五指山

寨后·大寨山峡沟

大寨山·山顶大草帽
大寨山南·南五指山(和尚山·茶壶山)

大寨山西北·大岭口长城遗址·天马崖

大寨山西北·西五指山·大岭口长城遗址·天马崖

大寨山山顶·南五指山

大寨山西·鸡冠山·西五指山
西五指山·远景

登顶

大寨山下·石盆村

大寨山北·桑各垴

大寨山东·小寨山

地图
【资料】佛岩寺
大寨山(云峰山)的南边山腰有一大石岩,其岩三面阻山,前一崎路塞之,人不能入,山凹中有一佛殿,名曰佛岩寺。据传该寺始建于唐代,山上遗留有多方石碑,庙西侧的明代《重修佛岩寺碑记》载,佛岩寺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六月重修,距今已有433年的历史。
庙宇临壁朝南,它没有一砖一木,全是石板而筑,唯有朱漆庙门是木镶。庙前有棵二人合抱的老槐仙,年岁久远难辨。寺内石刻佛像50多尊,其中主殿大佛三尊高三米左右,造型生动。解放后旧时佛岩寺中的大钟仍在,直径接近两米,1958年大炼钢铁时大铁钟被村民砸毁。佛殿西二十米处有一石洞曰龙洞,岩洞深至七八米,有清泉池水三坑,曰龙池,常年有泉水。
【资料】大岭口长城
在沙河市蝉房乡石盆村西北十多里处,西接西五指山,东接大寨山,北邻邢台县,修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畿辅通志》载:“数道岩口东十里为大岭口,其西三十五里为黄背岩口,皆有关墙,旧为兵防要口。”长城沿西五指山与大寨山主峰之间的山梁修筑,墙体顺山势起伏,两端直至悬崖,大致呈东西走向,全长约520米,用不规则条石、白灰砌墙,内夯黄土、碎石。关门以东100多米保存较完好,高4.3米,墙基厚3.8米,顶宽3米,唯垛口已被破坏。其余长城墙体倒塌严重,残高多在0.8—2米之间。关门位于长城中段偏西处,拱形券门,用灰砖、白灰起券,单砖规格为0.31×0.16×0.075(米),券门宽1.9米,高3.2米。在关门东侧,保存一处建筑台基,东西长6米,南北宽5米,残高1米,当为营房或官厅遗址。在这段长城上现存两座敌台,均为毛石、白灰砌墙,内夯黄土、碎石。1号敌台位于长城东端,呈正方形,台基边长6米,残高2.5米,残顶边长5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