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台市西十几公里处的七里河两岸,有两个隔河相望的村庄,河东的叫“周公村”,河西的叫“大桃花”。附近还有小桃花村、石坡头村。这几个村是产生周公与桃花女神话传说的原生地,从古至今流传着“周公和桃花女斗法”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诞生了流行在中国北方几千多年的迎新嫁娶的婚俗。
为了寻觅周公、桃花女的遗迹,近期我曾两次去寻访,踏遍了四个村的大小街巷,走进多个村民的院落,和一些老人进行了交谈,还是有些收获。

路线图
从邢台市区出发,一路向西,大约走12、3里地,便是南石门镇。沿着镇政府门前向南的一条小路,不一会儿就来到周公村。一到村口路东有一处高大的影背墙,在其后面,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庙,这就是近年来新盖的周公庙,小院有30平方大小,只有一间小屋,供奉着周公塑像。周公庙平时锁着门,只有到每年阴历六月初一庙会的时候,周边几个村的百姓前来、祭拜周公,这里才香火缭绕,热闹起来。听村里老人讲,原来的周公庙是在村子里的西南,1958年被毁坏了,又经过“文革”的破四旧,不仅庙宇没了,连一块碑也没有留下。不过,问过几位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周公和桃花女的故事。
在周公村里转一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村子,村北部都是狭窄的旧街道、旧房子。我见到村里有3颗古槐,大概都有四五百年了,村民们当做神灵来供奉着,以保佑平安。除了周公庙以外,村里还有关帝庙、土地庙等。
遗憾的是,没有在周公村寻到和周公有关的古老遗迹。

周公庙的门

周公庙

关帝庙


古槐

古民居

古民居
离开周公村,第一次我是向南走1公里上邢(台)左(权)公路,过七里河大桥向北2公里,来到大桃花村。第二次是返回南石门镇后,走邢(台)和(顺)公路,在小石头庄向西南方向,走4公里来到大桃花村。
大桃花村是桃花女墓所在地,也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在村西见到一个亭子,听村民讲,以前亭子后面就是供奉桃花女的大殿(早已毁坏,现在只有两间小庙),自古以来,每到庙会周边善男信女门前来朝拜,景象十分壮观。现在亭子前的三颗古柏,茂密冲霄,显示着这里的古老。一位热心的村民,带我来到村西北一条小河沟,见到了多年以前桃花女大殿里的一个石轿底座,它被压在河沟上一处房基地下。石轿底座呈方形,比现在村民家中的方桌大一点,刻有荷花图案。上点岁数的老人都见过轿身,现在不知流落到何地了。

周公村与大桃花村之间的七里河

桃花女大殿前的亭子(原桃花女大殿的走廊)

三颗古柏(有500年了)

原桃花女大殿的石轿底座

石轿底座的面
大桃花村东南1里多地就是小桃花村,小桃花村是桃花女得道成仙女的地方。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村子中间有很多古老的房子,古柏也很多。村民说,这里没有供奉桃花女的庙。

两村村口的碑

小桃花村的古柏

小桃花村古屋的门脸
石坡头村离大、小桃花村有10多公里的西南方向。村里没有周公和桃花女的遗迹。但有三个天然石洞(当地人叫“窟窿”),巧夺天工,景致奇妙,值得一看。
附:周公与桃花女斗法的故事
周公与桃花女是商代两个传奇人物,特殊的身世和机遇使他们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本领。相传上古时候,商朝的国君叫纣王,高大英俊,年轻有为,玄武大帝授给他一把双刃宝剑,告诉他可以镇天下。纣王得了神仙的宝剑,自以为天下无忧,就变了摸样,整天寻欢作乐,不思朝政。他每天宠幸一个宫女,宠幸完毕就杀掉,一直杀了九百九十九个。等到第一千个宫女哭哭啼啼去见纣王,玄武大帝现身对她说:“你要顺从他,装出欢喜的样子。趁他睡熟了,你把墙上的宝剑从剑套里抽出来,便可保住性命。切记切记!”宫女照办了,可就是年纪小,力气不够大,重重的宝剑没拿稳,一下子掉在地上化作火龙飞走了,剑套也跟着化作火龙飞走了。剑身是阳体,投胎商朝周姓诸侯,名周乾,后袭父职,人称周公。剑套是阴体,阴性火龙做了尹太公的女儿,叫桃花女。
周公算卦开业30年,经他算的,阴阳有准,福祸无差,无不灵验。石坡头村有个员外,女儿得了怪病,遍寻名医就是医治不好,家人说也许孩子得的是虚病,去请周公吧。应员外之邀,周公过河去石坡头村,走到半道见路旁一石狮给他打招呼,周公感到奇怪,就停下来。石狮开口说道:“周公,我知道员外的女儿得了什么病。你要医好他女儿的病,须从我吩咐。”周公说:“你有何高见?我听就是了。”石狮道:“员外门前有个大水坑,坑里有个千年乌龟,你叫员外雇人拉上几大车生石灰填进水里,他女儿的病自然就好了。”周公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呵呵一笑,对石狮说:“知道了,我照办就是!”“不过我有一条件,请你从员外家给我带回一只白公鸡。”周公知道狮子爱吃鸡,就答应了。尚未进村,周公颇感倦意,靠在路边树下小憩,恍惚间听到有人说:“好个周公,你要害死我呀!生石灰填进水里,沸水滚热,岂不把我烫死!也是我命中难逃此劫,我死之前,有句话要对你讲,石头狮子要吃鸡,分明是成精了。你从员外家出去,一手提鸡,一手提椴木铁锤,藏在身后,趁那它吃鸡的工夫,敲掉它的脑袋,你自然就明白了。”一阵清风吹来,周公顿醒,说话声也消失了。周公进了员外家,按照石狮吩咐,叫员外用生石灰填了门前的大水坑,员外女儿果然清醒过来,不病了,员外全家对周公千恩万谢,除了酬金,对周公要一只白公鸡和一把椴木锤的要求更是满口答应。周公按乌龟吩咐,一手提鸡,一手提铁锤,去见石狮子,石狮子知道周公没有食言,很是高兴,光顾着低头吃鸡了,冷不防被周公敲掉了脑袋,脑袋里掉出两本书,一本是天书,上言天文,可推算阴阳运转;一本是地书,上言地理,能破解沉浮祸福,两本合二为一,便可天下无敌。可惜周公只捡到天书,地书掉在地上化成大鸟飞走了。大鸟飞到河边,无路可逃,见一姑娘正在河边洗衣服,便一头钻进衣服底下,不见了。这姑娘就是尹桃花。周公追到河边,看不见大鸟,非说桃花女藏了他的东西,惹得桃花女一肚子不高兴,从此两人结了怨恨。拥有天书上卷的周公还总想得到下卷,于是设下一个个玄机加害桃花女,结果被桃花女一次又一次识破。
一天,石坡头村有位婆婆前来算命,说她的儿子石留柱外出半年多没有回家,毫无音信,想算算儿子几时回家。周公按生辰八字掐指一算,说她的儿子阴阳不顺,出门在外定无活人,今夜三更前后必是三尺土下板僵身死。石婆婆伤心极了,回家途中遇见桃花女。桃花女对石婆婆说:“婆婆不要伤心,你儿子还有救。”桃花女教给她破解之法,他让石婆婆半夜三更,披头散发倒坐在门限,拿马勺敲门限三下,口喊“儿啊,快回来”即可。石留柱在外经商,惦念家中老母,记着回家的日期,急匆匆上路,日夜兼程。这天遇上下大雨,慌忙钻进一破砖窑避雨,忽听有人喊他穿鞋,好像是母亲的声音,赶紧出窑查看。他刚钻出窑道,砖窑轰然坍塌,总算捡了一条性命。儿子回家,石婆婆万分高兴,找到周公,说他算的不准,要求按周公自定的算不准罚银一锭给她。周公大惊失色,知道是桃花女从中作梗,对桃花女更加痛恨。迷信说法,孩子叫魂,传说是桃花女留下的习俗。
又有一日周公给仆人彭祖算命,说他将不久于人世。桃花女也教给他破解之术。彭祖便依法祭拜北斗,得以延年益寿。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周公由妒生谋,便让彭祖作媒,要娶桃花女为妻。周公对桃花女,既恨又爱,爱的是桃花女美丽无双,恨的是她的能耐比自己大,于是想设计害死她。桃花女知道周公的花花肠子,于是半推半就,答应了亲事,意思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动周公,尽解前嫌。周公故意选择了黑道日,到结婚这天,邀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大摆筵席。在新娘到来之前,他使用法术,在门里暗藏了白马精,门旁放了缠红线的秫秸杆,预备了马精的草料,静候桃花女,一旦桃花女进门,立刻放马过去,马踏桃花女。按常理,新娘过门这天,穿红衣,着红鞋,可这天桃花女偏偏着黄鞋,黄道破黑道,破了周公的第一计。桃花女坐双轿,大轿套小轿,巫婆抄起缠红线的秫秸杆拍打大轿,丝毫损伤不了桃花女。撤掉大轿,桃花女叫人在过道红毡上放了马鞍,才从小轿里钻出来,跨过马鞍,把白马精压在鞍底下,掏出怀里的照妖镜,破了周公的巫术,铡好的马料没喂了马,却撒了桃花女一头,周公一惊,那是人头不是马头呢,无奈只好服了桃花女。桃花女进门后,就像现实的两口子经常拌嘴吵架一样,周公处处设计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识破。周公终于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动,成为一对恩爱夫妻,给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爱情佳话。后来尘缘已了,凡期已至,真武大帝将二人收回,成为真武大帝身边的金童玉女,听候差使、分掌威仪、记录三界中善恶功过。后来桃花女功得圆满,修炼成仙。周公知错悔改,后也位列仙班。
今邢台的周公村和桃花村的仍然祭拜周公和桃花女,邢台的北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传说真武大帝在此二次羽化成仙后,斩怪蟒、收金童玉女,后人为纪念此,修建了玄天真武观,此观在金代重修,今保存完好。在我国南方,称金童玉女二人为周公、桃花。有趣的是,金童玉女大量出现在宋元以来的大量戏剧中成为神仙戏的重要角色。宋元时,即有南戏《金童玉女》传奇。元代贾仲明《金童玉女》杂剧。影响很广的神话戏《张生煮海》,书生第羽与龙女琼莲最终成婚,他二人也被说成是上界金童玉女下凡,后东华仙人接归位。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杂剧。《西游记》写孙悟空斗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时,反银角大王装在宝葫芦里,口是不断祷念桃花女仙诀。在明末小说《七曜不妖传》中及清代《桃花女阴阳斗传》,小说博采世代里巷传说,突出了桃花女“人之死生大数”,舍命抗争的形象,在神魔小说是别具一格。由于周公和桃花女善于占卜,后来被后人奉为占卜业的祖师,不但如此,清代时期一些帮会还把他们奉为祖师。义和团运动后期,增加了迷信色彩,其中就有祭拜周公与桃花女,称其为“周公祖”、“桃花仙”,并宣扬刀枪不入,人人身上贴有“周公祖封枪不发”、“桃花女化弹如泥”的符咒。
婚俗的形成
人们为了对周公和桃花女的事情引以为戒,当时二人的斗法就演变成民间婚嫁的习俗风尚,邢台至今还沿袭着许多传统形式。如:男方求婚时,要“下庚贴”、“送食箩”;新娘出嫁时,要“穿红袄”、蹬“黄套鞋”、戴“护心镜”、蒙“红盖头”;迎亲途中“鸣锣放炮”,娘家兄弟“送亲押轿”,遇到奇石怪树、井台磨坊,要贴“红喜帖子”;迎亲队伍“不能走回头路”;新娘到了夫家门口要“拉弓射箭”、“过马鞍”、“踩红毡”;新郎家前门要点“长明灯”、撒“门卫子”、竖“秆草个儿”;门头上要放“年糕”,天地桌上要放“斗”、搁“秤”;拜堂时要“撒草料”;新娘入洞房后,要“面对墙角坐”……
历史上的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精通易经和周礼,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从历史记载来看,周公率军东征,到过邢台;周成王为报周公辅佐之恩,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统辖邢地,是为邢侯国,这是历史上邢台第一次建国。邢国春秋时代被邻邦卫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邢,因此周公后裔邢姓的发源地是河北邢台。
周公与桃花女的传说附会在商周,和历史较贴近,脱离了纯神话,具有一定可信度。尹是古老的姓氏,殷商的后代以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大桃花村边的地名碑刻写道: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女子,姓尹,善于会卦,闻名当地,人称桃花女,此女死后遂将村名改为桃花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