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旅游景点·白雀庵

标签:
白雀庵河北邢台旅游景点旅游 |
分类: 旅游景点、路线 |
大殿上的对联:仰看慧目丽中天同开觉路 普渡苍生于苦海共济慈航
此时期群雄逐鹿中原,烽火连年不断,豪强割据。南和县瓦固村有位叫妙庄严的农民,率领三千人马,扫平了古南和地域的草莽英雄,建立了兴林国。因其姓妙,俗称妙庄王。兴林国都城东西八大路,南北十二街,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百姓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一派升平景象。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人称“三皇姑”,15岁,拒招附马,私自出宫修行。妙庄王得知三公主白雀庵出家,有失皇宫尊严,千求万劝回宫,迫其还俗,妙善不从,妙庄王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于是乘白虎远走苍岩山修行,后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病愈后,妙庄王下旨还三皇姑全手全眼,为其建造庙宇,传旨官误听千手千眼,还于妙善,建造庙宇时就给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许多手眼,手里又长眼,三皇姑终成正果——千手千眼观世音。得以普渡众生之量,云游天下,至苏州、至海南、至台湾、至日本、至南洋各国、至天下每个角落。(元代赵孟兆夫人管道升撰的《观音大士传》)
|
据研究邢台历史的专家赵福寿先生介绍,隋朝政权被宇文化及夺取后,连其家眷一并收容,宇文化及被农民起义将领窦建德斩于邢州,幸存者中就有隋文帝的三女儿妙善,因其看破红尘,在白雀庵出家,修行得道,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观音菩萨。
白雀庵始建于南北朝后周时期,在1600年的漫长岁月中,风雨沧桑,几度沉浮。先后于元至正元年,明正德十五年,清康熙五十年,乾隆四十年,嘉庆三年(以上碑文,现白雀庵犹存)都对此庵进行了扩建,至民国六年,白雀庵毁于战乱,仅存殿堂两间,但香火仍然有续,觉宽法师惨淡经营,维系三宝,续佛慧命。能文法师自幼出家,随释觉宽法师于西关念佛堂念佛修持。1935年觉宽法师圆寂后,由能文法师住持,历经战乱,昼耕夜纺,节俭度日,并收养孤儿3名,师徒朝不饱夕,但仍念佛不辍,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释能文师徒众僧受到政府保护,禅农兼作,虽历经沧桑,师仍心念众生,不思还俗,并发扬佛教慈悲喜舍精神,施食施物,解众生于危难之中,1978年,师徒步朝拜五台山,乞戒于碧山寺,十方普济禅寺,广济茅蓬上云下空法师,受戒后,即返回邢台住持南和县白雀庵,收徒百余名,当时白雀庵荒芜一片,携其弟子应缘募化,四方化缘筹资千余万元,先后在旧址重建了大悲庵(1988年)、地藏殿(1989年)、大雄宝殿(1998年)等。其影响力涉及到周边多个省市,是我省最大的二僧(女众)道场,被誉为“华北第一庵”。能文法师于2002年农历三月初八圆寂,享年86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老和尚亲自住持荼毗(火化)仪式,得舍利数枚。后白雀庵住持由其弟子释悟贵法师接任,又建起了天王殿(2001年),东西寮房,磐若殿(2002年)等殿堂。1988年9月,白雀庵被河北省佛教协会定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
出行路线:邢台——祝村镇——贾宋镇——白佛村——南和县城——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