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将近一个月,回国前后又招待了一些来美国玩的亲戚朋友.总之一句话,看不懂,也听不懂.我发现我的思维和逻辑都已经相当混乱了.
我自认为我的日子过得舒坦,也算挺享受生活的.到不在于房子有多大,车有多多,多么豪华.总之,我认为,在美国的生活质量还不错.生活的必需品自然是没得说的,应有尽有.奢侈点的东西嘛,也是看得,比方LG比较喜欢高尔夫,电脑之类,喜欢嘛,也就买.但也不会说是天天买.我比较喜欢首饰,但我也绝不滥买,要非常中意,觉得造型让我有感觉的,我会出手.我对服饰也喜欢,但是一定要式样对我合适.在美国,我的体型小,很难买到衣服.仅有几家专门提供小号服装的店,有时候一换设计师,整个就对自己不合适起来.加上美国人为了让大家开心,居然把号都往下改了一下.2号的衣服改成0号的,4号的衣服改成2号的.让购物的姐妹们开心不已,哎,我体型瘦了哎.我一看不就傻了嘛?0号也穿了大了.于是要去寻找什么00号000号等等.回国一看,哈,衣服小的还是可以找到不少的.但是价格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有便宜到我认为他们落下一个零的,和有贵的我认为他们多写了一个零的.整个一个看不懂.我到了国内,我住在徐家汇商圈,楼下的商场各国的名牌多的一塌糊涂,比美国百货公司有的品牌还多.看了一下美国品牌的护肤品,乖乖,比美国整整贵了一倍.但是,去到一些批发中心,东西又便宜到不可思议.有的小商品造型可爱之极.很难阻挡诱惑的.而且,最好玩的是玩讨价还价的游戏.过癮.在上海买衣服我是看了感觉好就买,当然价格也要好.我被问及难道我不考虑质量问题吗?我在国内购物,质量的好坏是要碰运气滴.这也是我不愿意买贵东西的道理.国内买来的衣服穿过一次,被扔的概率是绝对存在的.反正,买个好玩,图个新鲜,扔了也不心疼.
总之,我的理论和当今大多数国内的人是绝对有"沟"的.我们可能是同龄人,所以无法称为代沟,说"国沟"我也不愿意,我还是中国人哦.
国内的人认为,要穿就要穿品牌.他们说品牌是有理念的.我不否定品牌.我也喜欢某些品牌的某一季,某一款造型.我也跟风,但我绝对不愿意无谓的追随.我承认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自有她成为品牌的道理,她的质量,她的款式,她的创新精神一定是她的精髓所在.但是随波逐流是和品牌的创新精神相饽的.国内的追捧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攀比,炫耀自己的财富.有财力的人我也不去说了.没有财力的也是在拼命为一些无谓的品牌而成为月光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国内这十,二十年的变化太大了.工资从每月几十元变成上千,上万,上十万,我说得还是工资阶层,做生意发财的是更无法对比的.大家的购买力成倍成倍的增加.从一定程度来看,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暴发户的心态,或者是周围暴发户太多,感到压力的心态.正因为发财的人多了,攀比的,炫富的人就越来越多.大家觉得穷人容易被人瞧不起,于是拚得一身品牌行头,觉得,这就是富裕的象征.我看了,觉得就像是刚刚出盲公镜时,镜面上粘帖着的商标.和穿着西装,却带着商标一样的可笑.
我是个直来直去的人,我也问朋友,你是工薪阶层,何苦去花这个冤枉钱.朋友说,我活在今天,开心在今天,我可不想明天.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多买些名牌衣服,包包?我乐,我即使喜欢什么品牌,也绝对不能给他们做广告,所以有大字的,有明显标记的一概不喜欢.再者,去上班,一身名牌,同事们会觉得很奇怪的.美国人普遍认为一般是没有脑子的医生太太,天天闲着没事干,做做美容,爱穿名牌.哦,对了,我碰到过一些黑人同事,有不少比较推崇品牌.一推理,我又明白了.黑人总是害怕别人歧视他们.所以,他们呢,要用他们的服饰表示我是有钱人.这不是和当今很多的国内人的想法很相近嘛.
国内也有并不炫富的人们,我的一个表妹就是如此.但是,却是因为她相当富有.我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她的精神世界也一定十分富有.
兴许,再过个10年,20年.国内经济的发展不会象前20年一样的一日千里.人们的心态也会回归平淡和理性吧.我不仇恨品牌.希望,未来,我能看到更多国内的品牌.国内的人们不再追求什么世界第一高楼,世界第一大什么,世界第一快列车.不再为了面子工程把大量的资金放在无谓的项目上.如果那些钱省下来可以帮助多少希望小学,可以救助多少贫困地区...嗯,我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