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路过十八次
路过十八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91,675
  • 关注人气:6,1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年杂谈之忆往昔

(2017-01-02 09:04:17)
标签:

杂谈

​每年的开始和结束其实好像总是需要去刻意划分一个时间节点,以此来确认时间的进度,人生的进程。

修整的这些时日碎碎念少了,但还是抽了点时间码了两篇长文,一篇是对于17年的一些预判,一篇是对于16年交易的一些粗浅总结。

总结之所以是粗浅,因为交易真的是一个复杂繁冗的过程。且因为每个人对于自身交易逻辑,仓位管理以及预期管理上的更迭而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所谓高手在民间,优秀的人大把,任何一个细节的细微差异,都可能导致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的结果。

其实我并不想吹捧我过往业绩累积的收益,这个对于经历了这两年大幅波动的市场而言,无异于给人一种异类的感知。

但如果你真的是一直跟踪我的文字,其实就算我不去说实盘,你也可以通过我早期雪球里的组合去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更不用说我每次碎碎念的过程中,其实都夹带了大量我对于盘面短期波动的一些情绪理解。

之所以你们可以看到我15年股灾之后还有苟且的机会,那是因为大致在四月底,五月份的时候我确实已经在不断的缩减仓位,所以我反复强调仓位管理的价值其实在于真的对于波动过程中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增益。我并不是那种频繁换股或者天天去追逐热点的资金,每一个大的方向和博弈策略一般都能持续带来聚焦板块的反复挖掘。而如大家所见,我的两个组合在减仓位之前,其实并没有频繁的发生日内交易来利用波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有的,但是不会频繁换股)已然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https://xqimg.imedao.com/1595c558c8713163fef00bb0.png!custom.jpg


https://xqimg.imedao.com/1595c55d63b13503fd6bbebe.png!custom.jpg


https://xqimg.imedao.com/1595c55e9c713223fe5bf4ab.png!custom.jpg


https://xqimg.imedao.com/1595c56153513513fe6d4fc8.png!custom.jpg

当然,于这个时候去说那个阶段自己规避了一段风险,又会给很多后面来的球友一种错觉,因为我依旧清晰的记得这个过程中,在行情疯癫的最后一段,我们依然是有去做润和,所以我今天再去回想这段经历的时候,我问自己,如果不是润和,你会不会继续在场?

我感觉我应该还会在场,因为我当时只是警觉于短期行情的过度火爆,但是无法完全确认那个时候就是行情的终点,且如果不是后面真的系统性崩塌,我甚至认为调整之后都可能是进场的良机。因为过往整整一年多的一大段时间里,其实我们都很享受整个估值溢价的膨胀。而习惯了博弈环境的延续,自然很难当机立断的确认后续会发生所谓的股灾。

如果真的庆幸这个过程中自己没有把所有利润都回吐,那或多或少还是仓位的整体控制以及对于盈利欲望的克制以及过往可抓的行情里,确实累积了足够的安全垫。

风险的不自知并不在于我们不知道有没有风险,而是知道,风险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相信自己是被风险击中的人。而所谓的那个位置是高点的后视镜感知,类似于那些都只是徒劳的认为自己能先于市场风险来临之前离场的错觉,没有意义。因为在15年6月之前的每一次阶段调整过程中,都被各种人认为那个就是阶段高点。这样的所谓阶段高位的争议只有真正后续被证实之后才成为大家断定位置的一种理解。我之前说过一个观点,判断高估很容易,但是利用高估才能真正的在那样的环境里获取收益。因为如果真的是惧怕于所谓的泡沫和高估值,我想很多人在14年末就已经玩不转市场了,但真正创小板的主升却是泡沫再次发酵的15年。

15年股市系统性崩塌之后的救市,做反弹,找机会,其实后面都只是我对于阶段行情,低仓位策略下的短期博弈。

15年10月之后的反弹,对于互联网金融热情依旧热度不减,互金的大幅反弹对于整个行情是有积极影响的,典型的诸如当时同花顺,东方财富,银之杰,奥马电器其实都成为了当时行情的一些引领标杆,同花顺一路涨停,反弹上来接近3倍的涨幅对于任何资金而言,都是惊讶的。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比价效应的存在,情绪标杆的暴涨,肯定是有机会去寻找套利机会,因为左侧在可观察板块的先期走势下,能确认反弹情绪,所以第一波的反弹重点便是三元达这类前期有跟踪的低市值,并购重组类标的,且这个阶段如大家看到的结果,我是有阶段加重仓位博弈短期行情的。

做完三元达之后其实已经有感于东方财富,同花顺这些标的反弹之后已经再次走弱,我自己总仓位上已经逐步获利了结,但是鉴于当时并购重组市值的一种比价效应,且盈余的资金增加了可配置的仓位比,所以选出了大连友谊,寄望于这类标的其实可以相对补涨,很多人说那个时候大连友谊是高位,我是不认同的。因为同期的比价标的,不管是市值还是绝对涨幅,甚至说当时的绝对股价,都有一定的博弈优势。且大连友谊其实在复牌前,我就有和球友开始讨论,当时认为至少有翻倍潜力,真正看到2个板就开,其实我们是乐于去寻找这样的交易机会的。

https://xqimg.imedao.com/1595c899e52132e3fb87c3f5.png!custom.jpg

当然,后面的事情,就变成了大量无脑群众跟风被套之后,愤愤然的一个经历。同样,大连友谊给我的净值其实一样带来折损,但不一样的,只是总体仓位占比下,对于我的影响其实在是可控的范围。而这样的经历,其实16年5月份,依旧发生在了ST昆机等壳股上,16年的大幅年内回撤,和配置策略有关,也可下注的个股有关。但依旧庆幸的是,就算经历了这一茬,我还是活下来了。

作为一个长期跟踪市场的资金而言,亏损和犯错都是交易的一部分,但是很多人无法有效去剖析这个过程中,内部或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下的不可预知或者说不可控。而单纯认为所有大V说股票都应该是无风险,可以豪赌的存在。其实就算不说这些这几个系统坍塌带下来的标的,就算是我上面说的给我翻倍收益的中环股份,如果我是15年6月之后还在发跟踪贴,我估计现在被骂得更惨。整个市场发生了系统性的行情更迭,其实并不在于谁谈了股票,谁没谈,而是真正的在于各位介入的时间和位置以及这个过程中你如何权衡风险和仓位的匹配。普遍性下挫的过程中,个人的意愿真的阻挡不了洪流。更何况,我们明明知道很多炒作就是市场见风使舵,推波助澜的一个过程。

既然亏损在所难免,甚至说是交易的重要一环,你对于回撤的耐受度或者说对于亏损的理解,都变成了你自己交易体系的重要一部分。那便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做交易,必须控制回撤。而对于高度不确定性或者无法确定博弈赢率的时候,对于部分人普通投资者而言,控制回撤就必须控制仓位,否则,你就必须为此承担可能的结果。

16年其实我拉黑了一批人,大部分都是揪着过往的失利喋喋不休或者冷嘲热讽的一批,尽管我反复在各种讨论里面阐述风险的感知,对于失利的直面,但是我改变不了历史,改变不了已发生的事实。我能做的,就是跌倒以后,爬起来继续前行。因为我知道自己不能停下来,没时间不停澄清各种无脑的猜测,我没有那么多精力来教你怎么面对失败。

职业投资股市这么多年,见过了太多的起起落落,没有人是常胜将军,如履薄冰是常态。

(新年杂谈有系列的文字会码出来,欢迎大家留言,说你想谈的方向,这样方便找主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