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爱情、信仰、梦幻。——读许地山的《命命鸟》
(2013-07-04 18:46:47)
标签:
读书亲子教育宗教佛学许地山育儿 |
昨晚在灯下开始读许地山的《命命鸟》,后来睡了。今晨续读。读毕意犹未尽。掩卷唏嘘。这样唯美与空灵的文字,竟带来这样的一个结局。让我也颇感人生虚幻起来。许地山是我喜欢的作家。开始喜欢他的时候,理由很简单。一则我和他算是一家人,因为他也是基督徒。二则他有着敏感的心、善写的笔、博学的头颅、敏锐的眼睛。这两者在他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内心里有一种感觉,好像我也想要成为他那种样子。
我也不知道许地山作为基督徒怎么会以佛家的世界观来看世界,以致于写出《命命鸟》这篇小说。看来,信仰是内心中的东西,开口闭口都谈信仰,未必是真信仰。反过来说,不谈信仰,未必不是真信仰。真正的基督徒做任何事情都当投入十分的心力,像是为主做的,不像是为人做的。你看许地山在研究民间宗教的时候,投入多少的心力与认真。做得多么的好!这正体现着他基督徒的本色。看了这篇小说,方知道他原来对佛学也颇有研究。
《命命鸟》的故事天真、纯净。敏明和加陵是两个青春期的孩子。却有着那样的执着。对人生有着与中国当下孩子不一样的理解。我读着这故事的时候,觉得这两个孩子好可爱。好纯净。我爱他们就像爱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孩子的生命似乎对我如何带领我的孩子也造成了些许影响。让我更理解青春期的孩子。
缅甸是个佛国,而这篇故事就是以缅甸作为背景写出来的。可以说这篇小说处处透着缅甸风,读起来颇有异国情调。在佛教的浸淫下,孩子的一切观念都是佛教的。归于寂灭也是孩子最终的追求。敏明的爸爸企图拦阻女儿和加陵的爱情进展,竟然使出了给女儿下蛊的下下策。全然不顾女儿的感受。为了让女儿继承演艺的家传,她不惜强力夺女儿的心志。可以说,佛教在亲子关系领域的教导是一片空白。发生了下蛊事件之后,敏明“不由得心里难过,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绣枕早已被她的眼泪湿透了。” 这不仅仅是对爱情无望的哀伤,更是对父亲无爱的绝望。用今天基督徒常用的话来说,敏明是处于“LOVE DEFICIT”状态,因而才生出厌离之心,甚至是决绝的厌离之心。父爱的缺失是毁掉她的元凶。
而加陵的父亲也好不到哪去。他不想要儿子去学西洋新学,一心要儿子学佛,甚至希望儿子去作和尚。
民间的迷信也成了敏明和加陵之间的拦阻,说什么属相不合。十几岁青春期的孩子面临这一切压力真是不知如何处理。尽管许地山在小说中写出了敏明面对瑞大光出神时进入了一场梦境。在那场梦境中她领悟了深奥的佛理,看到了命命鸟就是她自己和加陵。但她和加陵的结局没有这场梦境似乎也会是这个样子,只不过没这么富有诗意罢了。
现在看来,这是许地山的妙笔。这样写令人读来有诗意、唯美,但仔细想来,更觉凄美。令人有扼腕唏嘘之感。
但值得我们感恩的,是因为我们作为基督徒有很好的带领青春期儿女的资源。为了这个缘故,我们两个月前还举办了“纯洁护照之旅”,以帮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凭爱心给他们恰当的指引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