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王铎(1592-1652),自幼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是他的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的行草书法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如今,在陕西的西府地区,有一个名叫周铎的书法家,他四十多年来研习书法,尤其喜欢研习王铎的书法,他的书法艺术风格很有点类似王铎,好多熟悉周铎先生的人都说他是:周铎学王铎,书坛成楷模。
漫漫人生路,书苑苦耕耘。周铎先生是西府的土著,他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临近花甲之年的他,如今每天还在书法园地里忙碌着,辛苦是辛苦,但他依旧乐在其中。
凡是搞书法的人都知道, 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与时人同;与古人同;不与人同。初不识门径,仿效时流,继而登堂入古,最终我用我法。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是从临帖开始才渐渐走进书法艺术王国的。临摹古代经典法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在周铎先生看来,学习经典的目的是学习其优秀技巧,潜移默化地感悟其气息,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比技巧更重要。凭着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他始终坚持着“志存高远,勤能补拙”的认知,认真临摹许多名家的字帖。他不但专注的临摹王铎大家的字帖,从中学习王铎大师的典雅端庄、灵活多变;还临摹苏东坡欲得沉郁丰厚;临摹米芾欲得技法圆熟,造型对比之美;临摹赵孟頫欲得其精巧;临摹董其昌欲得其清雅亮丽,飘飘然出风尘之致;临摹颜真卿欲得其枯涩沉雄;临摹文徵明瘦硬骨埂之气;临摹黄庭坚节奏韵律,空间变化;临摹怀素圆劲,笔势上下流转;临摹蔡襄的雍容典雅;临摹鲜于枢的雄逸健拔,圆润遒劲;临摹祝枝山欲得其汪洋恣肆,真情迸发。四十多年来,周铎先生沉浸于学习晋人的风雅、唐人的法度、宋人的意境,心摹手追,欲从中获取一瓢来丰盈自己的书法天地。
一份辛苦,一份收获。 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辛努力,周铎先生的书法渐入佳境。特别是他的行草书,受到了许多书法爱好者和书画收藏家的青睐。凡是仔细品读过他的书法作品的人,都会感到他的草书恣肆汪洋,吸取了明人写意的风骨,注重字势和篇章的行气,令人心潮澎湃。“时时作草恣怪变,江翻龙怒鱼腾梭。”如同狂鲸一吸,惊涛骇浪。兴来索笔复索纸,一挥百幅成江河。线条凝重,结构严禁,既洒脱又显厚重,显露出磅礴的气势。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徐渭的狂放、傅山的率性、王铎的欹侧、张瑞图的峭拔、龚晴皋的横厉都集中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无一不昭示着他的书法艺术的勃勃生机。
周铎先生一生都信奉这样几个词语:行善、勤奋、专注、低调。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就别人,快乐自己”,这是周铎先生的公益理念。他和他的许多同道们到基层单位开展送文化活动,为群众义写春联、送“福”字,为群众营造喜庆祥和、健康积极的欢乐氛围。多年来,周铎先生与他的许多同道们始终以追求艺术、服务大众为理念,在把书法艺术发扬广大的同时,也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书法,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载体;是人们用技术手段表现艺术美感的文化现象;是通过平面的、静态的、立体的、动态的等独特形式记录汉字演变与发展过程的典型标志. 梦悬深浅处,云在有无间。周铎先生的梦想就是就是用自己手中的毛笔为人民大众造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作为他的老朋友,我衷心祝愿他的书法之路越走越宽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