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幽林观猴嬉,深谷看花开(原创)

(2024-05-16 13:33:12)
     我每次在品读著名画家王言夫先生的画作时,脑子里就会想到这样几句话: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是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的活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新生活的期待,就必须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美的精神食粮并以之来为人民培根铸魂。
     年近古稀的 王言夫先生是山东省临沂市人,号乐善堂主人,他是山东省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临沂市美协花鸟艺委会主任,临沂市爱心书画院院长。
     画家是文艺工作者,文艺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王言夫先生在从事美术工作五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创作出了许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美术作品,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精美的文化食粮,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美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王言夫先生是临沂市的土著,自幼在临沂蒙山区长大,这里风光旖旎,生态环境良好,春来桃红柳绿染坡岗,夏至牛羊逐山梁,秋浓硕果点缀枝头,冬雪漫舞披银装。山居生活养育了画家王言夫先生,他热爱家乡的山川河流、土墙瓦屋、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家乡那种五彩缤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熏陶了他的绘画天赋,也给他提供了艺术素材和灵感,近五十年的孜孜以求,使他终于成为了在山东画界乃至全国画界的佼佼者。
     王言夫先生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对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都饱蘸激情,故而能以大笔大墨、大红大绿、大起大落等符合民族审美意象的独特手法,把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平民化艺术赋予了新的色彩和生命。改变了过去一般认为花鸟是点缀、是小画的传统观念,把花鸟小品拓展为鸿篇巨制,开创了花鸟画的新路子,使作品产生了视觉冲击力和感召力,倾泻着一种撼人心魄的东方文化的神韵。他尤其善于将其所绘之花鸟虫鱼统一在背景的渲染衬托之中,把生活真实与自己的胸中意蕴自然交融,达到“景以情合,情以景生”之境,从而使得画面的气氛更加真实感人。这就使得他的花鸟画作构图 新颖多变,运笔干练率真,色墨结合自然,清新明快,赏心悦目,极富美感。例如,他曾画过一幅画《雨荷》,作品描绘了荷叶与荷花在风吹雨打中虽飘摇而不倒的情景,作者以石青淡黑来渲染风狂雨骤的背景气氛,把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立于风雨而不败的秉性表露无遗,从而让观者充分体验到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散文名作《师说》中讲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王言夫先生在绘画上是多面手,山水、花鸟、人物俱佳,但尤其擅长画猴子,他的猴子画作多次在山东省内外的画展和书画大赛中获奖,这使他有了“山东猴王”的美誉。
    唐代诗人朱放写过一句名诗:“莫道山僧无伴侣,猕猴长在古松枝”。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猴子的地位很是特别,它以其机灵、活络、淘气、快乐以及勇敢的特性而惹人喜爱,再经由《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艺术渲染,从而一直广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然而,与其他飞禽走兽不同,猴子很少被画家当作绘画的题材。究其原因,只因猴子不易画好。根据史料记载,北宋画家易元吉到山林中跟踪观察过猴子的生活习性,因而善于画猴子。由此可见,画好猴子既要有悟性,更要能吃苦。
    为了画好猴子,王言夫先生经常游走在祖国的名山大川寻觅猴子,观察猴子动态的瞬息万变,写生速写,坚持不辍,积累了二十多本速写集。他画猴子四十多年来,经常深入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四川的峨嵋山、湖南的张家界等全国著名的灵长类动物保护区写生,不断观察研究猴子的群居生活、个体形态,凭借写生的方法,捕捉、描绘这种灵长类生物的生活细节,从而把猴子的身形结构、动态变化、表情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活状态等等全部了然于胸,信手拈来,由此而进入相对自由的创作状态,于不经意间得其各种形貌状态。当然,他的画笔下的猴子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动物的写照,还经过他的艺术的再创造,被赋予了思想感情的拟人化动物形象。可以说,在他的猴子画作里,猴子们不仅仅是生活的主角,而且也是生活中的哲学家。它们或嬉戏打闹,或静坐沉思,或品味生活,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活的哲理与智慧。观者若仔细品读他的这类作品,就会感到他仿佛与猴子们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与意义。窃以为,他的这类画作不仅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诠释。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期待王言夫先生能够继续以他独特的艺术视觉和精湛的画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