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识名家赵先生(原创)

(2023-10-28 08:37:43)
   赵丽宏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坛的大腕,他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迄今为止,他已经公开出版了60多部文学著作,他的作品有十多篇被收入中国大陆各地和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赵丽宏先生 是地道的上海人,他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市区北京东路的一条普通的弄堂里。1975年,他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地处上海的华东师大中文系。大学毕业后,他曾做过文学编辑工作,后来成为了一个专业作家,曾担任过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还曾做过第七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当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就喜欢阅读赵丽宏先生的文学作品,直到现在,快四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是他的忠实读者。
   人生在世,有许多事情是自己无法预料的,连我自己至今都不敢相信,我这个在陕南一个小城工作和生活的普通文学爱好者,竟然还有机会见到了赵丽宏先生这位文坛大腕,并和他畅聊了一番。
   那是2002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赴京开会,在北京当时很有名的“五洲大酒店”这个星际宾馆的一间客房里,我见到了我过去只能在电视和报刊上见到的赵丽宏先生 
   当我第一眼看到赵丽宏先生的时候,我就感觉他的身上有一种江南水乡滋养出来的温和儒雅的气质。他当时才满五十岁,身形清瘦,五官精致,举止潇洒文静,气质豪爽清逸,有一种文学名士的超凡脱俗的风骨。 
   赵丽宏先生作为一个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风格既清丽婉约又豪放不羁,文字间充溢着诗情画意,深受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读者的喜爱。我和他一见面,我就向他请教散文写作的秘诀。他告诉我:一个作家若想写出一篇文质俱美的好散文,必须具备三个字的条件:一是情,二是知,三是文。情,就是真诚、真情、真实;知,就是知识、智慧、知情;文,就是文字、文采、表达的个性。他还告诉我:散文写作就是一种亮出自己灵魂色彩的写作;一个散文作家时刻要注意锤炼好自己的人格,用真情去打磨文字,用智慧去写出好散文。
  我是赵丽宏先生的忠实读者,研读过他的许多作品。我站在一个忠实读者的角度,向他坦诚的说出了我对他早期散文风格的看法。我认为,他早年的散文风格是质朴而厚重,好像就是生活的记录和写真,更是他的充满个性的情感的剖白,而他后来创作的许多散文风格却似乎更多地转向了从容、空灵、纤秀乃至于珠圆玉润,我问他对此怎么看?他回答我说,一个真正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没有风格的作家不会给读者留下啥印象。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上。一个成熟的作家,他的文学风格应该做到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文风和文字进行改革。语言应当变,习惯的写法要敢于打破,既不能任意的重复别人,也不能肆意的重复自己。当然,任何创新都是不容易的,散文要创新,要发展,首先要唤醒散文作家的人文精神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担当……
    赵丽宏先生在文坛出道很早、成名很早,我初识他的时候,他已是社会名流,但他给我的印象是十分随和、质朴,平易近人,没有一些所谓的“名家”身上容易出现的虚浮和矫情。作为他的一个忠实读者,我对他的许多作品都很熟悉,所以我俩交谈起来也是话语很投机的。我一看我自己手腕上戴的手表,不知不觉间,我俩已经聊了一个半小时了。尽管我俩之间的谈话气氛很和谐,但我还是不想过多的打扰这位文学名家的宝贵时间。在向他告辞的时候,我拿出随手带着的留言簿请他给我题词留念,他很高兴地拿出钢笔,在我的留言簿上写下了唐代大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首绝句的诗名是《听弹琴》。我平生很喜欢颂读唐诗宋词。我知道这首绝句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那就是:"七弦琴弹奏的声音很清冽,曲调悠扬起伏,琴声凄清好似风入松林。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再弹奏了。”
    赵丽宏先生为何在临别时书赠我这首刘长卿的名诗?我后来想,“诗言志”,他写赠我这首诗,可能是借以明志,含蓄的表达他自己的文学创作理念;同时,他也许是希望我这个普通文学爱好者能像他一样,“立足不随流俗走,置身敢在文坛争“吧。
  我发现赵丽宏先生给我用钢笔写赠的唐代大诗人刘长卿的这首《听弹琴》绝句,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他写出来的钢笔字太美了,简直就是一幅硬笔书法作品!看着他的字,我不由得钦佩的对他说:“赵老师,您的钢笔字写得太美了啊!落笔迅疾,力能倒海,却能做到行速而不失端庄,凝重朴素而变化自如,含有一种内在的书法张力,雄奇瑰丽,典雅大气,简直就像您的散文和诗歌的写作风格,难怪有人说,人类的一切艺术都是相通的。您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硬笔书法家了啊。“听了我的一番话,赵丽宏先生微笑着摆了摆手,谦逊的说:“谢谢你,你过誉了啊”……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一晃,我初见赵丽宏先生的事已经过去了二十一年。不过,虽然时间久了,但赵丽宏先生留给我的美好印象却一直顽强的鲜活在我的人生记忆里;特别是他对我讲的话语,就像山间小溪里淙淙的流水一样,永远的浸润在了我的心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