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由于各种条件尤其是医疗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平均寿命很短;如果活到了四五十岁就算高寿了,所以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句名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活七十古来稀”。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受到时势的影响,上至士族贵人,下至黎民布衣,能做到高寿的人寥若晨星。当时的很多名士“出师未捷身先死”,如郭嘉、周瑜、法正、庞统等都是短命而终,就连号称是智慧的象征的诸葛亮,他也仅仅活了54岁。在三国这个军阀混战的时期,这些名士的早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战争的走势和天下的格局。
正如一句俗话所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结局。同样是在三国时代,在孙吴政权中,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将领吕岱,他竟然活到了96岁!他是三国时代一位名副其实的寿星将领,堪称三国乱世中的奇迹!他的这个寿命,即使放到今天,也是不多见的。
吕岱(161—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省如皋市)人,三国时代吴国的重臣和名将。他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东吴孙权赏识,遂仕于孙氏政权。在孙权手下屡立战功,先后任职太守、刺史等地方长官,后又擢升为大将军,吴国的废帝孙亮登基后,他升任大司马。
吕岱一生勤奋,他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然“体素精勤,躬亲王事”。他不管是做地方官,还是做当朝的重臣,他都能做到兢兢业业,谦虚谨慎,克己奉公,致力于为孙吴开疆拓土,兴国利民。史书上评价他:“忠勤相先,劳谦相让,功以权成,化与道合,君子叹其德,小人悦其美。”
东吴的另外一个重臣张昭之子奋威将军张承曾当面问吕岱:“您如今夙夜在公,一天到晚处理的公务不下四五十件,而且政敌环伺,还要操心如何应付各类利益集团,稍有不慎就会身陷囹圄。可以说,您的劳累程度和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然而诸葛亮只活了五十多岁就溘然长逝,您却长寿有术,精力旺盛,原因何在?”
吕岱回答说:“岱闻《易》有渐卦,玄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亦然,非能猝取,其遵之者四:一曰恬淡,持身戊鼎,勿使鬻采,则愆尤自少,应世委性,不弭枝诈,则逸趣自得;二曰虚圆,良贾深藏若虚,贤者盛德若愚,态色与圭角,是皆无益于子身;三曰戒忧,思有畅阻,时或不遂,过则心覆,素质方昏,是以优柔适会,变计常捷;四曰养气,坦志应和,则道融而意顺;研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四者至,其寿昌!”
通过吕岱的这番话,可以看出他对道家养生颇有研究,他讲的主要意思是,一个人若想延年益寿,得先做好四件事情:第一,要学会沉稳恬淡,对自己的心绪、言行的把握要镇定,要稳如泰山九鼎,屹然不动,不为世俗琐事所牵绊,怡然自得;第二,要学会收敛锋芒,圆融处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第三,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所以心态要保持平静,要对事态的变化有预估;第四,要涵养本有的元气,不可过激,不可过劳,淡然从之,神清气爽。只要达到这四点,寿命必定延长。
中国的一个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古到今的长寿者,要么是大智者,要么是大傻瓜”,窃以为,此话虽有点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吾认为,吕岱,他就是一个三国时代的大智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