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处梯田(原创)

(2023-04-21 09:28:09)
   早在西周时期,《诗经》里就提到“瞻彼阪田,有莞其特”,这里的“阪田”指的就是山坡上的梯田。 如今的中国,依然是全球梯田面积最大的国家,有近二十亿亩耕地中超过四分之一是梯田。
    要问中国哪里的梯田名气最大?那自然是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梯田了。哈尼梯田的总面积有一百多万亩,它是云南的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的“雕刻”出来的山水田园风光画。2016年6月23日,在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
    记得十二年前,我在云南省旅游的时候,曾专门去看过哈尼梯田,为它的壮美而深深的感叹过。按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但我还是在看到这处梯田以后,禁不住心旌摇荡了。
   那是在去年四月上旬的一个周末,在陕南秦巴山区,有一处梯田,当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我的心灵就被震撼了。她让我感觉在群山连绵的秦巴山区,又藏着一个人间仙境。
   四月初正是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常年耕耘这处梯田里的勤劳的农人们又开始了对这处梯田的春灌,他们为这些梯田注进了水。晨光中,这些刚刚蓄了水的梯田,蓝幽幽的发亮,山坡、山谷、山顶都笼罩在云雾中。层层叠叠的梯田,像万级银梯,依着山势,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又如同一条条银丝带在山间闪烁,如诗如画,恍如仙境。
   这里的梯田面积不大,号称有一千亩,相比云南省的哈尼族农人世代耕耘的号称百万亩的哈尼梯田,这里的梯田无论规模还是名气自然是都很小了。如果把云南的哈尼梯田比作黄钟大吕,那么这里的梯田即可称作悠箫清琴。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好处,相比哈尼梯田的大气雄奇,这里的梯田更显得精巧雅致,有如上帝的指纹一般。
 这处梯田被包裹在秦巴大山的怀抱里,逶迤秀美的群山就像一个个睡衣未消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默默含情,凝眸不语。 在这处梯田附近,是洁白如玉带的一条条盘山公路和一幢幢散居的农户居住的楼房。洁白的云雾在梯田上空缭绕,高大的楼房倩影绰约,显示着主人的家境殷实。在这里,梯田与云海、楼房与农人、耕牛与水田,各自相映成趣。从整体看,这处梯田给人呈现出的是一种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当我在山脚下专注的看了看这处梯田后,我的心湖里不由得泛起了一圈接一圈的涟漪。我的脑海里迅即浮现出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一个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处梯田的时候,我首先联想到的是最早开垦这片梯田的古先民们,想想他们当年是多么的不易!正是由于他们最早来到这大山深处,开荒种地,精耕细作,为这片梯田铲下了第一片田地,也为他们的后代打下了食能果腹的基础。这些先民们在秦巴山区腹地努力的生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而食,依河而饮,经过一代代的接力,他们的后代才拥有了这块美丽的梯田。可以说,这处梯田既是人类雕琢山地的鬼斧神工,是当地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也是当地人勤劳勇敢的精神象征,更是一种文化和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这处梯田和云南的哈尼梯田一样,在崎岖的山地中养育着芸芸众生,它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一个奇迹,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农耕智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十年来,这处梯田所在的村镇两级决策者们以青山为笔,以绿水为墨,围绕特色资源,做活生态文章,撬动农旅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努力让居住在梯田附近的村民们端牢“生态碗”、吃好“旅游饭”,争取把这处老祖先留下的梯田建得更美,不断丰富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努力实现“风景”向“钱景”的美丽蝶变,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努力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居住在梯田附近的村民们纷纷建起了农家乐,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赏梯田美景,品农家菜肴,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清新空气就是人气财气。如今,这处梯田已经成了许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游客们从西安、咸阳、十堰等大中城市赶来,目的就是为了一睹这处梯田的神采。
   若问这处梯田究竟是啥地方的梯田?答曰:她就是地处陕南的安康市岚皋县南宫山镇桂花村里的古梯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