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句名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他用这句诗极力赞美唐代的成都城里一个叫花敬定的人在自家府邸命人演奏的乐曲犹如仙乐一样的美妙。
2019年4月中旬的一天,一个周末的中午,
我和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四个文艺界的朋友来到陕南汉中市镇巴县兴隆镇的一个名曰“怡溪春”的八千多亩的茶园基地,这个基地在2016年被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评定为“中国最美茶园”。来到这个基地以后,我和朋友们一边品尝着闻名遐迩的“怡溪春”好茶,一边欣赏着身边的美景,耳边还听着宛转悠扬的镇巴当地的民歌《倒采茶》,我们皆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杜甫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此时,有个喜欢品茶的画家朋友老张说:想不到这个“怡溪春”牌子的茶叶这样好喝,真是名不虚传!我看,杜甫的诗句应该改成“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品”才对!我和其他几个朋友都手端茶杯,一起笑着对他说:君言甚是!用古人孟子老夫子的话来说,就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这个“怡溪春”牌子的茶叶不仅颜色漂亮,香气舒缓,反复泡四五杯之后,味道还是香甜甘爽的。难怪有许多人说这样一句话:来到镇巴县,如果不品尝“怡溪春”牌子的茶叶,那就不算到过镇巴县。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位置在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带上,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境内大山连绵,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64%,曾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该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南部,南接四川省万源市(县级市)、通江县,东邻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汉阴县,西北与汉中市西乡县接壤。镇巴县是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全县的总面积有343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9万。
说起这个镇巴县还真有点意思,它紧邻的是陕西省两个最有名的茶乡:汉中市西乡县和安康市紫阳县,它自古就出产茶叶,但原来由镇巴县出产的茶叶一直缺品牌、缺市场、附加值低,而真正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还是近八年来的事情。近八年来,镇巴县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工业化理念、市场化方法,向创新要动力,以振兴谋未来,积极实施“以游兴茶、以茶促游、茶旅融合”战略,不断加快茶旅融合的步伐,把茶旅融合作为发展全域旅游事业的重要抓手。2016年,镇巴县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真正叫响了“高山富硒茶叶”品牌。特别是该县出产的“怡溪春”牌子的茶叶更是在中国茶业界异军突起,一花独秀,名扬海内外,受到了海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茶是中国的“国饮文明”,从古到今,许多喜欢文艺的国人都爱品茶,他们爱的是茶的君子之德,还有茶的修身养性之功。那一次,我和成都市的几个爱好文艺的朋友一来到镇巴县的“怡溪春”茶叶基地,但见此处四面层峦叠嶂,山间溪流潺潺,既有北方山水的壮美,又有江南水乡的灵秀。从高处俯视,层层叠叠的梯田,高低错落,不规则的柔和曲线,仿佛是一幅神韵流转的山水画。村民新居,白墙灰瓦,点缀其中。优美的生态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在这个茶叶基地还建有亭台楼阁,皆是仿古的勾檐翘脊,古朴典雅,风格别致,美不胜收,正是游客探奇幽径处,乡人耕作诗画间。我和几个朋友一来到这个茶叶基地,感觉这里的空气好像用牛奶洗过一样,新鲜得简直可以拿到一些大都市去卖。这里四处洋溢的绿色是心灵宁静的特写,这里如诗如画的绿意让我等洗去了功名心,消尽了烟火气,一下子感觉我等皆成了林泉隐者。
这个基地的负责人,镇巴县“怡溪春”茶业有限公司的老总符再军先生热情接待了我和几个朋友。他给我们一行人做向导,陪着我们在基地参观,他边走边介绍他历尽十年艰辛,才和他的团队精心研制出““怡溪春”好茶的事情和他的茶叶基地一年四季的美景:绿满茶园春之韵,繁花似锦夏之艳,层林尽染秋之静,银装素裹冬之琼。
符再军先生说,他出生在镇巴的一个茶叶世家,他们家族在镇巴县种茶、制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从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深受茶文化的熏陶。成年之后,他来到南方某大城市打工,然后自己做老板,事业小有成就。他看到南方一些地方的茶叶具有药饮的作用,既能有传统茶叶的醒脑提神、养生保健之功效,又有可以治疗人体某些慢性病的作用,他敏锐的意识到这种茶肯定就是以后在茶叶市场深受欢迎的最新品种之一。后来,他返回家乡镇巴,带领他的团队经过一番艰辛的探索和试验,历经十年奋斗,终于研制出了具有药膳作用的“怡溪春”牌子的好茶。这种茶不仅富含人体必需的硒元素,而且能清肝明目,对降低血脂、血压、血糖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作用,另外还具有治疗肠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功效,刚一投放市场,迅即在茶业界产生了“轰动效应”,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近八年来,镇巴县以脱贫攻坚为总揽,将茶产业、茶文化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积极构建“茶叶+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体系,让茶文化赋予生态旅游全新视野。通过采取改革茶叶生产体制、增加收入、加强科技服务、扶持茶农、建设优质茶园基地等一系列措施,坚持走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路子,努力把茶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真正让茶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现在,符再军老总的镇巴县“怡溪春”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怡溪春”牌系列茶产品80余吨,直接带动了当地400多户贫困户在茶产业链上实现了脱贫致富。通过种植茶叶,原本被村民闲置下来的土地以流转的形式重新得到利用和开发,需要用工时村民就在茶园里务工,采摘茶叶的季节来临以后,村民在茶园里采摘茶叶,一天就可以赚上几百元。如今,村民们每年户均增收1.2万元,让许多原本家境贫寒的农户在家门口捧上了金饭碗。茶叶这小小的一片叶子给贫困户们带来了财气,使他们壮了骨气,强了志气,添了喜气!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绿色就能成为回馈民生、造福后代的“最动人色彩”。镇巴县“怡溪春”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符再军老总的带领下,不但铸就了高山富硒茶叶品牌,还保护好了大巴山的一块优美的生态环境,同时也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符总的这片茶叶园既是农业产业园,又是旅游观光园、生态示范园,也是当地贫困户的致富生财园。这个基地给许多人以这样的启发:自然与发展的双赢之道在哪里?就在于创造人与景的协调,实现景与人的融合。
2019年4月中旬的一天,一个周末的中午,我和四个来自四川成都市的文艺爱好者朋友来到陕南镇巴县的“怡溪春”茶叶基地观光、品茗,我们一行人都喜气洋洋,不觉陶醉于这块美丽的茶山,震撼与惊叹共生,敬仰与感知共鸣。山水怡情,美景怡心。文由眼见,情由心生。在基地的一个凉亭里,我的四个朋友每人都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画家老张现场画了一幅题为“茶山春景秀”的国画,画家小韩画了一幅题为“镇巴茶山美”的油画。他们两人的画作简括淡远,朴实含蓄,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家老廖写了一幅字“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他的这幅行草作品浑然大气,沉雄古朴,骨力劲健且秀雅多姿。作家兼诗人的老陶现场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花开镇巴赐福地,水木清华有茶香。曲水流觞传雅俗,韵自心底写芬芳。他的绝句立意新奇,泠泠有金石之音。
能在镇巴的“怡溪春”茶叶基地留下我和四个朋友的足迹,能结识符再军老总这个朋友,我们都感到很幸运。同时,我们都想到了这么一点:作为一个产茶叶的山区县,茶叶在镇巴县的生长既是产业发展造就的结果,也是茶旅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