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三毛——蓦然回首

(2011-12-17 23:42:26)
标签:

三毛

非洲

哭泣的骆驼

雨季不再来

撒哈拉的故事

杂谈

最早接触三毛的作品是在初中,当时爸爸带我去看电影,开演前在一个报亭里看到三毛的书,于是很吃惊的问:三毛长大了?还写书了?爸爸告诉我:这个三毛不是头上留三根毛,受尽苦难的那个旧社会的三毛。这个三毛是位台湾作家,并且是女性。当时我就觉得叫什么名字不行,要叫个“三毛”,况且还是女性,很有意思。于是就让爸爸给我买了本三毛著的《哭泣的骆驼》。现在想起来,在那个年代那个年纪读三毛的作品是一件很潮、很早熟的事情,但在当时并未想到,三毛的书、三毛的经历、三毛的情感以及三毛最终结束的方式都成了我这一生挥之不去的情素。读过《哭泣的骆驼》后,我有二十余年没有再读过三毛的作品,直到前不久无意中读到三毛的一句话,在喜欢和感动之余就拿来作了QQ签名:如果有来生,要作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之后每每看到这句签名便总觉得与三毛前缘未了,我必须再读她几本作品,算作对早逝的亡灵的一个交待。

三毛一生著作很多,尤以对非洲沙漠生活描写闻名。《哭泣的骆驼》就是写她在非洲的一些经历。面对她众多的作品,我只是凭感觉选了《雨季不再来》和《撒哈拉的故事》。按照三毛的说法,这两本书恰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大意是《雨季不再来》是青涩的,《撒哈拉的故事》是成熟的。我并未查看两本书出版的时间,只是随手拿了《雨季不再来》看起来。这本书是描写她的成长经历的。前几篇是写她读小学的一些逸事,以我这样的年纪读她当时的心情,自然是轻松,甚至觉得有些幼稚的。只是这样的感觉并没有存留多久,我便读得沉重起来了。今天读她的一篇《蓦然回首》,该篇细致的描写了她在少女时代一段特殊的、差点毁掉她整个人生的自闭经历。三毛从幼时即酷爱读书,几乎所有的零花钱全都用在租书、借书上。在读初中二年纪时,由于过度痴迷读书而导致四门功课不及格,尤其数学成绩最差。后在父母的劝勉下意识到功课不及格是万万不行的,于是刻苦学习,在几次数学测试中均考得满分。然而在数学老师眼中三毛就是个笨小孩,一个笨孩子怎么可能考出满分的好成绩呢?于是厉声逼问三毛是否作弊。三毛回答:我没作弊,而且即使你是我的老师你也不能侮辱我!老师为挽回颜面就在一次考试中发给了三毛与其它孩子不一样的试卷,其中好多题都是三毛没学过的。结果可想而之。老师本着羞辱与泄愤两个目的,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三毛脸上画了两个大圈,然后让她面向全班同学,之后又令她到走廊上走一圈,于是三毛成了全校的名人。从这以后三毛就开始逃课并且每天带了书到公墓去读。后来,学校向家里去了通知,三毛就开始休学。也就是从这时起,三毛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自闭生活。她不敢上街、不面对家人、每日只把自已锁在书堆里极度自卑着。偶然中三毛跟画家顾福生先生学习油画。顾先生并不对三毛为什么不上学感到吃惊、甚至问也没多问。只是温和的、极有耐心的教她素描。然而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三毛也画不出一幅画。在她对先生讲不要再耽误先生的时间时,先生却借给她许多书籍作为回家的作业。嗜书的三毛从此在学画的时候活跃起来,滔滔的跟先生讲书里的种种。顾先生静静的听着,淡淡的对她讲:你写写文章好不好?三毛淡淡的回答:好。于是三毛的第一篇文章被顾先生推荐到白先勇先生那里,后来变成了铅字。三毛又写了第二篇文章,自已偷偷的投到另一个知名杂志社,又变成了铅字。顾先生在教三毛到第10个月时去了巴黎。十年之后,顾先生在美国,三毛当时也在美国,于是约好去拜访恩师。然而由于少时刻下的无法逾越的自卑,她在恩师家门外徘徊后终于没有勇气见面。再十年后,三毛又去拜访恩师,见面前依然是极度的紧张和不安,当恩师问:你的书?三毛则回答:也没有写什么书。

在这篇《蓦然回首》的结尾处,三毛特别向白先勇先生致谢,因为白先生曾经也写过一篇叫《蓦然回首》的文章,而三毛是借用了白先生的题。当然所要致谢的原因并不止此,更有了向当年白先生为她出的那一把力的谢意。读三毛的这篇文章我的心始终是悲伤着的,那种悲伤是随时都可以哭出来的,而我是忍耐着半含半溢的泪水读完的。并且此时强烈的要抽泣的状态还在弥漫着我。那一个混蛋至极的数学老师,在人们把老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同时,她简直就是一个刽子手,一个扼杀智慧与希望、一个践踏人性与自尊的恶魔。但是这种事也出现在彬彬有礼的台湾人身上,我也有些许的吃惊。我始终想象不出顾先生的面容,然而他淡淡的笑,淡淡的语调却在我心里愈来愈浓郁,好庆幸当年自尊饱受摧残的陈平遇到了这样施恩的先生,否则哪有后来的三毛。而三毛,那个《哭泣的骆驼》里披着暴布似的长发、穿了紧身牛仔、自在穿行于非洲沙漠的不羁才女,曾经是那样的自卑与无助。上帝塑造每个人,都有他可塑的一面。之所以人们大多平庸,是因为才华多被世事埋没。当然,能将一个人才华埋没的,不只是他自已。

还是深深的敬佩着那些善于发现才华而又乐于挖掘才华的人,有了他们的存在,今夜的星空才会如此灿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元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