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篇 诗意上马河
标签:
杂谈滁州西涧勘误诗画猴拳书法环保旅游 |
http://s3/middle/5e6581e7gc5069cc45dc2&690
独憐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在此炎热的暑季,读几遍唐人韦应物的这首著名的山水诗“滁州西涧”,能使您顿时感到一丝清凉,在你的面前,会神奇滴出现一副幽静淡雅,令人心旷神怡滴优美画面。于是心清气爽,铺纸研墨将这首千古绝句一挥而就,岂不乐哉!
所谓“滁州西涧”就是滁州城西滴“上马河”,这条不大不小再平常不过滴河,随着韦大人的著名诗篇而名传千古。一千多年以来,有多少书家画家满怀激情滴或写或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然而诗中有误知者却是少之甚少。近查据清人何良俊《何氏语林》论证:“大清楼帖中有韦公手书。涧边行,非‘生’也;尚有,非‘上'也,其人传刻之訛无疑。”。那就是说这首诗的前两句应该更正为“独憐幽草涧边行,尚有黄鹂深树鸣。”才对头噢!额滴个神!多少年,多少次,多少人都写错啦!不知不为过,再说"生与上"也是一种境界,还请韦先生多多谅解才对呦。
“滁州西涧”,诗中有画,景中寓意。自古图解评论举不胜举,今日凉快,斗胆晒一晒自己一点不太成熟滴意见,不知妥否?
神马妥否不托福,只管一一道来!
偶认为不可一味猜度韦大人是如何高风亮节,独爱甘居寂寞,安贫守节......,更不能说,此乃韦公休闲偶然赋景,而无所寄托.....。而是要根据韦先生当时的实际生活轨迹,结合诗中显现之各要素,讲出合乎情理的故事来...我画一组四副屏来诠释诗意如何?
第一副:“独憐幽草涧边行”;画面展现水草茂盛的上马河,远有青山云雾缭绕,近有一豆人河边独行。公元782至784年间,韦在滁州任刺史,办公之余去城西滴上马河溜达是韦老爷的独爱,其中一段因反腐等猪多原因“罢任”,赋闲时期就暂住上马河这个地方,当时连返回西安老家的费用都掏不起,可见韦大人是很廉洁滴。但韦应物和他滴名子一样能“适应事物之变化”,老韦是官宦世家,“上头有人”,不久他老人家又到苏州当书记去了,那是后话不提。
第二幅:“尚有黄鹂深树鸣”;树深林密的上马河畔,两个黄鹂鸣翠柳,画面清新爽朗。有人把黄鹂理解成踞高枝的奸佞小人,它们在讥讽嘲笑韦大人暂时滴失意.......,此番见解,偶不能苟同。其实,这应是另一场景,韦常来此地游玩,时常能听到鸟儿的鸣叫,他喜欢这天然氧吧,尽情滴呼吸新鲜空气,伸伸腿,展展腰,打个猴拳放松,放松,他陶醉在这美妙的瞬间,他用诗文记录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不必非要引深到官场斗争或政治层面上去,从而反到降低了山水田园诗的魅力。
第三幅:“春潮带雨晚来急”;我设计画面上方泼墨写意,表现春潮涌动之势。中景点缀一个或一组,遇雨匆匆收工而归的渔夫,近则扫出在风雨中飞舞的芦苇树枝。若很好滴完成三景之总和效果,其内在的含义,还是让读者去领略吧!
额认为第三句是全篇的高潮,它反映的是作者内心不可扼制的激情,它发泄的是韦公对唐王朝黑暗统治下,民不聊生的愤慨和控诉!他希望一场急风暴雨革命的到来。短短七个字,字字重千斤。一句诗,能给予读者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颤,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第四幅:“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一句最为精彩,这一副也最难画。大多画家都是千篇一律滴画条横在河边的船儿罢了,你若是独出新‘才'画一船儿竖了起来,那就是“坦康尼克”了,不妥!不妥!偶不免俗,也画一条横在上马河边的渡船,让它随风荡漾......。
我把四句诗画成四副画,并非意想天开,一首诗也并非不可分列独行。“滁州西涧”是韦公多次在上马河溜达吟诵而成滴,犹为堪称经典滴“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一千古绝句,可还原到公元783年的某一天,韦先生要乘舟过河,去对岸盆友府上饮酒品茗,赋诗论道,交流时事。谁想船老大先他一步喝高,醉卧酒家“罢渡”。韦公只有望舟兴叹,看着,看着......好词涌上心头连绵不断:“荒郊野外小渡口,一个人儿都木有。借问船家哪去啦?岸边横舟空悠悠。”好诗!把这几句压缩一下,岂不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我美丽的上马河-----滁洲西涧。妙哉!妙哉!韦先生心喜若狂连连击掌,河也不过了,给对岸盆友发条短信,今日雅集暂且取消,赶紧打道回府写下这千古名作以留芳百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