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一本是中国大教育家陈鹤琴的著作《家庭教育》,一本是美国教育实践者简·尼尔森的著作《正面管教》(以下简称正)。现在简单的记录下读这两本书的一些感想。
两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他们的封面一样,《家长教育》平易近人;《正面管教》的封面设计具有畅销书的元素,一副炙手可热的模样。而从内容上说,两本书都很好,案例和分析引人入胜,生动细致,都给我爱不释手的感觉,有很多的家庭教育的真知灼见,叹为观止。甚至读了一遍还想再读一篇,如果要把他们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书籍也是完全可以的。
我这里想说说这两好本写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肯定不足以分析出东西方家庭教育的区别,仅作为从事家庭教育的爱好分析。
1、读着两本书,都感觉到家庭教育其实是蕴于家庭生活中,它不像学校教育一样,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形式,和预先设定的课程进行集中的授课。家庭生活就是事实家庭教育的平台。平时的吃饭,睡觉,穿衣,卫生都是可以实施家庭教育的事件,正是父母看到了这些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培养了孩子生命中的大才能,大品格。这在《家庭教育》一书中甚为明显,全书讨论的都是一些家庭琐事,比如孩子们在庭院里游戏,平日父子的对话,甚至邻居家小孩的玩耍等等。作者抓住这些生活细节,对孩子进行引导,也将自己的教育思想贯穿其中。
2、习惯养成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播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洒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连接不稳定的行为向稳定的性格过度阶段。父母想培养孩子的性格,就必须把平时的一种好的行为塑造成一种习惯。在两本书中,都是围绕各种习惯养成父母所要做的事情来进行的。比如在《正面管教》和《家庭教育》中,常常谈到都是整理房间,把东西放回原位,饮食规律,卫生等习惯。正面管教还特别强调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而陈鹤琴对卫生习惯的描述用了整整的两章,非常的细致。正是在这些习惯的养成中,孩子养成了遵守规则,独立自信的性格,产生了社会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
3、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重引导暗示,而不提倡奖惩和责罚。陈鹤琴专门普通教导法的第一条就是“对于教育小孩,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而书中一些引导暗示孩子的例子,非常的细致入微,使教育进入艺术的境界。正面管教中,探讨的最核心的观念也就是告诉父母如何不溺爱也不严厉的用一种温和而又坚定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其中讨论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概念,也是为了说明运用引导和责罚的不同意义。引导暗示往往是尊重儿童的本性的,也最终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从而培养自我价值感。而责罚和不恰当的奖惩都是达不到这些效果的。最严重的后果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失败的。
4、教育以对孩子的认识为基础。陈鹤琴一开始就用简洁的语言把儿童的七大心理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些心理是对后面的教育起指导作用的。而尼尔森也阐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不正当动机,并采用表格的形式为父母提供识别儿童动机的方法,强调不同的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说明,教育必须以了解孩子为基础。
5、强调快乐教育,要在快乐自然的氛围中培养孩子。《正面管教》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是“父母是从哪里得来这样荒唐的观念:如果希望孩子表现好,那就要先让他感觉更糟”。后面采用很多例子来分析父母的这种心理,以让他们概念观念,使父母认识到孩子的好行为是和好的感觉练习起来的,不是做错事就一定需要惩罚。陈鹤琴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快乐对于孩子的意义,但是他在分析孩子心理时,关于孩子是好游戏的,孩子是喜欢成功的,以及孩子是喜欢称赞的,都阐述了当孩子感觉好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好的行为。同时他还提出早晚不应该打孩子,因为这样会让他整天都忧愁,这样对孩子是很不好的。
6、家庭教育对父母的要求是要以身作则。陈鹤琴认为孩子是好模仿的,不管语言,行为孩子表情,都在无意识中模仿父母而形成,并且谈到了父母以身作则的八个教育原则。而正面管教中,一直强调父母温和又坚定的态度,其实也就是需要父母要同时兼具感性与理性,表现出一种正确的解决问题和态度。并对不同的父母类型进行了分析,阐述这些不同的类型对于孩子不同的影响。孩子是父母是的一面镜子。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
在写作手法和对问题的阐述上,两本书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1、正面管教的阐述更多是问题出发,在问题中去启发父母应该如何来进行家庭教育,扣人心弦,所以可读性很就比较强;而陈鹤琴也不愧为一种教育大家,把生活中的小事随手拈来,细细道来,很多时候到像是散文一样,里面蕴含的就是家庭教育的大道理。
2、正面管教注重理性分析,家庭教育更多是感性描述和正面指导。
3、在教育中,《正面管教》更较强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关键,而陈鹤琴更多强调了儿童的群体意识,比如要注意周围人的评价,关心照顾别人等等。
4、正面管教中有比较明确的提出培养孩子的适应社会七种重要的感知力,以及自尊和独立,责任感等概念,也就是具有比较明确的教育目标。而《家庭教育》一书中对独立性进行了阐述,但其他教育目标比较模糊。
5、《正面管教》以如何和善而坚定这种原则和态度观察,阐述问题,在其中衍生出方法和技巧,整合性较强。而《家庭教育》则以大原则下分支出小原则,对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阐述,更注重细节,对具体生活的指导性较强。
6、正面管教中的问题和方法更多偏向于儿童的教育,而陈鹤琴由于书中案例取材多来自于其儿子一鸣,而一鸣年龄较小,所以对于幼儿教育的指导性强。
总体来说,我觉得不管是美国的畅销书《正面管教》还是中国的教育经典《家庭教育》,整体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原则是同一的,不同更多在于表达形式和阐述方式的不同。不管是读哪一本书,都需要学习作者在书中阐述的精神内涵,才能真正运用于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实践以及工作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