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

(2016-05-16 11:45:3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或课程)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教法和学法的和谐,课堂状态的和谐,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结合一些教例,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性短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能够提高课堂效益。本节课通过创设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打破了课文教学资源的限制,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动画、图像等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营造一个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有效地减小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教学效率。 

  1、课件的使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将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生动直观、新颖活泼的立体画面,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导入环节,我以“蝙蝠捉迷藏”的动画导入新课,生动活泼的画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很快地将他们带入课堂情境中。动画最后以“蝙蝠,你蒙上了眼睛为什么能这么快找到我们?”的问句结束,于是,我顺势引导他们思考:蝙蝠蒙上眼睛为什么能这么准确地找到物体的位置?通过设置问题,巧妙地将学生由动画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去理解、体会课文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件的使用,减小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寓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于活泼的形象之中。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利用动画视频,重现蝙蝠如何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飞行与雷达的工作过程,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抽象的原理讲解生动形象化,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学生在体会、感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的声像演示,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课件的使用,扩展学习内容,拓宽知识领域。 

  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内容中丰富多彩而又意义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便于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本文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科普知识小短文,主要介绍蝙蝠飞行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但学生的学习远不止于此。学生简单了解仿生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领域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借助图文资料、相关的书籍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仿生学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学在乐中,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的引导环节,教师请学生根据课文题目、内容、思考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即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的目标。学生自读课文后,不少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而不碰到障碍物?蝙蝠是怎样飞行的? 用计算机平台马上调阅了全体学生所提出的学习目标,立即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向全班展示,让学生自主议论,从而明确基本目标。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目标认同”这一起主导作用要素的操作。在目标认同环节中折射出教法与学法的和谐,有效地引导学生采用目标学习法去展开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1、教师瞬间就能了解全体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利于根据学生学习差异而采用分类指导的教法;2、学生能及时了解其他同学所提出的典型问题,有利于适时交流而采用目标学习方法;3、学生利用计算机储存课堂开始自己定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用,对照检查自己达标的情况。由此可见,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